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季度我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延續年初平穩態勢農業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為101.3,與一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點),延續年初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中國農業經濟預警指數為96.7,比一季度低6.6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行。 景氣分析的結果表明,上半年,夏糧產量比去年同期略有減少,但仍處于歷史第二高位;受生豬和馬鈴薯價格上漲的影響,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繼續提升;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務農收入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食品消費實際需求保持平穩增長。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2003年增長水平=100)為101.3,與一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點)。以上數據表明,農業經濟總體上延續年初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二季度,農經預警指數為96.7,比一季度低6.6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行。 農經景氣指數穩中微升 構成農經景氣指數的6個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中,與一季度相比,農業生產、財政農林水支出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有所加快;農產品出口、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農業投資增速不同程度放緩。 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后,農經景氣指數(農業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圖中的藍色曲線)與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指數值基本持平(略低0.1點)。 二季度,農經預警指數為96.7,比一季度低6.6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行。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個指標中,位于“綠燈區”的有6個指標,分別為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逆轉)、糧油食品零售額和農林水財政支出;位于“紅燈區”的有1個指標,為豬料比;位于“淺藍燈區”的有3個指標,為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農產品出口額和谷物及制品進口額。 從燈號變動情況來看,二季度,在10個監測預警指標中,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谷物及制品進口額均由“綠燈”降為“淺藍燈”;其余8個監測預警指標燈號不變。上述結果表明,投資和進口的放緩是二季度農業預警指數下降的主因。總體來看,農業經濟仍在正常區間運行。 農業經濟生產經營平穩 農業生產增速溫和回升。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2096.7億元,同比增長3.1%,比一季度微升0.2個百分點,呈溫和回升走勢,但增速仍不及前兩年同期水平。 從糧食生產來看,全國夏糧總產量13926.0萬噸(2785.2億斤),比2015年減產162.1萬噸(32.4億斤),減少1.2%。其中谷物產量12864.3萬噸(2572.9億斤),比2015年減產157.2萬噸(31.4億斤),減少1.2%。夏糧減產與氣候條件差、災害偏重導致畝產下降有關。不過,夏糧產量仍處于歷史第二高位,仍屬豐收年。 從肉禽生產來看,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853萬噸,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產量2473萬噸,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個百分點。生豬存欄40203萬頭,同比減少3.7%;生豬出欄31959萬頭,同比減少4.4%。 農產品出口連續2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337.0億美元,同比增長3.0%,連續2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不過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農產品出口額增速的小幅回落主要與鮮干水果及堅果以及活豬出口等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鮮干水果及堅果以及活豬出口額(美元計價,下同)同比分別增長32.5%和9.6%,增速比一季度放緩8.2和3.3個百分點。而占農產品出口份額較大的水海產品以及蔬菜出口延續好轉勢頭。上半年,水海產品出口額由一季度同比下降2.2%,轉為同比增長0.7%;蔬菜出口額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一季度上升1.5個百分點。 糧食進口延續同比下降走勢。上半年,我國谷物及其制品進口額為37.7億美元,同比下降26.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3.4個百分點。我國谷物及其制品進口降幅的擴大與小麥、大米和高粱等谷物進口放緩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稻谷和大米進口額(美元計價,下同)同比增長37.1%,增速比一季度放緩102.5個百分點;小麥進口額同比下降4.7%,而一季度為同比增長8.3%;高粱進口額同比下降40.6%,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擴大28.6個百分點。 國內農產品價格漲幅繼續上升。二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7.7%,連續5個季度出現價格同比上漲且漲幅繼續上升,與一季度相比上升1.0個百分點。農產品價格漲幅的提升,一方面與全國范圍內馬鈴薯庫存量減少導致馬鈴薯價格快速上漲有關,數據顯示,二季度薯類生產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9.9%,漲幅比一季度上升14.0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與生豬供應依然偏緊、養殖戶惜售心理導致生豬價格繼續上漲有關,數據顯示,二季度,生豬生產價格同比上漲38.1%,漲幅比一季度上升6.1個百分點。而糧食價格在連年豐收、進口增加、庫存增加的背景下,同比跌幅繼續擴大,數據顯示,二季度,小麥、稻谷、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價格同比分別下跌8.6%、1.9%和15.3%,同比跌幅比一季度擴大2.4、1.3和0.6個百分點。 上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3%,連續四個季度保持溫和上漲態勢。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主要與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相關仔畜幼畜及產品畜價格上漲,以及農業生產服務價格上漲等因素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仔畜幼畜及產品畜價格以及農業生產服務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32.1%和1.6%。而其他多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或基本平穩或略有下降。 豬料比加速上揚。