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地方資訊 >> 陜西安康石泉:秦巴山中深挖資源優勢
详细内容

陜西安康石泉:秦巴山中深挖資源優勢

  陜西安康石泉縣地處陜南中部,北依秦嶺,南接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地形呈“兩山夾一川”之勢,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面大且貧困程度深,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實現小康成為該縣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這些年,石泉在全縣11個鎮,深入探索產業、創業、就業扶貧10種模式,建設了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園區帶動、創業帶動、就業帶動、旅游扶貧、電商扶貧、黨支部引路、交鑰匙配產業和培訓強能扶智等16個示范點。貧困戶的產業收入比重由過去的30%提升到了80%;解決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9000人,就業率達到100%,年人均純收入均達30000余元。“‘三業’扶貧特別是產業扶貧,是從根上解決貧困問題,確保脫貧后不再返貧。”縣委書記李啟全如是說。

  “農家樂”主動牽手

  石泉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后柳鎮,青山綠水。乘船從石泉沿江而上,但見青山倒映水中,小舟依偎水里,水鳥掠過水面,美不勝收。在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的同時,沿途的農家樂隨之火了起來。

  前不久,后柳小三峽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柯亞菲召集了6家農家樂負責人,與30戶貧困戶現場簽訂了《農產品銷售協議》。每個農家樂根據自己的規模大小和農產品需求量,結對簽約相應的貧困戶數。簽約后,農家樂按照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

  柯亞菲帶頭簽訂了5戶,他向記者介紹說,在這些農戶中,僅徐開芝一家在不到五分地上種的蒜苔、大蔥等蔬菜,今年就賣了3000多元,楊德田家養的幾十只雞就賣了近5000元……

  柯亞菲說:“我們積極響應政府‘脫貧攻堅’號召,只與貧困戶進行農產品簽約訂單式收購,一來可確保他們脫貧不返貧,二來不管是本地顧客還是外來游客,都喜愛原汁原味的綠色生態農產品,我們也很受益。”

  “我們搞旅游扶貧,‘支部+農家樂+貧困戶’的模式很好地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駐村干部徐進說,“在鎮黨委組織協調下,鎮上成立的農家樂協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和信息互通,既防止了行業間的惡性競爭,又為近300多戶貧困戶帶來切實利益。”

  企業能人帶動

  作為“秦嶺藥谷”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石泉縣,發展中藥材種植具有天然的優勢。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從事珍稀中藥材種苗繁育和后續產品開發加工的陜西乾佑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和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石泉進行白芨種苗繁育,并申請成立了秦巴山區瀕危藥材研究所,專門從事瀕危藥材保護、種苗繁育,中藥材粗加工,白芨面膜、牙膏研發,黃精膳食纖維產品開發。

  乾佑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尹乾峰告訴記者,白芨是一種價格昂貴的名貴中藥材,野生資源極少。由于白芨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特別是育苗難度極大,人工栽植近年來也剛進入探索階段,白芨產品供不應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白芨一般種植3年可采挖,畝產可達100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60元計算,畝產值可達12萬元,扣除種苗費和人工等生產成本2萬元,純利潤可達10萬元。

  在城關鎮的太平村,活躍著幾個種植天麻的能人。政府鼓勵他們帶動村里的貧困戶種天麻致富,每帶動一戶種植達到 100平方米(收入1.5萬元)可獲1500元種源補貼獎勵。記者在其中的一個能人胡錄兵那里了解到,他自己一年種植超過1000平方米,收入超過15萬元,又帶動10個貧困戶種植超過1500平方米,在幫助這些貧困戶年均創收2萬多元同時,還獲得政府補貼獎勵兩萬多元。胡錄兵說,做善事還能增收,何樂而不為呢?!

  支部建在產業上

  池河鎮明星村,由原來的明星、大陽、草廟三個村合并而來。

  這個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創新黨支部組建方式,打破行政區域界定,將黨支部建立在產業發展服務合作社和產業發展鏈條上。成立了示范區產業黨總支和蠶桑、畜牧、村域聯合三個產業黨支部,結合黨員家庭發展產業情況、發展意向進行黨員分類,使每名黨員都加入到適合自己的支部中去,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經濟建設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和“雙帶”作用,推進農民快速增收,特別是幫助貧困戶快速脫貧。

  養豬合作社支部書記劉家滿告訴記者,在支部及全體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建成萬頭豬場4個,千頭豬場22個,百頭戶127戶,生豬飼養量10萬余頭,出欄8.6萬余頭,并建成萬噸有機肥廠、生豬屠宰場各 1處,鋪設沼液管網1.2萬米,實現了畜沼桑循環經濟模式。產業的大發展,為幫扶貧困戶提供了保障。

  明星村三組村民郝光明,2011年以前一直在外務工,但是最終因塵肺病回到了家中。面對上有兩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的困境,郝光明夫妻感覺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劉家滿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教他養豬技術,蓋圈舍,拉他入社,五年來,他在合作社的帶領下,已經熟練掌握養殖技術,自己養的豬由合作社代銷,還可享受入社分紅,家庭年收入超過5萬元。

  “前年我們這個村有貧困戶303戶,現在只剩下98戶,明年這98戶全部脫貧毫無問題。”村黨總支書記何毅信心滿滿。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