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農業 共享未來 ——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前瞻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 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農業大學、平谷區人民政府、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聯合承辦。大會主題為“糧食安全與未來農業”,以“1+4”為主體框架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以及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世界農業企業家論壇、世界農科創投論壇、國際農業交流合作論壇等4場專題論壇,同期還將舉行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及若干平行論壇。 加強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培育全球農業發展新動能 “大會是為促進世界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鏈接全球智慧、聚合農業科技力量,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我國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體系構建而召開的。”北京市平谷區副區長劉堃表示。 據了解,大會以“創新農業 共享未來”為口號,定位農業科技創新高端國際盛會,與各國駐華使館、國內外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深度合作,邀請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教育家和企業家,共話世界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前沿話題,創新加強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培育全球農業發展新動能。 “農業食物系統(簡稱農食系統)是推進全球食物安全與營養安全保障的重要載體,未來全球和各國的農業食物系統都需要向更營養健康、更綠色低碳、更高質高效轉型,科技創新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說,涉農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貢獻人才、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力量,同時擴大和帶動產學研的充分融合。 世界糧食獎是國際上農業領域設立的最高榮譽之一,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肯尼斯•奎因受邀參加“大咖對話”,他說,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在消除貧困、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領域的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他希望借助本次大會,讓世界看到中國農業的飛速發展,同時匯聚全球科技創新力量,搭建溝通的橋梁。 “面對全球農食系統轉型的機遇與挑戰,大會將結合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實際需求,依托各方優勢和資源,加快創新要素集聚,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董事樊勝根說。 在全球面臨的氣候變化、自然資源退化、營養健康等挑戰中,農食系統表現的最為明顯,必須要通過創新來解決這些問題,發揮私營企業的關鍵作用。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執行副會長黛安•霍爾多夫表示,他們正在為推動農食系統轉型貢獻更多的創新技術及解決方案。 未來農業必然是以新興技術引領下的新產業革命 大北農集團總裁宋維平充分肯定了創新對于驅動農食系統轉型的重要作用,他希望通過與世界權威專家交流與分享,汲取全球范圍內最領先的農業科技成果及實踐經驗,幫助更多私營企業提升效率、產量與品質,助力減碳,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研發是禾豐創新的基本手段。”遼寧禾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衛東說,禾豐在我國領先于同行企業1年率先實現了肉雞飼料抗生素的零添加。通過疫苗的免疫,提高環境衛生水平,加強生物安全控制和飼料營養,禾豐的肉雞發病率極低。金衛東希望借鑒更多先進國家的肉雞生產模式,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服務建設農業強國作為此次大會亮點。”劉堃說,大會聚焦農業科技尖端領域并深入研討,展示現代種業、智慧農業、智能裝備等領域的農業科技創新最新進展,助力提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影響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北京方案”。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農業必然是以新興技術引領下的新產業革命。”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高旺盛認為,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誰擁有了生物學技術或干細胞育種技術等,誰就搶占了生物育種前沿“卡脖子”技術的創新高地。 “發展智慧農業要有獨立自主的技術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說,自主發展不是不使用國外的技術,而是自主安全可控,關鍵時刻不能因為“卡脖子”而影響了正常生產。從長遠看,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要自立自強。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走好農業強國之路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介紹,大會邀請來自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的162位國內外重要嘉賓出席。 大會期間還將發布《大會共識》《全球農食系統國家科學與政策指南》等,發起成立世界農食行業低碳可持續合作中心、世界農食行業獨角獸研究中心、世界農業科創投資人聯盟,開展世界農業創新創業項目路演活動、農業中關村相關發布及推介活動等。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走好農業強國之路。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即將召開,大會聚焦農業科技尖端領域深入研討,促進農業前沿理論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打造中國面向全球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