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攻關帶“火”冷涼蔬菜本報記者 何燁 8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從南到北,正經歷著盛夏的“燒烤”模式,而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市,已經涼風習習,大有初秋的味道。由于海拔和緯度的原因,這里即便是7~9月,平均氣溫也不會超過25℃。氣候也是一種資源,比如近幾年來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冷涼蔬菜種植,就是利用這里在同期與全國的溫濕度的差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 創新集成技術,攻克冷涼蔬菜種植難題 所謂冷涼蔬菜,是指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產的蔬菜,主要包括甘藍、大白菜、胡蘿卜、洋蔥、馬鈴薯等。由于7~9月全國普遍高溫,而在高海拔、高緯度地區,此時正好生長冷涼蔬菜,與南方的蔬菜錯季上市,市場優勢不言而喻。 烏蘭察布市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北方夏季冷涼蔬菜基地之一,尤其是2012年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在這里建立了全國首個以冷涼蔬菜產業為研究方向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后,以甘藍種植為主的冷涼蔬菜發展有了質的飛躍。 “我國的甘藍種植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抗病、抗逆品種的推廣,二是蟲害防治效率低、化學農藥用量大,三是水肥利用率低,用工成本高。這幾年來我們的科研攻關和技術示范主要就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展開。”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項目主持人楊麗梅介紹。 在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曹四夭村,這里有百畝甘藍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田,三個甘藍品種:中甘21、中甘628、中甘192進行示范展示,而其中長勢最好的還是方智遠院士的“得意之作”——中甘21。4月20日播種,5月10日定植,大約三個月,就能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甘藍鋪在眼前,一顆顆包球緊實,而且顏色漂亮。 烏蘭察布市科技局研究員,也是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當地的科技特派員關慧明告訴我們,這片示范田的成功之處首先是品種好,中甘系列甘藍品種抗裂、耐貯運,已經超過了韓國品種鐵頭系列。其次是采用了一系列綠色增產增效栽培技術,如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生物農藥,以及膜下滴灌、合理密植等。“通過集成技術打出組合拳,在我們的示范田里,減少了30%的化學農藥用量,減少灌溉用水30%以上,減少人工20%以上,示范品種比對照品種(鐵頭4號)增產8~10%,每畝增值300~500元。”關慧明說。 由于“甘藍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的帶動,僅烏蘭察布一地甘藍種植就超過4萬畝。周邊農戶大面積示范區5個,每個農戶示范區面積約100畝,并進一步輻射到河北張家口及承德地區,輻射帶動總面積8~10萬畝。 產量高品質好,農民增收有了新途徑 甘藍,也就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的圓白菜,經常是以涼拌的做法為主,這就對甘藍的口感要求很高。在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基地,工作人員把剛摘下的“中甘21”和當地原來的主栽品種韓國的“鐵頭4號”分別切開讓大家品嘗,“鐵頭4號”有一種微微的辛辣口感,而“中甘21”則更加脆嫩、鮮甜,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笑著說:“可以當水果吃了。”也許正因為這種口感上的細微差別,讓我國自己選育的甘藍品種近幾年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46歲的河北承德人趙林,原先是蔬菜銷售商。2003年他開始在曹四夭村承包流轉地2500畝種菜。三年前他拿出100畝地試種甘藍,當時他種的是“中甘11”,去年他又種了“中甘21”,結果非常喜人。 “產量特別高,畝產達到了每畝近9000斤,品質也特別好,去年的收購價每斤達到了1.2元,別的品種最多到0.6元。收購商大多數是從京津來,遠的也有蘇杭甚至廣東,到了地頭直接問有沒有‘中甘21’,無論多少,照單全收。用膜包好了裝上冷藏車就直接運走了。” 