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四川成都:城鄉流通開啟“+”時代
详细内容

四川成都:城鄉流通開啟“+”時代

  

傳統農村超市在與郵政公司的合作中變得生機盎然。翁 維攝

  2015年8月,四川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9個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之一。

  試點一周年之際,《經濟日報》記者來到成都,進社區,訪市場,下農村,看企業,與主管部門座談,與從業人員溝通,與居民、農民交流,采訪調研改革進展。記者發現,一年里,成都市圍繞“城鄉流通一體化”這條主線,推進內貿流通創新發展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城鄉社區居民生活綜合服務體系和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積極創建城鄉一體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創新城鄉一體的流通管理體制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農產品流通更暢通

  8月4日清晨,成都市郫縣戰旗村。5輛滿載茄子、青椒、黃瓜等新鮮蔬菜的大卡車從這里出發駛向成都市區。

  “再過一兩個小時,這些沾著露水的蔬菜將擺上成都市區的幾大超市。”成都盛沐源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治清告訴記者,公司在郫縣建立了蔬菜生產基地、分揀中心、批銷中心,直接與成都、廣州等地的大型超市對接。“我們的年銷售規模在1萬噸左右,輻射郫縣、都江堰和彭州3個蔬菜主產縣市,像戰旗村這點蔬菜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邱治清的話讓戰旗村村主任楊勇喜形于色。“蔬菜是戰旗村的主要農作物,‘賣難’是過去我們最頭疼的問題。但現在不用愁了,而且他們收購的蔬菜價格比一般的菜販子要高出不少,比如水果黃瓜,這幾天販子收0.7元左右一斤,而盛沐源是1元1斤。”

  問題的解決得益于成都市縣兩級積極推進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暢通。在相關方面支持下,盛沐源公司與戰旗村專合組織合作,建立起“農超對接平臺2.0版”,以渠道和銷售定制蔬菜生產數量,按照“超市或批發+農戶+合作社”模式,使全村以及周邊農戶的蔬菜能夠直接進入伊騰洋華堂、易初蓮花等大超市,減少了中間環節,既確保了農戶、公司雙方的利益,也為市民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優質蔬菜。

  成都市商委副主任文鋒分析說,戰旗村蔬菜進城問題之所以能夠及時解決,基于近年來成都市在實施統籌城鄉改革試點過程中,為戰旗村等農村社區按“1+23”的標準配置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其他23項便民服務設施。完備的基礎設施,使戰旗村在這次流通體制改革中先行一步,也讓村民們更早地享受到更多便利的商業服務。

  在戰旗村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發現,村民除教育、衛生等多項社會服務可以“足不出村”外,水電氣繳費、醫療保險、郵件收發等服務也可以在村里辦理;而商業服務配套設施同樣十分齊全,餐飲娛樂、商超、農資、網購、取錢等商業服務應有盡有。在面積約300平方米的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城里超市有的,這里都有。”超市營業員說。

  “在這次改革實施初期,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城鄉市場發育不均衡是當前制約內貿流通發展的幾大問題之一,具體體現在農村流通設施薄弱、公益性流通設施跟不上民生保障需求等。”文鋒分析說。

  如何補齊“短板”?是否要在短時間里由政府出資新建一批相關建筑設施?答案是否定的。“政府不能重新回到大包大攬時代,更不能逼著企業去投資布點。”

  按照“公益性政府承擔、經營性推向市場”的原則,成都市緊扣“兜底”和“整合”兩條主線,著力做長農村流通市場這塊“短板”。他們充分利用統籌城鄉的政策與既有的設施,把流通設施納入農村公共設施配置標準體系,推動流通服務向農村覆蓋、流通設施向農村延伸;從政策上引導盛沐源等相關企業投資,引導商超等商業網點疊加取款、收寄包裹等其他服務,以獲得更多利潤。“只有持續盈利,才能持續發展。”文鋒說。

  在城市,成都市探索形成了公益性菜市場“公建配套、投建管分離、三化運營”的投建運機制。公益性菜市場主要由各區(市)縣政府投資建設,其產權和經營權在建成后無償移交至成都商物投集團,具體運營則由成都商物投集團旗下的國有獨資管理公司——成都益民生鮮菜市場經營管理連鎖有限公司(簡稱“益民公司”)統一負責。益民公司改變了以往私人單位承包農貿市場的慣例,采取自營、聯營、加盟等多種方式連鎖經營,通過自主制定招商管理辦法,在菜市場內形成“益民+公司+個體”的多元化經營主體,并制定相應的蔬菜限價規范,形成菜價平抑機制,充分發揮公益性菜市場應急保供、平抑菜價的作用,實現了國有菜市場資產保值增值的成功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5個益民菜市場和85個惠民菜店,年交易額約4億元,控制大宗蔬菜價格低于周邊傳統菜市場10%以上,為近百萬市民提供生鮮菜籃子服務。

  生產生活“三化運作”

  如果說郫縣戰旗村的流通模式更偏向于傳統,那么,鄰近的蒲江縣水口村的流通模式則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

  其實,展現在記者眼前的水口村這家店面與農村普通商店沒多大區別:位于村口路邊,三間平房,無論是外面的店招還是里面的陳設一點都不顯眼。然而,這家最普通的農村便民超市在流通體制的改革中早已脫胎換骨——從先前“小打小鬧”,賣點油鹽醬醋、副食糕點,到現在“大進大出”,大量購進農用物資,大量銷售土特產品。

  趙興麗,既是這家超市的主人,也是大學生村官,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水口村有兩大特產,一是丑柑,有6800多畝,年產量超千萬公斤,二是獼猴桃,4200多畝,年產量600多萬公斤。”趙興麗介紹說,“人均有4畝多果園,按說不應該窮,但水口村幾年前還是個貧困村。為什么?就因為東西賣不出去,而現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因為流通搞活了!”

