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市成為廣西最大甘蔗制種基地日前在北海市農機局采訪時了解到,在該局及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扶持下,北海市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已發展成為全區最大的甘蔗制種基地。 記者8月12日在銀海區福成鎮海陸村委上廟村看到,由市農機局負責實施的甘蔗生產機械化種植示范推廣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該項目是通過與銀海區興農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在銀海區福成鎮海陸村委上廟村甘蔗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合作進行甘蔗生產機械化種植示范推廣100畝,項目示范區內甘蔗機械化種植率達100%。同時,項目結合“雙高”基地建設,采用1.2米以上的等行距標準化種植,以便機械化收獲。此外,這一項目還在推廣深耕深松、地膜覆蓋等先進、適用種植技術,在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記者了解,傳統的甘蔗種植早已在春節前后完成,目前全市甘蔗已基本長到有1米高。此次合作社種植的屬于甘蔗制種的一部分。市農機局為推廣該項目,從資金、設備、技術上對合作社進行支持,有力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 在現場,記者強烈感受到了使用機械化種植帶來的高效率。現場只有5名工作人員,1人負責駕駛機械,4人負責在機械上進行相關附屬工作。機械啟動后,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能在長150米、寬1.2米的壟地上同時完成播種、施肥、培土等工作。 甘蔗是北海市傳統的種植作物,近年來,由于人工費用上漲,蔗農收入難有大的提高。蔗農要實現增收,只有在使用機械化種植、減少人工支出方面要效益。據市農機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合作社利用農機局、三合口農場的機械設備,甘蔗種植從種植到收割完全實施機械化,與傳統人工種植相比,不僅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每畝至少節約200元以上。以100畝的甘蔗種植為例,傳統種植至少要使用150人,用1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使用1臺甘蔗種植機,則只需5人,4天時間可完成。 據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員張世天介紹,興農合作社是目前北海市乃至全區甘蔗制種較大的合作社(企業),由于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北海市現已發展成為全區最大的甘蔗制種基地,全市甘蔗制種面積約在6000畝左右,以每畝5噸計,北海市全年向全區供應甘蔗種達3萬噸。以興農合作社為例,今年種植蔗種面積達1000余畝,每畝產蔗種5噸,每年向崇左、百色、柳州、桂林及北海市的蔗農提供超過5000噸的優良蔗種。這些蔗種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價格為普通糖料蔗的150%,成為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的新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