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落地生根我國農業已步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各種制約因素相互交織,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成為準確研判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破解發展難題的有效途徑。加快發展農業大數據,特別是推進大數據與農業產業全面融合,深化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將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元素、提供新的動力。 去年底,農業部出臺了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作為一個指導性、綱領性文件,對未來5-10年農業大數據發展和應用作了總體部署。近日正式發布的《“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又對農業大數據工作作出了明確規劃。發展農業大數據的總體思路 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中心任務,以智慧農業為目標,以發揮大數據預測的核心功能為根本,以實踐應用和實際成效作為檢驗標準,建立健全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分析、發布、服務體系,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發展農業大數據的路徑選擇 市場主體是方向。大數據的理念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發展大數據,一定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樹立眾籌共享理念,通過政府引導,最大程度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一定意義上講,在大數據產業上,企業比政府嗅覺更敏銳,思想更解放,行動更迅速,對產業發展脈搏把握得更準。 數據采集是基礎。大數據不在大,關鍵是準,即能夠準確預測未來,本質是要在線、實時和全貌。盡快形成農業農村海量數據,發揮大數據分析、預測等功能,是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關鍵,也是難點。要推進數據共享,促進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有序流動。要拓寬數據采集渠道,在繼續鞏固和提升傳統監測統計渠道的基礎上,一是要開辟物聯網數據采集渠道,利用遙感、傳感器、智能終端等形成實時海量數據,推進農業在線化、數據化;二是要開辟互聯網數據采集渠道,通過網絡爬蟲等互聯網數據抓取和挖掘技術,采集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 應用是關鍵。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關鍵在解決農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要加快形成綜合農業各行業、各區域、各品種的多維數據,通過區域結構、行業結構、各品種收益比價等數據,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提供支撐。要通過大數據促進產需精準對接,通過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倒逼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生產。 科技攻關是難點。大數據與傳統統計數據相比,具有數據量大、來源多元、結構復雜等特點,傳統技術難以應對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要求,必須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推動農業農村大數據獲取技術、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挖掘、分析、數據可視化、信息安全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數據技術體系。 發展農業大數據的主要措施 一是夯實基礎。要切實做好頂層設計,推動數據共享開放,摸清數據資源底數,健全數據指標和標準體系。積極爭取國家大數據工程項目支持,在農業農村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應用上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立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形成布局合理、資源共享、上下合力、全國一盤棋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二是推動應用。鼓勵農業各行業從品種上突破,比如蔥、姜、蒜、辣椒、土豆等,逐個品種建立起從生產到消費,包括科研、加工、餐飲等各方面的全產業鏈大數據,從單品種、小數據逐步形成全品種、大數據。探索聯合地方從區域突破,選擇有積極性的省份,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結合本地優勢特色產業開展大數據建設試點,探索大數據發展的有效模式。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28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1號)、《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的戰略部署,遵照汪洋副總理的批示要求,農業部立足開放市場條件下全球配置農業資源的戰略需求,統籌國際國內兩種數據資源,突出重點國家、重點產品和重點環節,加快形成數據共享、渠道共建的農業數據監測體系,加快完善以供需平衡為核心的農業數據分析體系,加快構建權威、集中、有序的農業數據發布制度,加快培育農業數據信息服務市場,以共享促共建,加快推進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建設,努力提升我國農業發展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