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坊市加快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高地近年來,廊坊市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毗鄰京津科技創新源頭的區位優勢,聚焦平臺支撐、項目帶動、協同深化、人才助力、政策引領五方面,全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2022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226.7億元,其中,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0.35億元。今年1至9月,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145.31億元,同比增長61.3%;其中,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26.4億元,同比增長96.1%。 建強承接載體,聯合建設一批承接疏解平臺。廊坊市推動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列入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臺示范基地,支持其聯合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與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共建“跨氣水介質飛行器實驗室”等一批研發平臺,承擔“數據中心服務器級重力式環路熱管冷卻技術與示范”等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0項;與清華大學共建重大科技項目(固安)中試孵化基地,累計入駐項目30個,畢業企業10家,轉移科技成果29項,申請授權專利173項。重點打造“國際基因細胞新藥研發成果轉化基地”中試熟化基地,加快推動細胞、基因領域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為打造模塊化智能實驗室以及研發細胞轉運機器人提供場地基礎。同時,全力推動通武廊科技合作,與通州區科委、武清區科技局共同簽訂《“通武廊”區域創新平臺共享共用目錄》,篩選并發布80家通武廊三地平臺(我市25家),實現區域間創新平臺資源共享共用。與通州區科委深入磋商,就推動通州區與我市共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科技研發平臺和創建孵化器(眾創空間)聯盟達成共識。截至目前,全市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天津大學等重點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105家,成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 激活資金活水,組織實施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廊坊市以“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為導向,圍繞現代商貿物流、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需求,支持重點科技型企業聯合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實施成果轉化。自2020年以來,共爭取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1項,獲得支持資金5300萬元;組織實施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專項50項,獲得支持資金3960萬元;促進“超薄型超級電容器隔膜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新一代封裝焊球制備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發”“多污染物協同催化氧化關鍵催化材料應用示范及產業化”等一批京津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廊坊落地轉化,撬動企業研發投入7.7億元,項目完成后,可帶動企業新增銷售收入40億元。 深化協同合作,扎實開展對接京津系列活動。我市聚焦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京津創新資源,深入實施“雙百互進行動”,組織域內企業走進京津高校院所開展合作交流等“走出去”活動,邀請京津專家深入域內企業開展技術指導和專業服務等“請進來”活動,在中試孵化、研發制造和配套服務等環節加強協作,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組織開展科技成果直通車、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挑戰賽等各類推介、對接、路演活動,持續增強技術市場活躍度,實現科技資源精準高效對接,促成一批符合產業定位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落戶我市。自2022年以來,每年開展各類對接活動200項以上,達成合作意向235項,促成廊坊元拓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院“防爆監測儀用人眼安全半導體激光模組開發項目”、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壓縮機組維檢修中心與清華大學“試車臺多型號多工況性能計算和分析項目”等簽約100余項。 匯聚智力資源,促進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我市聚焦域內產業發展需求,制定出臺《關于深化“廊才工程”加強新時代廊坊人才工作的十條措施(試行)》,主動牽線搭橋,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全市建設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點單位13家,與23名院士建立合作關系,實施各級科研項目660余項,投入研發經費9.3億元,獲得發明、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590余項。組建32個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44個市級企業科技特派團和固安航空航天產業科技特派團,推動駐在企業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院所300余名專家及其團隊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助力企業改進工藝、提升技術和開發新產品,累計開展對接活動400余次,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轉化科技成果160余項。聚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轉移人才,構建咨詢、培訓、技術轉移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過程服務體系,全市建設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機構19家,培育技術經理人165人,近三年,促成交易京津技術合同300余項,累計合同成交額4800萬元。 優化環境支撐,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生態。2022年,以廊坊全市域納入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范圍為契機,制定印發《廊坊·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全力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完善技術要素市場、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等,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優環境。近期,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轉移轉化的若干措施》,從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夯實成果轉化承接載體、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完善成果轉化方式、健全成果轉化機制五方面13條措施為進一步集聚京津科技人才、技術成果等創新要素提供政策保障。支持和指導市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省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單位建設,建立全省智能制造行業科技成果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五元”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已針對中電新源(廊坊)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大功率換流箱式儲能設備”、長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差別化高性能碳纖維技術研究”等京津合作項目開展科技成果評價20項,加快推動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每年有100項以上高水平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實現孵化轉化,京津創新資源優勢正逐漸轉化為廊坊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引擎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