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政策法規 >>政策文件 >> 關于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详细内容

關于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農市發[201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廳(局、委、辦)、發展改革、黨委網信辦、科技、商務、質量技術監督(市場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管、林業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農業部有關司局、直屬事業單位,質檢總局各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的部署要求,切實發揮互聯網在農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科學技術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林業局共同研究制定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農業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科學技術部

                     商務部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林業局

                     2016年4月22日



“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按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部署要求,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有關發展信息化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堅持需求導向、創新驅動、強化應用、引領發展的推進策略,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工作主線,以推進農業在線化和數據化為根本任務,切實抓好《指導意見》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推動農業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培育發展農業信息經濟,為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提供強大創新動力。

  ()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互聯網企業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培育形成市場主導的運營機制和模式,同時發揮政府在戰略引領、規劃指導、政策支持、標準規范制訂、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引導作用。

  ——需求導向、融合創新。圍繞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城鄉協調發展的實際需求,瞄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把握農業農村互聯網應用的特點和趨勢,運用跨界、融合、創新、共享的互聯網思維,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應用,有效對接生產和流通,創新“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拓展“三農”發展新空間,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信息化基礎,順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明確本區域“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思路、目標和任務。遵循信息化發展規律,先易后難,重點突破,避免脫離實際、盲目跟風,切實保障“互聯網+”現代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統籌規劃、示范帶動。做好前期謀劃和頂層設計,在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電子政務、信息進村入戶、農業大數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總結成功經驗,優化配套政策,強化推廣應用,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典型模式推廣為普遍實踐。

  ()總體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三農”的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的在線化、數據化取得明顯進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基本實現,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邁上新臺階,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撐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農業生產經營進一步提質增效。大力推進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在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三園兩場”(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場)及農民合作社國家示范社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物聯網示范基地;熟化一批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推廣一批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大幅提升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電子商務水平。

  ——農業管理進一步高效透明。農業資源管理、應急指揮、行政審批和綜合執法等基本實現在線化和數據化;建成國家和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基本實現農業行業管理決策精細化、科學化;初步建成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農副產品和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農業服務進一步便捷普惠。信息進村入戶村級服務站建設覆蓋到全國行政村總數的一半以上,并同步接入全國信息進村入戶總平臺;12316服務范圍和人群顯著增加,為農民提供政策、市場、技術等生產生活信息服務的效能大幅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信息服務、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二、主要任務

  ()“互聯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鼓勵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經營方式,發揮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積極應用農業物聯網和電子商務,探索農戶創業創新新模式。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化建設,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在線管理考核和政策配套等服務。推動新型職業農民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鼓勵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企業提供發展便利條件,通過創業大賽、創客論壇等多種形式搭建交流平臺,引導投資機構、中介組織、專家學者等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組織開展農民手機等移動終端應用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各級農業部門現有培訓項目、資源和體系,動員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提高農民運用手機上網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星創天地”,壯大農村科技創新創業隊伍。(農業部、科技部)

  ()“互聯網+”現代種植業

  引導各地大力發展精準農業,在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模式攻關區、園藝作物標準園等大宗糧食和特色經濟作物規模生產區域,以及農民合作社國家示范社等主體,構建天地一體的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實施農情信息監測預警、農作物種植遙感監測、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監測、水肥一體化和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種等精準化作業。以農技服務、農資服務、農機服務、金融服務為主要內容,搭建線上農業經營服務體系,提供現代農業“一站式”服務。加強農作物種子物聯網推廣應用,形成以品種“身份證”數據為核心的種子市場監管體系。結合農田深松作業、農機跨區作業需求,加大國產導航技術和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提高種、肥、藥精準使用及一體化作業水平,顯著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將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定位系統與農業物聯網結合,開展自然災害分析預警與農作物產量預測,著力提升種植業生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農業部)

  ()“互聯網+”現代林業

  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林業治理理念,提高林業治理效率。運用信息化技術推進林權改革、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加快轉變林業生產方式,實現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幫助林農脫貧致富。建設林權流轉、林產品流通、碳匯交易的全周期服務平臺,大力推廣應用林權一卡通系統、林產品交易平臺、林地測土配方系統等成果,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生態補償、林權流轉交易、林業產業培育、生產加工過程、流通銷售環節的融合力度,建設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新模式。(國家林業局)

