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烏蘭縣創新舉措推進農村土地改革一定要保證農民的權益 ——青海省烏蘭縣創新舉措推進農村土地改革 本報記者郜晉亮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開始離開農村,承包農戶再不經營自己承包土地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是,走出去的農民依然有在保留土地承包權的同時實現土地經營權增值的想法。因此,開展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今年3月14日,青海省烏蘭縣召開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動員大會。一場深入民心的改革在這個柴達木盆地東部的小縣城正式拉開了序幕。有人說,農村土地確了權,就定了農民的心,農民定了心,就可以甩開膀子把自家土地所具有的最大價值挖掘出來。不過,改革中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個耕地面積并不大的小縣也是一樣。解決問題是關鍵,保證農民的權益是重點,烏蘭縣在推進農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做的呢? 做實基礎有憑有據保證公平 在青海省烏蘭縣柯柯鎮新村組織開展的土地面積的摸底和清查工作中,柯柯鎮新村土地面積920畝,其中退耕地95.32畝,修路征用103畝,實際摸底調查農村土地經營權證耕地面積為721.68畝?驴骆傛傞L周玉龍說:“雖然新村耕地面積小,戶數也少,不存在承包地塊界限不清等問題,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記者了解到,周玉龍所說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于設施農業建設,合作社等經營實體的發展,土地流轉等原因原承包地塊界限破壞,給四至界限的確認帶來難度;二是全家外出務工無法聯系,難以找到戶主進行對地塊的確認,影響整個工作的進度;三是農戶法律一是淡薄,在土地流轉、轉包時不簽訂正規合同,導致確權時發生糾紛等等。 為了解決在土地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烏蘭縣專門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監察、財政、公安、農牧、國土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烏蘭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方案》和《烏蘭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分工方案》,以此保障在保持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和穩定土地承包農戶權益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放活土地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實現土地有效配置。 烏蘭縣縣長錢國慶表示,農村土地改革要結合實際,做到因地施策、區別對待,堅決避免“一刀切”、簡單化、流于形式、走過場。要注意發現問題,沉下身子,把問題搞清楚,把情況分析透,把措施落實好,一項一項地研究,一個一個地解決,切忌應付了事,蒙混過關。 周玉龍告訴記者,在新村完成每戶的地塊、面積、空間位置、地類、權屬等后進行的公示中,有群眾主要反映姓名、面積有錯誤,有2戶兩塊地未測量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及時進行了修改、測量和登記。同時,對凡在二輪延包或換發補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工作中未簽訂承包合同的,及時補簽;因承包合同丟失、殘破等原因需要補訂的及時補訂,未向農戶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及時頒發證書;因證書遺失、污損等原因需要補換發的及時給予補換。 創新模式有方有法推進改革 在烏蘭縣希里溝鎮西莊村,有一位早早就敢"“吃螃蟹”的村民。他叫梁忠雄,早在2005年他就將自家的7.5畝土地承包給了烏蘭縣當地的一家公司,集中種植大棚蔬菜。后來,他又把家里剩余的耕地全部流轉給了一家合作社。老梁不用再拼了命地從土里刨錢,即使坐著也能拿到土地的流轉金,而且還要比之前的收入高。有這樣的好事,誰不樂意。自己還能干點其他事情,再增加收入。 漸漸地,梁忠雄所在的西莊村,以及周邊的北莊村、東莊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開展規;洜I,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了土地流轉的好處。借此契機,烏蘭縣開始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并且積極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并促進轉移就業。 據烏蘭縣農牧局局長張廷淵介紹,近三年,烏蘭縣把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作為推進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的一項基礎工作。三年來,土地流轉累計近4億畝,全縣新增土地流轉面積0.5萬畝。 