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建平:“小雜糧”做出“大文章”朱宏 梁克紅 徐海泉 仇菊 郭燕枝 黃家章 朱大洲 孫君茂 農產品營養標準是營養導向型農業的技術支撐,是指導育種、種養殖管理等農業生產工作的總綱。運用標準化手段規范營養導向型農業的各個環節,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農產品營養標準體系,對于我國農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農產品營養標準仍處在起步階段,僅有部分農產品標準包含營養成分指標,未形成層次清晰、標準化對象明確的農產品營養標準體系。構建農產品營養標準體系時應整合專業力量,完善組織保障,遵循科學合理、配套融合、動態開放原則,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合理制定標準。 營養和安全是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內涵,缺一不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日益關注農產品營養品質和飲食健康,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十分迫切,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建立農產品營養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農產品質量分級工作逐步開展 從20世紀末期開始,在逐步實現農產品豐年有余的基礎上,伴隨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糧油、果蔬、畜禽、水產等主要大宗農產品行業逐步開展農產品質量分級工作,建立了等級規格標準體系,在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涉及質量分級的谷物標準有85項,果蔬標準約270項,畜產品標準共107項,水產品標準共有118項。國家標準中,雖然專門的分級標準較少,但大部分農產品質量標準都包含質量分級內容。例如,GB/T 10651—2008《鮮蘋果》規定了優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的等級規格指標。 用來區分農產品等級的指標參數是分級的關鍵。NY/T 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指出,一般采用外在感官特性或內在品質特征對農產品質量優劣進行劃分。感官特性主要指農產品的外觀、風味、口感等,內在品質特征以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營養成分作為指標逐步出現在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中。例如,GB/T 23234—2009《中國沙棘果實質量等級》中,包含了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總黃酮等營養成分指標。GB/T 6192—2008《黑木耳》中,包含了總糖、粗蛋白質、粗纖維、粗脂肪等指標。但是以上標準并未以營養指標作為分級依據,而是統一規定各等級農產品均高于同一數值。另有少數標準,以營養成分作為農產品分級依據,如GB 1352—2009《大豆》中以粗脂肪和粗蛋白分別作為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分級依據。此標準規定,一等、二等、三等高油大豆的粗脂肪含量需要分別大于22%、21%和20%;一等、二等、三等高蛋白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需要分別大于44%、42%和40%。GB/T 21488—2008《臍橙》以可溶性固形物作為分級指標之一,特等臍橙可溶性固形物≥11%,一等臍橙≥10%,二等≥9%。 營養指標成為食品標準體系中的關鍵詞 我國于1990年開始發展安全、優質、營養的食品,即“綠色食品”。圍繞綠色食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有一套相對全面的標準體系。綠色食品標準是綠色食品質量控制技術路線的基本技術支撐,具體包括:產地環境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包裝及貯運標準和其他標準。完整的標準體系保證了“全程質量控制”。截至2016年年底,現行有效的綠色食品標準有141項,包括基礎通用技術標準15項、產品標準126項。 營養也是綠色食品的定位之一,所以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中也有很多營養指標。NY/T 1043—2016《綠色食品 人參和西洋參》中規定,保鮮參、活性參、生曬參、紅參的總皂苷含量需要≥2.5%,西洋參的總皂苷含量需要≥6%。NY/T 1051—2014《綠色食品 枸杞與枸杞制品》中指出,枸杞鮮果和枸杞原汁中的枸杞多糖需≥0.7%,枸杞干果和枸杞原粉中的枸杞多糖需要≥3.0%。葡甘露聚糖是魔芋及其制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因此NY/T 2981—2016《綠色食品 魔芋及其制品》中對葡甘露聚糖的含量(干基)有詳細的規定,例如在純化魔芋粉中要求≥80%,在特純魔芋膳食纖維中要求≥85%,在魔芋絲中要求≥30%。 為優化糧食供求結構,實現糧食供給從解決“吃得飽”到滿足“吃得好”的轉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實施了優質糧食工程“中國好糧油”行動,并制定了“中國好糧油”系列標準。“中國好糧油”標準一方面為了提升糧油產品的品質特性、安全特性和營養特性要求,另一方面對生產過程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原料品種、產地環境,對有機肥料占比、烘干儲存作業記錄、加工過程質量控制等都提出了相應要求。“中國好糧油”系列標準中,采用了更多的營養成分(蛋白含、脂肪、淀粉以及功能性成分)作為農產品品質指標。例如LS/T 3112—2017《中國好糧油 雜糧》在雜糧基本的質量指標上增加了針對不同用途的營養指標。本標準規定食用大麥的直鏈淀粉含量需≤15%,β-葡聚糖含量需≥5.0%;燕麥和燕麥米蛋白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需分別≥15.6%和≥4.0%;苦蕎中抗性淀粉含量需≥25%,黃酮含量需≥2.0%;藜麥米蛋白含量需≥15%;薏仁米脂肪含量需≥5.0%。LS/T 3113—2017《中國好糧油 雜豆》對豆類的蛋白和淀粉含量做了詳細的規定,蠶豆中蛋白質和淀粉需分別≥28%和≥48%,豌豆需分別≥24%和≥55%,鷹嘴豆需分別≥26%和≥57%。 近年來,隨著營養導向型農業的興起,很多圍繞提高農產品營養品質的產業快速發展,例如富硒產業。富硒農產品相關標準也相繼出臺,2011年國家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對食品營養標簽中硒含量的要求分為硒來源(含有硒)和硒含量高(富含硒)2個級別。關于富硒大米,原國家糧食局制定了國家標準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地方政府則頒布了浙江省地方標準DB33/T 345.3—2002《富硒稻米產品質量標準》、黑龍江省地方標準DB23/T 790—2004《富硒大米》、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847—2008《富硒大米》。富硒茶方面,主要有供銷行業標準GH/T 1090—2014《富硒茶》、農業行業標準NY/T 600—2002《富硒茶》、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1752—2012《地理標志產品石臺富硒茶》、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 307.1—2013《紫陽富硒茶》、湖北省地方標準DB42/342—2006《恩施富硒茶》、DB52/489—2005《鳳岡天然富鋅富硒綠茶》等。此外,還有湖北省地方標準DB42/211—2002《富硒食品標簽》、江西省地方標準DB36/T 566—2009《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 556—2012《富硒食品與其相關產品硒含量標準》等通用地方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