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聚焦三農 >>信息化建設 >> 江城如畫五谷香—吉林市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详细内容

江城如畫五谷香—吉林市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八月的松江兩岸,山清水秀。八月的江城大地,五谷飄香。

  走進吉林市,感受現代農業發展大勢,一股清新之風、務實之韻撲面而來——

  “我們要樹立‘大農業’理念,以特色效益農業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打造好我們中新食品區安全健康食品、中國粳稻貢米之鄉、長白山特產等區域特色牌。”吉林市委書記趙靜波在一次會議上如是說。

  從實際出發,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入手,加快發展特色效益型現代化大農業——吉林市,在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調優產業結構,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引擎,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圖景,正嬗變為錦繡江城的火紅現實。

  爛漫的金珠花海,依托“農業+旅游”模式,仿佛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將吉林市都市現代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路徑演繹得淋漓盡致。東北特色,城鄉一體,江城現代農業,踏著時代足音而來

  驅車來到吉林金珠花海休閑農業旅游度假區,盛夏正熱,卻依舊人流如織。花海景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如同這天氣,熱度持續飆升。

  “我們采取的是‘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激活了人流、物流、現金流,既解決了訂單問題,又能使本地農民就近就業。全村共有220多戶村民,如今有150多人在度假區上班……”剛一見面,吉林省花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躍東汗都沒擦,就對記者推銷起了金珠花海。

  據介紹,2016年,金珠花海種植了85種花卉,共有200多萬株。“花海度假區”由花海景區、山地綠道景區、溫室采摘區、花海度假村、花海水世界、民俗大院6部分組成,擁有省內面積最大的花海、10公里長的山地綠道、中國最大的單體淡水戲水池、山地自行車賽道等。今年“花海度假區”完成升級改造,形成了春季踏青、夏秋賞花、冬玩冰雪、四季采摘的功能布局。

  這只是吉林市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的一個縮影。堅持創新強農,吉林市積極探索適應市情、農情和市場規律的發展路徑,補齊短板,加快都市現代農業強市建設,妙招迭出,精彩不斷——

  鼓勵成立農牧、農機等聯合社,以及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聯盟,探索“帶地養老”“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私人定制”等經營模式,實現農業經營主體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利用“互聯網+”串起農業現代化鏈條,依托云耕農業等公司,通過衛星技術,建立農業大數據,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建立智慧農業發展平臺,物聯網技術在東福、宇豐等重點龍頭企業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8%;

  宇豐米業公司、東福米業公司分別投資1000萬元,建設稻夢天地農業園、神農稻觀光園,創新打造集農事體驗、特色觀光、農耕欣賞為一體的現代觀光休閑景區……

  在金珠花海采訪,正門前商販與王躍東和諧的互動關系給人印象最深。據了解,這些攤位都是免費的,度假區不收一分錢。

  “靠什么贏利?”記者問。“經營到最后,免費的景區才是最牛的景區。知道為什么嗎?”王躍東自信地說:“因為拉動了其他產業。”

  資本拉動,盤活全局;三大板塊,互為支撐。江城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凸顯強勁生命力:

  城市周邊板塊——強化生態服務功能,以“北有金珠花海、南有二道采摘”為重點的環城休閑農業帶全新亮相,為城市提供生態屏障,為居民提供休閑場所;

  平原區板塊——提升農機水平,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以永吉縣、舒蘭市為重點糧食生產核心區和主要農產品優勢區;

  山區半山區板塊——重點發展以蛟河市、樺甸市為重點的長白山特產經濟,以食畜牧業為代表的綠色生態農業,構建特色經濟帶。

  發展現代農業,綠色、生態是題中應有之義。在“商旅宜居”發展理念的帶動下,旺起鎮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做大旅游地產、養老地產,青山綠水就這樣變成金山銀山

  旺起鎮,七山二水一分田。鎮委書記李春江一見我們來,不顧酷熱,領我們山上山下看了個遍。

  “把資源保護好,旺起鎮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規劃。”李春江邊走邊給我們介紹這些年來的心得。記者知道,這些都是他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在生態保護上,近幾年,旺起鎮屏息靜氣,苦練內功,在水源地保護和植被恢復上,效果顯現: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全鎮植樹967公頃;松花湖周邊原有玉米地,經反復做工作,如今玉米地沒了,松花湖的水質得到了有效保護。“我們得為子孫后代負責,突出綠色發展,保護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松花江流域的生態平衡。”李春江站在觀景臺上,指著遠處翱翔的飛鳥說。

  綠色興農,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吉林市一直走在前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一個全新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徐徐展開,在江城山水間,縱橫捭闔,氣象萬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承擔起為子孫后代守住綠水青山的責任,抓好清收還林工作。2014年啟動以來,共清收林地12.7萬公頃,落實還林8萬公頃,有效保護了林地資源。

  綠色生產方式就是生產力。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任務,農業用水利用系數達到0.55;農作物化肥用量年度增幅降到1%以下,玉米、水稻兩大作物施肥總量控制在31萬噸以下。

  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是第一生命線。一手抓標準化,一手抓執法監管,磐石率先“試水”,在全省建設產地準出試點,永吉縣、舒蘭市率先在全省建設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其實,憨樸、務實的李春江“胃口”很大,在大做保護文章的同時,他正在醞釀一個更宏大的計劃——以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通過旅游產品的開發和配套設施的完善,把旺起鎮開發建設成為以休閑養生養老為重點,集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復醫療、文化展示、休閑觀光、科普體驗、教育科研于一體的休閑養生養老度假區,讓這里成為中國知名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國家養老基地示范區、國家中醫藥養生示范基地、國際知名中醫藥體驗中心!

