|
興水拓田為增糧 鄉村振興有力量——2023年甘肅省政府為民實事農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設見聞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2023年,甘肅省政府為民實事農村水利惠民工程共計實施了158個項目,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甘肅省現有灌溉工程建于上世紀50至70年代,為了提升灌溉能力,全面開展大中型灌區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泵站由于老化,村民灌溉用水困難。這次泵站改造后,我們澆水有了‘及時雨’。”古浪縣大靖鎮洋湖塘村村民羅元慶說,當地農田多為沙化地,如果不按時澆水,農作物就會減產。泵站改造項目實施后,供水能力明顯增強。 省景電中心副主任張茂林介紹,景電大型灌區實施了“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該項目是省政府為民實事項目,總投資5.056億元。工程規劃改造泵站11座、渠道97.3公里、渠系建筑物1186座等,可改善灌溉面積82.47萬畝,主要涉及甘肅、內蒙古兩省區的景泰縣、古浪縣、阿拉善左旗等20個鄉鎮及65個國營或私營農場,受益人口達50萬人。 “疏勒河昌馬大型灌區是全國‘十四五’重大農業節水供水工程124處大型灌區之一,總投資4.3億元,規劃改造面積達63.92萬畝,目前共改造渠道22條,總長121.867千米,灌區水利骨干工程完好率達到90%以上,灌區斗口以上渠系水利用率提高到71.4%。”省疏勒河中心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吳玉龍說,改造后,灌區“蓄、調、灌、排”于一體的水利排灌系統更加完善,水利基礎條件更加穩固,供水保障能力極大提升,讓玉門市、瓜州縣12個鄉鎮及黃花、飲馬等國營農場13.59萬人直接受益。 “溝里筑道墻,攔泥又收糧。淤地壩修成后,出行更方便了,池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水,不但可以灌溉,周圍的生活環境也好起來了,多年后這里就是一片良田。”通渭縣小岔村下郜岔社的郜旺成說,村里的淤地壩建成后,不但積存了雨水常年使用,而且最大程度降低了水土流失。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淤地壩工程可用于農田灌溉,也是推動山區流域產業發展和提高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依靠,目前全省新建的60座淤地壩均已建成。 “定西市已完成16座淤地壩建設項目,有效緩解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充分發揮了‘攔泥滯洪、淤堤造田、以壩代路’作用,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定西市水土保持總站副站長陳懷東說,一個個荒廢的溝壑將會變成平展展的良田,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農村供水是省政府為民實事農村水利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全省共實施了54處農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完工43處。“通渭縣建成了智慧水務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工程,實現了蓄水池水量水位的實時在線監測,水管員通過手機APP能夠實時掌握調蓄池蓄水情況。”通渭縣供水服務公司總經理候學明說,全縣已完成80座入社水井和10公里供水管網的改造,提升了農村供水服務保障水平。 “有了清潔的水源,我們就有幸福感!”郜旺成說,村莊生態恢復了,良田得到了保護,村民們也嘗到了為民實事的甜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