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爐嘍——”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瑞元村,烤煙房前滿目鎏金,黃燦燦的煙葉昭示著一年的好收成;“收煙葉嘞——”四川大涼山區,糧煙融合產業帶基地里,油菜煙草輪作的千畝農田正迎來煙葉大豐收;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新龍村,老煙農在科技人員帶領下放下鋤頭學起電腦,以新農人的身份融入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蒲渠里村,一批批青年人走入青島基地,學習體驗農業科技創新成果……
撒一把助農火種,聚一股振興力量。從西南山區到東南丘陵,從種煙葉到興糧油,從技術“育煙”到科技助農,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以青島所部為中心,構建起青州所區、青島試驗基地、西南試驗基地、宣城試驗基地為支撐的“一所五地”發展布局,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遍灑興農助農的星星火種。
技術火種:把高效生產帶進莽莽山區
巍巍大涼山,舊貌換新顏。摘掉貧困帽兒、砥礪致富路的涼山州此時正值煙草收獲期,煙草所煙草種質資源與生物育種創新團隊研究員羅成剛忙得腳不沾地。“烤煙關系著老鄉們一年的收成,得去挨家走走,看看大家有什么問題,好幫著出出主意。”十三年前羅成剛與煙草所西南基地的眾多科技人員一起乘飛機、搭火車、換汽車一路輾轉間來到涼山州西昌市大興鄉新民村,他們住在煙站,守在地頭,十年扎根苦干把技術火種遍灑山區,與煙農們一起見證了山區農業生產從傳統粗放到高效生態的轉變。
“我種了一輩子煙,讓你們一說,連水都不會澆了?”201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西南基地扎根大涼山,當一批批科技人員走進山區,挨個地頭蹲點兒推廣新技術時,煙農徐加強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多數種植戶對科技人員的疑問。老山區有著傳統的耕作方式,新技術、新模式在貧瘠的土地上落籽扎根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聽專家的意見還是固守自己的經驗——這是一個問題。
7月煙葉迎來收獲,徐加強的疑問終于有了答案。“按照專家指導進行種植,不光‘黑爆’現象少了,煙葉質量明顯提升,產量也比往年提高。”以徐老漢為代表的老煙農們對科技人員心服口服,大涼山煙葉綠色高效種植序幕正式拉開。駐扎大涼山的十年間,煙草所將眾多先進技術帶進大山深處,結出累累碩果:選育出中煙207、中川208、中煙300等多個品質優良、特色明顯的新品種,實現了良種育良煙;應用免墑移栽、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一系列革新生產技術,助力當地農業生產不斷增收;病毒病免疫誘抗劑、微生物菌劑、海藻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研究所成果轉化產品不斷落地示范,推動高效綠色農業生態逐年形成;新型電熱密集烤房群、無人機遙感監測、自走式智能施藥機器人、新型誘捕器、病害檢測試紙條、農殘快檢儀等成果裝備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一茬又一茬的新技術、一個又一個的新模式正帶動煙區三農生產向高效、高質轉型升級。
人才火種:讓人才活水澆灌鄉村沃土
“你們來,不光煙農弟兄們歡迎,我們山上種果樹的也盼望了很久啊!”蘋果種植戶劉明華緊緊握住科技人員的手,是信任也是托付。除了種煙,蘋果和花椒也是越西縣重要的產業,奈何苦于沒有專業人士指導,多年來農戶們還是停留在摸索階段。2020年煙草所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張懷江副研究員到越西縣召開了蘋果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會,為120多名基層技術員、果農就蘋果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專題培訓,對解決當地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另一邊,在宣城基地,駐點博士和教授們組成的“專家技術團”也成了當地農戶的“技術主心骨”:研發出太子參“脫毒種苗”,為農戶推廣金線蓮無土栽培等先進技術,幫助農戶防治金絲皇菊根莖病害……專業人才融入農田、農村,幫助農民結出豐收的碩果。
建設農業強國,首先作為主體的農民得“強”。煙草所通過技術培訓、科普宣傳、院校合作等方式,為鄉村引人才、育人才,推動傳統農民向新農人轉變,為鄉村人才池不斷“蓄水”。
