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強國建設要下足“四個功夫”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我們有堅實的基礎,但也面臨諸多挑戰,要從發揮農業多重功能、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發揮自身優勢、規劃先行四個方面下功夫。 深化農業內涵認識,在發揮農業多重功能上下功夫。農業強國建設要以產業化思路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效益;發揮農業環境調節功能做好生態旅游,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促進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發展;以文化傳承做好鄉村旅游,發揮鄉村文化積淀豐厚優勢,深入推進文化傳承,激發鄉村文化活力,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效益,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雙輪驅動”支撐,在科技和改革的關鍵點上下功夫。農業科技創新要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數字技術等領域。以現代科技集成賦能現代農業,以產業體系構建完善農業產業,以現代工業設備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同時,以智能科技提高農業效率。以種子和耕地為核心,集成運用整套增產技術模式,創建“大面積提升單產”示范推廣田,支持產能建設。挖掘鹽堿地潛力,建立鹽堿地高效阻鹽與快速培肥擴容增效技術模式,探索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新路子。 改革創新要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強化集體經濟根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建好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云交易”平臺,吸引企業參與競標,對完成交易的農業經營主體,適度給予財政資金和有關涉農項目支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事業,擴大并提高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水平及覆蓋面。 把握重點,分級推進,在發揮自身優勢上下功夫。我國農業資源稟賦多元豐富,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發展和農村改革經驗。各地要找準定位,形成各展所長、各盡所能整體效應的同時,在發揮自身優勢上下功夫。以“一村一品”建設農業強村。以村為基本單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本地資源、區位和傳統等優勢,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或產業。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增加農戶財產性收入。以“一鄉(鎮)一業”建設農業產業強鄉(鎮)。鄉(鎮)利用當地資源特點優勢、文化特色和地方民族風俗、鄉土人情,打造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產業業態。也可以“一村一品”為依托,強化培育措施,形成更大區域的農業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尤其是鄉(鎮)的主導產業要建設好產業園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為“一鄉(鎮)一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以“產業聚集”建設農業產業強縣。同一產業在一個(或多個)縣域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不斷匯聚,有利于專業化協作,節省交易成本,促進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產業技術研發傳播,使主導產業優勢更明顯、特色更鮮明、資源要素更集中,打造總部經濟。 以“全產業鏈”打造農業強市。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鏈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延伸產業鏈、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從農業研發、生產到消費服務全環節協同發展動態關聯。全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實現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終端的全過程管控及全環節介入,促進農業發展由抓生產、抓產品、抓環節,向抓鏈條、抓產業、抓體系轉變。補齊農業發展短板,放大農業稟賦優勢,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業競爭力。以“品牌建設”構建農業強省。通過提高農產品質量、培育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農業強省。依靠科技創新,注重農業研發投入,提升農產品品質,進而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充分發揮農民的智慧和積極性,挖掘各地農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打造農產品區域品牌;樹立精品意識,把權威認證和推廣宣傳結合起來。 精準定位,規劃先行,在措施落實上下功夫。農業強國建設要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做好農業科技攻關與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和裝備化水平,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結合我國國情,要統籌制定各類規劃,各省、市、縣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做到規劃。規劃要與鄉村振興規劃、農村產業規劃等搞好銜接。要強化惠農、強農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強化責任。在工作部署上優先安排、資金投入上重點保障、資源要素上傾斜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