  科學發展,智慧決策,保護了一方水土,拉動了一方經濟——江城現代農業,逐波踏浪而行!

  從優勢區域布局,到經營模式創新;從金珠鎮農林村邵文彬自寫牌匾的插曲,到“中國粳稻貢米之鄉”這面大旗統領三大“地理王牌”——吉林市依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出了真金白銀,“調”出了五谷飄香

  推動現代農業大發展,必須調結構,轉方式,激發內生動力——對吉林市而言,想在農業領域開拓一片新天地,這是唯一的選擇。

  據吉林市農業部門介紹,2016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70.5萬公頃,其中:玉米面積53.2萬公頃,水稻面積15萬公頃,大豆面積1.5萬公頃。全市調減玉米面積1.3萬公頃,改種甜黏玉米3300公頃、水稻2700公頃、大豆5800公頃、谷物及其它作物1200公頃。

  結構調整,思路清晰,目光高遠——

  主糧作物上,向專用玉米、優質水稻、優質大豆上調,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

  特色產業上,重點向甜黏玉米、果蔬、食用菌、柞蠶等“十大”特色產業過渡;

  畜牧業上,圍繞“長白山黑牛”“樺甸黃牛”“吉林花豬”等地域畜牧特色產業,擴大優質畜禽群體規模,打造區域優勢品牌……

  “圍繞‘三大’體系建設,加快萬昌、孤店子兩個現代農業先導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項目、資金支持,完成35個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任務。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盡快構建農業大數據平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入實施‘健康米工程’,積極開拓更多域外市場,不斷擴大我市稻米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一個多月前,市長張煥秋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時,對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給予了清晰定位。

  作為吉林省中部水稻主產區的吉林市,在此輪結構調整中,實施“好米變名米”戰略,以“中國粳稻貢米之鄉”這面大旗統領3個“地理王牌”——

  “大荒地大米”——中國馳名商標,來自國家級龍頭企業吉林市東福米業公司。由于大荒地的品牌引領,村里搞起大面積土地流轉,熟悉水稻種植的村民變成了東福田間作業的工人;

  “萬昌大米”——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及其周邊鄉鎮所產大米的集合品牌,已列入國家質檢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錄。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萬昌大米”進入全國40多個城市、2000多家超市,且遠銷至日、韓等國;

  “舒蘭大米”——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舒蘭市的地區品牌。目前,舒蘭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13萬畝,10戶獲準使用“舒蘭大米”商標的企業,年產優質大米20萬噸。

  綠色、有機、無公害,“三大王牌”凸顯了吉林大米“安全、營養、健康、好吃”品牌形象。不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江城的視野可不僅僅局限于品牌創建。多種經營模式,帶著強勁的生命力“橫空出世”,將全市農業結構調整這臺大戲推向高潮——

  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永吉縣西陽鎮隆興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資金入股,設有土地股、集體資產經濟股、貧困戶保障股和村民發展股。投資500萬元,集中連片建設棚膜70棟;

  保底分紅模式。昌邑區大荒地村村委會與農戶采取股金加紅利的模式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每年按股金1萬元/公頃、紅利3500元/公頃為基數,從1月10日開始,支付當年股金和紅利。每年12月31日前,根據水稻種植收益情況確定是否增加紅利。帶動流轉面積3000公頃;

  產業聯盟模式。吉林市黑木耳產業聯盟由吉林市沃亞食用菌培育有限公司牽頭,90余家域內知名企業、知名專家成員共同組成。聯盟將資源整合,最終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聯盟帶動農戶發展黑木耳1000萬袋,增收1500萬元;

  私人定制模式。永吉縣九月豐家庭農場建立1200多畝網絡可視化水稻標準化種植生產示范基地,家庭農場以4000-4500元/畝的價格出售給南方城市的高端客戶,實現收益260多萬元,是正常經營收入的2.17倍……

  結構調整,“調”出了真金白銀,也“調”出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金珠花海,記者碰見了豐滿區金珠鎮農林村57歲、負責收垃圾的邵文彬。在他的垃圾車上,有一塊黑色牌匾,上寫“金珠花海紅紅火火為百姓造福”兩行大字,成為度假區一道別致風景。“現在的活兒就是收垃圾、除草、補苗、拉土,我和老伴兒都在干,一個月倆人工資加起來,也得5000多塊錢!這度假區生意好,我們生活才能好!看,這個牌匾就是我求人給寫的。”邵文彬指著身后那兩行紅字,臉上樂開了花。

  江城現代農業,踏著時代脈搏,載著民心所盼,正在松江兩岸,用大視野、大手筆、大舉措,譜寫新的篇章。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