近幾年,青海柴達木地區枸杞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烏蘭縣憑借此優勢,積極引導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依法自愿轉讓給有經營意愿和經營能力的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目前,烏蘭縣農戶向企業流轉土地1.65萬畝,向合作社流轉1.74萬畝,占全縣流轉土地面積的87%。 土地流轉的多種形式為農民提升了土地的價值,不過也給土地確權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土地流轉創新方式方法,土地確權也要創新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有利于推進改革,才能既不損傷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推進土地確權工作。 為此,烏蘭縣農牧部門積極抽調各鎮工作人員,并會同技術承包單位進村入戶對二輪土地延包臺賬、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及流轉相關原始資料檔案進行整理;摸清土地現狀,查清每塊地的名稱、坐落、面積、四至、權屬性質、土地種類和經營方式,做到心中有底。此外,還為全縣農民發放了《致農民的一封信》、《工作手冊》、《培訓教材》、《土地確權宣傳冊》等資料1萬余冊,讓農民也心中有底。 制度保障有條有理贏得民心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通過農村土地確權,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這是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改革。當然,對于農民的土地,并不僅僅只有耕地一項,集體土地、宅基地這些都是與農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改革進程中,處理不好這幾個關系,農民一樣也吃不了定心丸。要處理好這些關系,不僅要做實基礎、創新模式,更需要嚴格規范的管理,不讓農民吃虧,不讓農民的利益受損。 張廷淵表示,目前正在健全各項服務體系,推進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市場,為農民提供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方面的法規、政策咨詢,價格評估和糾紛調解等服務;同時也在進一步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應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流轉收益歸承包農戶所有。 此外,烏蘭縣還建立了“兩公告一登記”的土地征收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用制度實現規范管理,有條有理,用制度贏得民心。 據了解,在土地征收上,目前,烏蘭縣僅占用4畝村集體土地用于修建公路外,再未征收過集體土地。在發放土地征收補償費時,充分征求村民意愿,以貨幣補償為主渠道,將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全額發放到被征地農民手中。 對于耕地占補平衡,烏蘭縣不斷完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價體系,確保補充耕地數量到位、質量到位;加強對耕地占補平衡的監管,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等現象,杜絕違規占用林地、濕地補充耕地。在今年計劃實施的三個土地整理項目和一個高標準基本農田整理項目中,將整理土地面積達1.34萬畝,可實現新增耕地近0.8萬畝。 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方面,目前,烏蘭縣已有4鎮7個村已納入增減掛鉤規劃內。對于脫貧攻堅中已實現異地搬遷的農村,原宅基地部分將整理成耕地或其它農用地,交由村集體支配經營,同時對地上附著物進行部分補償。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等農村各類產權不僅權屬明晰,還有相應的制度做保障,農民才能真正吃下定心丸。 解鈴更須創新人 陳藝嬌 在筆者走訪過的大大小小的村鎮里,常聽基層干部說起,土地確權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好事多磨才是常態。這些問題中既有城鎮化發展帶來的新病,也有多年遺留的歷史頑疾。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因循守舊則難以跨越鴻溝,探索創新往往才能破題制勝。 青海烏蘭縣也是全國千萬個面臨確權難題的地方之一。由于當地土地流轉形式靈活多樣,土地規模經營程度比較高,想要摸清每家每戶土地的四至、面積等狀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地農牧部門并沒有在入戶調查階段止步不前,而是借用外力,借調技術承包單位對土地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讓政府和農民心里都有底。 同樣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還有吉林省延邊州。當地農民在二輪承包土地之外,私自耕作的冊外地達到40萬公頃,比二輪承包面積多一倍。在發現這一問題以后,延邊州政府探索了讓農民有償使用,收益金納入村集體的辦法。龍井市開山屯鎮愛民村作為試點,冊外地由原耕種人繼續耕種,和村里簽訂承包合同,當年村集體就收入承包費45000元,既解決了冊外地的確權問題,又增加了集體收入。 在確權問題面前,每個人都是探路者。土地確權的問題不僅需要系鈴人,解決的關鍵更在于創新人。只要我們以試點作先鋒,以創新為戰略,辦法總比困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