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細菌病害早防治黑脛病 癥狀表現:受害植株通常由腐爛種薯開始向莖的上部擴展,莖內髓部黑色腐爛,維管束組織變色。生長矮化僵直,早期受害的葉片褪綠,頂部葉片邊緣向上卷曲,以后全株逐漸枯萎死亡。后期發病的植株結出感病程度不同的薯塊,病薯橫切面可看到維管束變黑。輕的只在臍部變色,感病重的薯塊在田間就已變黑腐爛,有臭味。 傳播途徑:此病初次浸染主要來自種薯表面或種薯內部帶菌,種植后種薯腐爛并釋放大量的細菌到土壤里。細菌在土壤里存活時間短,可通過土壤和水分短距離移動并侵染附近寄主莖部和正在發育的子薯。在生長季節里,細菌可在寄主或某些雜草的根際增值、宿存。收獲后細菌在土壤中的殘株或貯藏期帶病塊莖上越冬。切割種薯和機械操作及昆蟲危害所造成的傷口是主要傳染媒介。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嚴格執行檢疫,防止病薯傳入。2.選擇沙壤土種植。3.可選用小整薯播種,切塊種薯播種前要嚴格挑選,剔除病、傷薯塊,等切面愈合后下種。4.要及時挖除田間病株,在空窩內施用石灰消毒。收獲時清除田間廢棄的馬鈴薯塊和植株殘體。 環腐病 癥狀表現:生育中后期,葉片及莖出現萎蔫。下部葉片邊緣稍有向上卷曲、褪綠、,脈之間有淡黃色區。塊莖和莖部橫切面的維管束呈褐色環狀腐爛,用手壓擠,常排出乳白色無味的菌濃。 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在帶病塊莖越冬。病菌主要通過種薯切面以及在生育期向莖、根、匍匐莖或其它部分的傷口侵染,某些刺吸式口器昆蟲也可把病菌由病株傳播到健株上。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選用無病種薯。 軟腐病 癥狀表現:生育后期和貯藏期薯塊腐爛。馬鈴薯的莖葉及塊莖都能通過皮孔、傷口侵染。植株上有暗褐色條斑,嚴重時莖髓部腐爛,形成中空而倒伏,感病塊莖表皮呈淡褐色,隨之軟腐,有惡臭。 傳播途徑:軟腐病侵染與黑脛病相似,病原細菌在高溫潮濕條件最宜發病。細菌在土壤中存活期可達3年之久。細菌常通過水洗塊莖傷口侵染而傳播。塊莖未成熟、受傷、太陽照射及其它真菌侵害,溫暖、高濕和缺氧、施用氮肥過多均有利于軟腐病的侵染。 防治措施:1.收獲前加強中耕培土,注意田間排水,以降低皮孔的侵染。2.成熟塊莖在收獲和裝運過程中,避免手工和機械損傷,防止陽光直射,貯藏在低溫、干燥、通風良好的場所,貯藏前不宜用水沖洗塊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