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專家解讀 >>高層動態 >> 以都市農業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详细内容

以都市農業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字體: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鄉村產業興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工作,聚人聚氣,實現鄉村繁榮與全面振興。然而,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單純依靠傳統農業生產難以實現農民致富,必須探索新的產業形態和增效動能。為此,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希望通過滿足高樓林立下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生活與回歸自然的需求,培育現代都市農業新型產業形態,探索實現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一、都市農業的界定

  都市農業,通常不是特指某一具體的產業,而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地域形態的農業,是指“在城市內部及其周邊地區,服務于城市居民需求的農業”。都市農業的顯著特征:① 地域特性,即以城市為核心的一種農業形態;② 多功能屬性,即不僅僅簡單地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食物產品,還兼具“生活”“生態”“文化”等多方面功能。

  由于所處地域的特殊性,都市農業要求:① 在有限的空間內以盡量少的資源(耕地、水、肥、勞動力等)投入,產出盡可能多的農產品,同時突出生產技術的立體化、無土化和工廠化,這也是區別于傳統農業的關鍵所在;② 充分利用城市空間發展農業,如屋頂、陽臺、綠地、空閑建筑、地下空間等,大幅拓展可用于耕種的土地資源。

  都市農業的產業屬性要求在構筑城市食物生產系統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的非食物特征和多功能屬性,尤其是生活、生態、文化與服務等方面的功能,為城市居民提供“三產”消費,如觀光、休閑、體驗、康養、參與、科普等,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 、都市農業的獨特功能與作用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農業與都市完美結合的重要體現,對保障城市食物安全、創造生態宜居環境、滿足人們多元化需求、助力鄉村振興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大幅拓展耕地,增加食物產能。都市農業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可以利用城市空間進行農業生產,大幅拓展耕地資源。一是可以利用城市可用耕種空間,如家庭陽臺、屋頂、防空洞、地下室、社區空地等生產食物。據初步估計,全國現有城市可用農業空間若被利用的話,則可以拓展5000萬畝以上的耕地;二是可以采用植物工廠和垂直農業等高技術手段進行食物生產。通過垂直空間利用及其周年連續生產,單位面積食物產能可達大田生產的數十倍甚至上千倍。

  (二)增強城市食物供應彈性,提高抗風險能力。都市農業充分利用城市閑置空間資源,通過先進的技術與裝備種植各種蔬菜瓜果等食物產品,在提供新鮮、安全健康食品的同時,能夠實現就近產銷,極大縮短了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避免了疫情等危機造成的運輸風險和長途運輸造成的食物耗損浪費,提高了城市食物供應系統的彈性。都市農業可以將“菜籃子”甚至“米袋子”掌握在城鎮居民手中,從而極大提高城市食物供應可持續能力。

  (三)增進居民身心健康,擴展綠色健康生活方式。都市農業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居民提供了休閑放松的好去處,也為體驗農事活動提供了天然平臺,讓市民在“三密三高” (即建筑、人口和產業密集,能耗、污染和排放高)城市之中,重建人與自然的聯系,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俗話說“養花種草,不急不惱”,“有動有靜,不生雜病”。都市農業勞動適中,有動有靜,在松土、澆水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體驗了田園樂趣。此外,目前我國居住在城市且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退休人員在1.2億左右,都市農業為城市退休人員提供了施展的空間。退休人員參與都市農事活動,不僅可以發揮余熱,還能夠在從事農業種植活動中獲得貼近自然的享受,以及在收獲累累果蔬中獲得自我價值體現的愉悅感受。

  (四)凈化環境、增添綠色,減少城市碳足跡。2020年,我國城市人均綠地面積僅為14.8 m2,不到聯合國對城市規劃要求的 40%,城市綠地短缺問題突出。都市農業可以通過城市空間種植、屋頂綠化、景觀綠地和環城綠化等增加綠地面積,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同時,通過適宜的農業生態系統構建,可以讓城郊稻田成為人工濕地、菜園變成人工綠地,發揮“城市之肺”作用,防治城市污染,凈化城市環境,維持城市生態平衡。此外,綠色植被還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凈化空氣的同時助力碳中和實現。并且都市農業能夠實現食物的就近供應與銷售,避免了食物的長途運輸,降低了食物運輸過程的浪費和能源消耗,從而減少城內食品消費的碳足跡。

  三、 都市農業主要形態

  都市農業形態與其所處的區位密切相關,根據地理空間及功能可劃分為以城市或城市群為中心的城區、城郊及輻射圈三個類型區。

  (一)城市內部核心圈層的都市農業

  由于位于城市內部,這一區域的都市農業主要以生態服務功能為核心,側重于營造或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和參與體驗的功能,生產食物的功能相對較小。其形態主要以家庭園藝和社區農場、綠化農業和公園農業、植物工廠和垂直農業為主。① 家庭園藝和社區農場。其作用首先是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活動空間,體驗農事操作,舒暢身心;其次是能夠產出少許新鮮蔬果或觀賞園藝產品。由于城市內部的土地資源極為緊缺,除市政綠化用地外,少有可耕種土地;市民可以利用自家陽臺、樓頂、地下室等空間進行園藝種植。社區農場主要是利用社區、學校、醫院或寫字樓等一些公共閑置空間,采用無土栽培或立體栽培等方式,給市民或學生等提供一定的農事活動場所,為社會提供一定的公共食物產品和參與體驗空間。② 綠化農業和公園農業。政府或房地產商在綠化或公園規劃建設時,應避免千篇一律的市政產品和地產景觀,而是要充分考慮市民的利益需求,有意識地增加一些綠地景觀,形成獨具特色的綠化農業或公園農業,讓市民參與其中,從而將被動地接受景觀,變為主動參與創造。③ 植物工廠和垂直農業。以植物工廠和垂直農業為代表的高效農作方式必將會大量出現在城市內部。利用地下建筑空間、防空洞和樓宇等一些城市空間生產食物產品,不僅能為市民提供新鮮的綠色蔬菜,補充“菜籃子”供給,增強城市食物供應的彈性,而且還可作為展示現代農業的窗口,為居民提供綠色、體驗、科普、參與的好去處。

