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敖漢旗著手供給側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種地并不意味著就是種糧”,敖漢旗薩力巴鄉薩力巴村莊稼“把式”王春永越來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2013年他開始以每畝400—500元的價格承包農民的土地,從最初的30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當問起種植西瓜和種植玉米的區別時,王春永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白賬。“去年我種了1000畝玉米和600畝高粱,去掉種子、化肥、農藥、水電和人工,滿打滿算一畝地純收入不超過500元。今年我種了1000畝反季節西瓜,預計在9月10日—15日上市,不說別的,只要收購價在每斤0.2元我就不賠錢,如果按照往年每斤0.4—0.5元的收購價計算,每畝地的純收入至少也在2000多元,種西瓜可比種糧食合算多了。”“還有,你們看,這是我種的300畝圓蔥,是訂單種植,不愁銷路。按現在訂單的價格估算,一畝地的純收入在3000元左右,是種糧的六倍還多。” 2016年,敖漢旗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四項重點工作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全市農牧業“3661”工程,結合當前農業實際,緊緊圍繞“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要求,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任務。按照壓縮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高效經濟、飼用等作物種植面積的農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制定并穩步實施“6431”工程,即建設6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4大優勢產業專業區,打造3大高效經濟作物產業帶,建設1條設施農業走廊,引導特色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著力構建“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以優勢產業為依托,大力開展品牌農業建設 從敖漢旗新惠鎮出發,沿通赤高速去往赤峰市的路兩側,擎天柱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中國小米之鄉”、“龍祖、玉源、谷鄉”的標語格外醒目,每一塊牌子都向來往路人展示著這里悠久的農耕文明和蓬勃發展的小米產業。 2012年,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敖漢旗做為自治區唯一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充分利用世界級品牌的影響力,做大做強以谷子為主的雜糧產業,瞄準“世界谷子起源、中國小米之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的文化定位,全力推進文化軟實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大力開展品牌農業建設。目前,全旗已發展雜糧生產企業138家,組建雜糧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366家,建立了“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完整產業鏈條,打造了八千粟、興隆溝、孟克河、華夏第一村等一大批小米品牌,并成立了由66家龍頭企業、合作社組建的敖漢小米產業協會,年均銷售小米8000噸以上,帶動農民增加收入2億元,實現了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內蒙古谷子(小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為做大做強小米產業提供了發展平臺。 隨著在央視等媒體大力宣傳,敖漢小米已為全國消費者所認可,推動了敖漢旗以谷子為主的雜糧產業發展。2015年,敖漢旗被評為全國縣級最大優質谷子生產基地,“敖漢小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入選 2015年全國名優特農產品目錄被評為國家優質米。2016年谷子種植面積達到88萬畝,比2014年實現了種植面積和產量上的翻番,農民也從中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目前,小米產業已形成了區域化種植、基地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組織化經營的生產格局,成為當地富民強旗的主導產業。
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木頭營子鄉呼格吉樂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烤煙、圓蔥、甜菜、萬壽菊等各種農作物相映成格,茁壯成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打瓜基地里,十幾個農民在忙著人工除草。休息間隙,楊風柱告訴記者:“我家有17畝地,以前幾口人就圍著這點地轉,一年到頭剩個萬八千的就不錯了。開春,我把地以每畝650元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當時到手11000元。平時我們兩口子就在這務工,上個月我們干了25天就掙了5000多元。” “合作社采取養牧相結合的循環發展模式,為養而牧,為牧而種,目前已有社員69戶,預備社員179戶。今年,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種植基地2000畝,用來發展各類特色作物規模種植,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的同時,又到這里打工。目前,采取這種方式已有35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合作社董事長王傳東說。 在烤煙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木頭營子鄉副鄉長張占輝。他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木頭營子鄉創新現代農牧業發展模式,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向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流轉,充分發揮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在呼格吉樂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下,全鄉已形成“兩個萬畝,四個千畝”即萬畝馬鈴薯、萬畝甜菜,千畝萬壽菊、千畝烤煙、千畝圓蔥、千畝打瓜的農業結構新格局。 鼓勵并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實施適度規模經營,是敖漢旗加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截止目前,全旗已實現土地流轉43.8萬畝,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320家,家庭農場91家。
大力發展特色高效經濟作物,促農業健康發展 頂著35℃的高溫,記者來到了位于新惠鎮康家店村楊全貴的北蟲草種植大棚里。一個個白色盒子里生長著金黃、嬌嫩的北蟲草甚是可愛。楊全貴說:“養殖北蟲草的關鍵是控制好室內溫度,只有把溫度控制在18—22℃時,北蟲草才能茁壯成長,品質才會更好。我這茬種了3萬盆,每盆純收入2元,這一茬凈賺就是6萬元,如果溫度控制好,一年就能種4茬。”像楊全貴這樣的北蟲草種植戶在康家店村有70多戶,全年可生產北蟲草320萬盆,折算成干草達1920萬公斤,凈利潤達640萬元。目前,該村已成立五百佳北蟲草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民種植北蟲草,促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 “籬落疏疏一徑身,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朝詩人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用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描寫了油菜盛開時節美麗的田園風光。如今在敖漢旗的四家子鎮查干哈達村也有這樣一幅美景,清泉谷景區12公里旅游路兩側300多畝油菜花競相開放,綿延不斷,微風拂過蕩起層層金色波浪與藍天白云和遠處的鄉村景象相映相輝,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建設文化旅游業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將特色農業種植與旅游業相結合,是敖漢旗打造生態觀光農業的重要舉措。百里畫廊百里油菜花的迷人景象每到周末都吸引近千名賞花游客,游客們沉醉在花海的清香中,流連忘返。 2016年,敖漢旗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以谷子為主的雜糧雜豆等優勢作物面積擴大顯著,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壓縮顯著,經濟高效、特色作物種植亮點紛呈。截止目前,已完成種植面積4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09萬畝,經濟作物70萬畝,飼用作物21萬畝。玉米較2015年減少45萬畝,高粱減少1萬畝,谷子增加3萬畝,經飼作物增加41萬畝。通過逐步調整到2020年種植業將達到4個“100萬畝”的建設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