2017年,煙草所與四川省煙草公司涼山州公司共建涼山州院企聯創煙葉技術中心,積極在西南地區開展農業生產相關技術培訓,推廣普及科學技術及先進種植理念。“煙草所常年有20余名專家深入煙葉生產一線,年均開展各級各類培訓30場次,直接培訓各層次人員1000余人次,促進煙區農業增效、農村增綠、煙農增收。”煙草所成果轉化處處長許立峰介紹。與此同時,為了在青年人心中播下助農興農的火種,煙草所與西昌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共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創新基地(西昌)”“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西昌)”等人才培養平臺,與青島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共建了教學科研與學生就業實踐基地,拓展了青年人才培養與實踐鍛煉的雙輪驅動模式。“雙腳踏進煙田里的時候,有種扎實又真切的感覺,很激動!”又是一年高校實習季,青島農業大學煙草專業的本科生同學們在煙草所青島基地老師的帶領下深入田間地頭,開啟了從理論向實踐的邁步。據了解,在煙草所青島基地,近年來每年都有10余名新入所職工開展3個月的入所教育實習,參與煙草農業科研與管理的各個環節,從高校畢業生成長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40余名新回所研究生在青島基地開展耕讀教育主題實踐,參與夏煙移栽,從研究生新生成長為“三農”青年一份子;每年200余名來自各大高校的本科生在這里開展專業教學實踐,了解煙草生長、加工環節,從煙草“理論達人”成長為“實踐小能手”。
壯大鄉村人才隊伍,既需要引入技術水平高的專業人才“輸血”,也需要就地培育人才“造血”。通過人才培訓、科普教育等不斷提升當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是讓鄉村人才隊伍保持長久生力的關鍵一環。經過多年探索和經驗積累,煙草所科普團隊在三個基地形成了以田間展示、科普場館參觀、科學小實驗、科普講座、科普視頻等多個科普環節構成的科普體系。從2019年起,煙草所依托“一所五地”,每年在山東省、四川省、安徽省三個試驗基地所在地同時舉辦“農科開放日活動”,通過科普視頻、實物展示、互動答題、科學實驗、科普參觀等豐富多彩的內容設置,向周邊學校師生普及農業科學知識,讓公眾對農業科研和現代農業技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加濃厚的興趣,提升了社會公眾科學素養的同時,營造出關心農業發展,支持農業科研的良好氛圍。
振興火種:探索“煙草+”高質量發展路徑
“我這95畝煙田,一畝地毛收入在5000—6000元左右,再加上煙地里套種的20畝黃豆,一畝地可以增收500元左右,綜合算下來一畝地收入在5500—6500元左右”越西縣瑞元村種植戶劉加偉為記者介紹起近幾年在煙草所帶動下進行的“煙草+”一年兩作種植模式,言談間對收獲成果格外滿意。
既要穩住“糧袋子”、扶穩“油瓶子”,也要幫百姓鼓起“錢袋子”。近年來煙草所積極探索“煙草+”種植模式,圍繞煙區現代農業發展,開展“增收惠農多元種植模式研究”和“涼山州促進煙農增收示范基地建設”研究,篩選出水稻、油菜、大豆、特色谷物等適宜與煙草輪作、復種的特種作物,探索煙草與特種作物復合種植的“煙草+”惠農增收高效種植模式,走出一條煙區“糧煙協作、一體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煙草所以宣城基地為依托,與安徽皖南煙葉公司共同推進1:1隔年煙稻輪作生產模式,實現戶均種煙收入50萬元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實現了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
“不敢信吧?就在幾個月前,我這塊地里還是一片油菜花嘞。”在越西縣,成片連方的煙葉正迎來收獲期,種了22年煙葉的郭加金腰板挺直背手站在地頭兒,滿是驕傲和喜悅。郭老漢告訴記者,他種的油菜是煙草所推薦的早熟品種川油48,5月份收了菜籽正好要移栽煙,兩頭兒不耽誤。煙草智慧農業創新團隊構建的“煙草-油菜一年兩熟種植模式”,篩選出抗旱、抗寒油菜品種,優化煙油種植技術,在涼山、臨沂、濰坊應用,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受惠。如今,越西、蘭陵、諸城煙區每畝增加煙葉產量30-50斤,新增菜籽300-350斤,土地綜合收益增加900-1200元。
當油菜花終于落籽越西煙田,四川涼山州大興鄉新民村也同樣稻香滿田埂。煙草所西南基地積極探索煙稻融合技術,在輪作區種植粳米基礎上,推廣種植黑香米、紫香米、紅香米、黃香米、綠香米等5個特色水稻品種,采用綠色生產理念開展全生育期管理。煙稻水旱輪作有效改善土壤生態,實現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糧煙高質量融合,助力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
煙草所所長張忠鋒告訴記者,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節點,未來煙草所將圍繞“五大振興”領域持續發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描繪出一幅幅農業強、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