  (二) 城市周邊的城郊型都市農業

  城市周邊區域的城鄉結合部,具有一定的可耕種土地,但其受城市擴展的影響較大,耕地面積易受城市發展的侵蝕。這一區域的都市農業兼具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生態服務功能,生產功能的比重較大;但由于耕地資源有限,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傳統農業生產。其主要形式有:① 高效設施農業。一般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設施農業,進行農業的工廠化生產,為市區提供新鮮、衛生、營養的蔬菜、水果、禽蛋等農副產品。同時,通過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工農結合,提高農業產出收益。② 休閑觀光農業。利用緊靠市區、交通便利的地緣優勢,城市周邊區域還可以把農業與休閑旅游結合起來,發展休閑觀光、采摘體驗和科普教育等形態的農業,吸引城市居民游覽農業景觀、品嘗美食、參與農事活動,打造“城市后花園”,促進一三產業的融合。

  (三) 城市輻射圈外圍的都市農業

  作為都市農業的外緣輻射區,都市農業與傳統農業在城市輻射圈外圍交互作用、融合發展。此區域主要以生產鮮活農產品為主,非農就業機會少,人員流失嚴重,是鄉村振興關注的重點。城市外圍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一般較為傳統,農村的傳統建筑與鄉土氣息較濃。因此,可考慮基于都市農業的技術和理念將農業與大地景觀、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讓市民欣賞田園風光和品嘗農家風味,體驗傳統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領悟旅游活動中的“鄉愁”情懷,形成“以農促旅,以旅帶產,以產興農”的鄉村發展模式。用鄉村的寧靜舒緩,化解城市的繁忙壓力,為城市居民打造“第二家園”;用城市的資金和技術,完成鄉村的產業創新與重構,促進產業落地與融合,為農民打造“第一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四、 都市農業對城鄉融合發展的助推作用

  都市農業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都市農業地處城市及其延伸地帶,一方面緊密依托并服務于城市,另一方面兼具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歷史重任。

  (一) 促進城鄉關系更加緊密,利于孕育鄉村新興產業

  都市農業可有效促進城市人員和資金向農業領域流動,從而推動鄉村農業升級換代,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同時,農村勞動力通過都市農業生產活動,推動生產技術革新和經營理念創新并獲取更大的收益,吸引更多的知識青年回鄉務農,促進鄉村繁榮和產業振興。

  都市農業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城市居民提供綠色休閑服務。農村擁有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和鄉村民俗,可以讓城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體驗到農事。都市農業拓展的休閑觀光等功能,不僅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提供愉悅身心的世外桃源和心靈寄托的精神家園,而且也為農村帶來新的繁榮,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渠道,為鄉村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推動城鄉人員往來更加頻繁,促進城鄉文化有序交融

  鄉村凋敝與空心化一直是鄉村振興的重大難題。都市農業發展,一方面可推動鄉村為城市內部新型農業形態提供各類配套服務,大幅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吸引一批有志于從事現代農業的年輕人扎根農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聚集鄉村人氣;另一方面,都市農業所拓展的休閑、觀光、體驗、科普等功能,可以吸引城市居民源源不斷地進入農村,去感受自然、了解農業,進而理解農民,創造更為豐富的城鄉互動機會,促進城鄉間文化的認同,增進城鄉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五、 展望與建議

  都市農業被認為是解決未來城市化發展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必將在保障城市食物安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都市農業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相關的產業形態、技術體系、商業模式、扶持政策等都還未完全成型,在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的作用還未能充分發揮。因此,亟待從戰略層面上進行布局,從城鄉融合發展方面進行規劃,從技術支撐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以及從政策保障方面加以扶持。

  (一)建議國家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都市農業發展。都市農業不是簡單的一種農業形態,而是涉及城市食物安全、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居民生活質量等重大民生問題,都市農業體系的構建必將對加快國家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建議將都市農業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都市農業完全不同于傳統農業,而是在城市內部及周邊地區拓展出的一種全新產業,涉及土地屬性、城市空間利用、科技支撐、社會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課題。因此,必須從國家層面進行總體布局與規劃,才能保證都市農業健康發展。

  (三)建議盡快啟動都市農業相關科技支撐重大專項。都市農業被認為是現代農業的前沿領域,涉及專用品種選育、食物工廠化、垂直空間種養、智慧管控以及設施裝備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產業方向。目前都市農業還沒有被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相關產業發展缺乏重大科技支撐,嚴重影響都市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建議國家從政策層面加大對都市農業扶持力度。都市農業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形態,正處于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過程,但也面臨土地、資金、市場、人才、政策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與引導,優先把都市農業納入到城市發展綱要中,在土地使用、政策扶持、市場培育、人才政策傾斜及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加大對都市農業綠色金融的布局,將都市農業與碳金融市場結合起來。減少城市碳足跡,強化都市農業綠色發展,讓都市農業真正落地生根,實現農業功能變現,帶動農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都市農業的雛形正在我國初步顯現,各種產業形態正逐漸形成。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保障食物安全與綠色健康生活的需求將會不斷上升。相信不久的將來,都市農業必將在促進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訊員 呂劍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