二季度,豬肉價格繼續上漲,加之飼料價格小幅下跌,導致豬料比加速上揚,升至10.6:1,豬料比倍數比一季度上升2.9倍,再創歷史新高。本季度豬肉價格繼續上漲與生豬供應依然偏緊有關。雖然生豬存欄量持續增加,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加之今年夏季暴雨洪澇災害嚴重,且高溫天氣或致疫情增加,豬肉價格或將繼續維持高位。 終端食品需求增長小幅放緩。上半年,反映最終消費的糧油、食品零售額為7001.2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糧油、食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的回落一方面與春節后食品類商品零售價格逐步回落有關,另一方面與同比基數較高有關。 務農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1990元,名義增長速度為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務農收入的較快增長一方面與農產品需求穩定增長有關,另一方面與近期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有關。 農業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我國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為9047.3億元,同比增長19.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5.2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呈放緩走勢,但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高10.5個百分點,表明農業投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財政對農業支出增長有所加快。上半年,財政農林水支出為7330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一季度上升5.8個百分點。財政農林水支出增速在一季度回調后二季度再次加快。 農業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上半年,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人均9733.5元(可比價),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一季度微升0.2個百分點。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上升一方面與農業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有關,另一方面與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有關。 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未來預期看,一方面,6月底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局部地區出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嚴重,極端天氣條件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帶來壓力;與此同時,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走弱,農民增收壓力加大。 另一方面,我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重發展綠色農業,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以適應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農業部表示將投資15億元支持農業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以推進農業的綠色發展,農業景氣有望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經模型測算,三四季度農經景氣指數分別為101.4和101.5,農經預警指數為100和100,呈溫和回升態勢。 為應對當前不利的氣候條件,降低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同時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防災減災力度,盡快恢復農業生產。今年入汛以來,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我國多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造成一定損失。據農業部7月20日農情調度,6月以來強降雨造成全國農作物受災7700多萬畝,部分設施農業、規模養殖受損。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帶來壓力。 針對當前氣象條件,農業部指出要以抗洪排澇、防旱保苗、防高溫熱害、防低溫冷害、防病蟲草害為重點,全力做好秋糧抗洪補救和防災減災。抓好災害天氣預警,指導各地提早落實防御措施;抓好抗洪排澇,搶排水、快散墑,早補救、促恢復,強化受澇田塊管理;抓好防旱保苗,既抓旱區抗旱保苗,又防澇區澇旱急轉,應對伏旱和秋旱;抓好防高溫熱害,長江中下游地區加強稻田管理,切實防好高溫熱害;抓好防低溫冷害,北方防好早霜,南方防好寒露風,應對低溫冷害;抓好防病蟲草害,加強監測預報,推進統防統治,減輕病蟲危害。 二、開展農業綠色高產高效建設,提升農產品品質,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增收。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不單純追求高產,還要追求效益的提升,更要體現綠色內涵。要圍繞“三創”,把握好創建的方向目標。要創新思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糧棉油糖生產的全過程,以縣為單元整建制推進,輻射帶動區域性綠色高產高效。要創立模式,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突破制約糧食生產的資源瓶頸、技術瓶頸和效益瓶頸,集成組裝節種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模式。要創響品牌,做大做響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品牌,打造成農業部門展示新技術新成果的重要平臺和基層農技人員施展才華的重要舞臺。 要扎實做到“少打農藥、少用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實現農業高產、高效、安全、節本、優質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增收。 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我國人多地少,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顯然難有高效益。推動農業從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經營體系轉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民群眾的自覺選擇。 要堅持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方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政策體系,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規范流轉,特別是向種田能手流轉,引導發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種經營形式,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規模效益。 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和服務平臺,加強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保障金制度,維護農民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