  在縣商務局支持下,前幾年趙興麗就帶領村民探索發展電商,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更是得到快速發展,在她的示范帶動下,村里一下子涌現出數十家電商。他們為村里的水果注冊了“水口紅”商標,線上宣傳與線下推廣齊頭并進,很快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丑柑26萬公斤,獼猴桃38萬公斤,2015年分別增加到80萬公斤和150萬公斤,今年,兩樣水果訂單紛至沓來。基于村里的水果早已不能滿足訂單需求,電商們不僅賣起了周邊的水果,還幫外地農民賣芒果、石榴、檸檬等。“全國一年四季產水果,我們也一年四季賣水果。”趙興麗得意地說。

  如今,村里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500元,有100多戶到縣城購買了住房,擁有300多輛小車,什么冰箱、空調早已普及。

  在蒲江縣兩河村,一家掛有“鮮農分享”店招超市里,電商服務機構負責人韓銳介紹說,他們是一家物聯網科技服務公司,與京東、易田等多家電商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在蒲江,他們有一個由10多輛車組成的車隊,既完成線上訂單的送貨進村,也負責農副產品收集進城,深受農民歡迎。

  蒲江縣商務局局長傅艷霖告訴記者,像水口村、兩河村這樣的超市在當地農村正在逐步普及,它們既是超市,又是電商服務站、農資店,還附加了其他多項功能。“在四川,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家里老人購物很不方便。現在不同了,年輕人在外地就可以給老人購物,在網上選購好物品,快遞送到電商服務站,服務站再幫助送到老人家中。即使年輕人不回家,一些大件、比較重的東西也可以送上門。‘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決之后,跟農產品進城一樣,工業品下鄉進村也方便多了。”傅艷霖說。

  在改革探索中,成都正逐步建立起農村生產生活“三化運作”的綜合服務體系。一是農村流通主體多元化發展模式,引導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與國內知名電商及本土電商平臺開展深度合作,支持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拓展網商訂單、電子結算等經營模式。二是創新農村生產生活供給集約化發展機制。整合農村現有供銷、郵政、基層農業綜合服務站、鄉鎮商貿中心及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放心店和配送中心等流通網絡資源,集約化提供集農資供給、農技服務、農資質量監督于一體的農村生產性服務和集快件自提、代辦交通違章處罰,代繳水、電、氣、手機費等業務為一體的農村生活性服務。三是探索農村流通電商化發展方式,推進“互聯網+特色農產品”、“互聯網+農村消費市場”和“互聯網+1、3產業互動”三大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流通設施進社區

  地理位置不同、人口結構不同、基礎條件不同,“短板”、“痛點”也不一樣。在改革中,成都市商務委根據不同條件制訂不同方案,以滿足不同需求。目前,他們正在試點社區探索建設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的“1+5+N”綜合服務體系,即建設一個社區便民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完善標準化菜市場(店)、社區便民生活服務中心、健康養老中心、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站)和一批便民超市,按需疊加N項便民生活服務項目;把流通設施納入城市小街區規化體系,按照“增供給、惠民生”的思路,將流通設施納入社區綜合體。

  位于郫縣縣城雙柏社區門口的社區e菜店讓記者對菜店有了全新的認識。記者看見,這個所謂的菜店只有約15平方米,但因為加上了一個“e”字,使之無限擴大。通過打造“APP+基地配送+保鮮自提柜”這樣一條軟硬件結合的生鮮配送體系,探索“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居民自提”的新型產品流通模式,社區居民可選擇多種蔬菜、肉類、海鮮,而且24小時服務。

  “別看只有15平方米,通過互聯網,它一頭連著社區4萬多人的需求,一頭連著各地無數供貨商,也可以說是無限大。”雙柏社區居委會主任熊珊感慨道。雙柏社區緊鄰富士康工廠,e菜店正好滿足了工廠職工的需求。一是年輕人居多,習慣網上下單;二是外來人員居多,沒有借逛菜店與鄰里拉家常的習慣;三是三班倒的多,夜里下了班也可以下單或提貨。除此之外,通過手機APP還可以訂制其他許多項社區服務。

  成都市武侯區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申民輝一直為區內沒有菜店而苦惱。申民輝分析說,黌門街社區位于成都市的老城區,區內有華西醫院等眾多醫療機構,0.7平方公里的面積,生活著五六萬人,人口密度非常大,不可能按照傳統模式建設相關服務設施。在商務部門支持下,借助這次改革的契機,社區引進了美天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按照“1+5+N”的建設模式,建起了“嗨社區——黌門對家門”社區生活服務信息平臺,以及便民連鎖店、標準化菜店、健康養老、醫療服務、文化教育等便民服務業態。“今后,區內居民只要通過互聯網下單,服務平臺的‘菜宅送’直通車就可以把新鮮蔬菜送到訂戶家門口。”申民輝說,在這一平臺上,其他相關服務也能完成。

  據成都市商務委介紹,目前,全市已啟動建設100個城市社區生鮮農產品電商配送終端設施(電子菜箱、移動生鮮農產品提貨站等)示范點,建設城市社區生鮮農產品電商配送信息管理平臺,統一示范點信息管理;采取PPP模式引導社會化資本共同建設20個農村配送末端公共服務站點。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