去年是甘藍市場的“大年”,農民增產又增收,隨著甘藍種植面積的擴大,加上今年雨水豐沛,地里的甘藍又是一次大豐收,但甘藍的價格卻像是坐了過山車,趙林告訴記者:“兩年暴賺、一年小賺、一年持平、一年賠本賺吆喝。”這基本就是甘藍的價格周期。據了解,今年甘藍的地頭收購價跌到了谷底,從去年的1.2元到現在的0.2元,對于這種暴跌,趙林倒顯得很平靜,“0.2元的價格,對‘中甘21’這種好的品種來說,剛剛夠成本,今年不行明年再來,我對這種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還是很有信心的。” 加強技術支撐,讓產業走的更遠 發展優勢產業,是近幾年來各地經濟發展,開展扶貧的主要思路,而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功不可沒。除了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當地設立科技特派員的崗位,中國農科院蔬菜所也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圍繞農戶、農場、種植大戶的需求,提供遠程診斷、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試驗示范。從推廣新品種到科學的栽培管理,對產業的提質增效幫助很大。但是生產是一方面,而市場又是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在思考,是技術引導產業還是市場引導產業,事實上,這兩者都不能忽略,我們的農業科技給農民帶來了豐收,而且還要幫助他們豐收后再增收。”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陸建忠說。 位于河北張家口市的崇禮區,是我國著名的滑雪勝地,由于地形地勢呈現為狹長的山區,夏季涼爽而短促,也特別適合種植冷涼蔬菜。驅車沿山路走,路兩旁種植的都是甘藍,張家口市農科院蔬菜所所長蘇浴源很自豪地說:“我們這里是萬畝甘藍種植帶,這里的氣候種什么蔬菜都長不好,除了甘藍。老百姓也是靠種甘藍提高收入的。” 馬丈子村也屬于這個萬畝甘藍帶中,今年甘藍價格不好,當地科技人員組織農戶延期定植,5月中旬播種,到采收的時候甘藍的收購價已經從0.2元到了0.5元,保證了不虧損。 “考慮到蔬菜價格在市場上的波動情況,我們在育種中會發展不同品種的不同特征,讓農民們有多種選擇。中甘21的品質好,我們還有最新育成的中甘588和中甘590,它們的特點是采摘時間長,長達25天,這樣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供應。”楊麗梅說。此外,由于市場比較喜歡1~2斤重左右、可以單手握住大小的甘藍,科技人員在指導農戶種植的時候,也會教他們控制水肥,不讓甘藍長得太大。 “冷涼蔬菜”是我國特有的概念,也面臨著蔬菜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在市場面前,科研要尊重市場規律,同時也要利用市場規律,才能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 什么是冷涼蔬菜 冷涼蔬菜,又叫喜涼蔬菜,是指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產的蔬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25℃范圍。品種主要包括:甘藍、大白菜、蘿卜類、西藍花、洋蔥、南瓜、萵筍、娃娃菜、生菜、芹菜、甜玉米、馬鈴薯等。冷涼蔬菜在寧夏、甘肅、青海又叫作高原夏菜,在內蒙古、河北稱為錯季蔬菜,而在云貴川則稱為反季節蔬菜。 冷涼蔬菜主產區及優勢 長期以來,全國冷涼蔬菜生產已經形成四大主產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河北壩上地區;內蒙古赤峰市—河北承德地區;黑龍江齊齊哈爾和牡丹江地區;云貴高原的部分高山臺地。 氣候冷涼,無霜期短,多風少雨。夏季短暫涼爽,冬季漫長嚴寒,晝夜溫差大。這些氣候條件對于農業生產來說,傳統觀念認為是劣勢,其實不然,換個角度看,正是為冷涼蔬菜生產量身定做的優勢氣候資源。而且是中原及南方、東南地區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優勢資源。 冷涼蔬菜的特性 具有綠色污染少的優勢。冷涼蔬菜生產基地多為高原、高山地貌,夏季氣候冷涼,冬季漫長嚴寒,冰結期長。風大風多,空氣相對干燥。限制了很多病蟲害的發生。背靠大草原、大森林,為傳統的畜牧業生產區或農牧交錯地區,與傳統老農作區天然隔離,農家肥多,使用化肥少,極大地減少了土壤、水源及空氣的污染程度。 干物質含量多,營養豐富。冷涼蔬菜生產基地多處于高原、高山地段,農作物包括蔬菜的種植多為一季,生長期長,干物質積累多、品質好、產量高;年日照時數長,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光質好,七、八月份光能更好,加之雨熱同期,非常適宜露地菜及其他農作物生產,而且有利于蔬菜等農作物的養分(干物質)積累。 具有特別的鮮美味道。大陸性氣候顯著,氣候冷涼,日照條件好,對冷涼蔬菜(多為喜光蔬菜)生長有利。特別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蔬菜、瓜果含糖率高,具有純正爽口的甜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