  ()“互聯網+”現代畜牧業

  構建生產、加工、經營、監管的綜合信息數據平臺,面向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農民合作社國家示范社等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養殖場環境智能監控系統和養殖個體體征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對養殖環境因子和畜禽個體生長狀況的監測,實現精細飼喂、疫病預警和科學繁育,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風險。加強擠奶、飼喂、清理等養殖作業機器人示范應用,推進奶牛養殖現代化。采用二維碼、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監測系統,全程記錄養殖、屠宰、流通等環節信息,實現從養殖源頭到零售終端的雙向追蹤,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疫病。利用電子追溯碼標識和應用程序(APP)應用等技術手段,建立獸藥產品查詢和追溯管理系統,全面加強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監管,實現全程追溯管理。(農業部)

  ()“互聯網+”現代漁業

  構建集漁業生產情況、市場價格、生態環境和漁船、漁港、船員為一體的漁業漁政管理信息系統,推動衛星通信、物聯網等技術在漁業行業的應用,提高漁業信息化水平。整合構建漁業產業數據中心,推進漁業漁政管理數據資源共享開放。面向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場),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魚類病害監測預警、專家遠程咨詢診斷等系統,實現水產養殖集約化、裝備工程化、測控精準化和管理智能化。推動電信運營商在沿海漁村、近海漁區的網絡覆蓋,實現移動終端在漁村的廣泛應用。(農業部)

  ()“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推廣應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動化水平,建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業務協作協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全國一盤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產地安全保障與風險預警的網絡化監控與診斷。加強種子、肥料、農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農資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對主要農資產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加強動物標識及動物產品追溯體系、動物疫病與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構建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追溯監管平臺。加快建立健全追溯制度、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加強網絡監管,規范追溯信息采集、發布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體系。(農業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

  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帶動農業市場化,倒逼農業標準化,促進農業規模化,提升農業品牌化,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創業增收。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推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農業相關優質產品和服務上網銷售,大力培育農業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農業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品牌。加強網絡、加工、包裝、物流、冷鏈、倉儲、支付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產品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物流配送、業務規范等標準體系建設,完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基礎環境。開展農業電子商務試點示范,鼓勵相關經營主體進行技術、機制、模式創新,探索農產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推動生鮮農產品直配和農業生產資料下鄉率先取得突破。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技術應用,加強批發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信息服務能力,推動批發市場創新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快推進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促進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相關數據信息共享開放,加強信息監測統計、發布服務工作。(農業部、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商務部、質檢總局)

  ()“互聯網+”美麗鄉村

  將互聯網思維融入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促進農村綠色生態發展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升級。加強農村資源、生態、環境的監測和保護,促進生態環境數據共享開放,加快實現網絡監督,維護農村綠色化生產生活方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信息網絡平臺,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承包、租賃、處置和資源性資產開發等集體決策公開透明規范。建設和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云平臺,面向基層農民開展科技和文化知識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咨詢、轉移就業、農村養老、醫療保險、農業保險等服務,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特色鄉村旅游景區推介、文化遺產展示、食宿預定、土特產網購、地理定位、移動支付等資源和服務在線化。鼓勵構建面向“三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創新信用評估方式,降低服務門檻和風險,突破物理網點限制,通過POS機、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網絡借貸平臺等方式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電子化金融服務。(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

  ()“互聯網+”農業農村大數據

  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切實推進數據共享開放、開發利用,強化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大數據管理機制體制,推動形成覆蓋全面、業務協同、上下貫通、眾籌共享的發展格局。加強農業農村經濟大數據建設,完善村、縣相關數據采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建立數據采集、處理、應用、服務體系,著力推進數據匯集與挖掘。加快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推進國家農業數據中心云化升級,整合構建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立省級分中心,實現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協作協同。重點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業資源環境、農村經營管理、農業科技推廣培訓、現代農作物種業、農機應用管理、漁業漁政管理、農墾經濟社會及農業標準的數據資源整合開發應用,全面提升農業政務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加強對各國農業資源稟賦、科技創新、投資貿易、政策環境等基礎信息收集、挖掘和應用,建立農業走出去政策信息庫、重點項目庫及高端人才數據庫,構建農業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機制。(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中央網信辦)

  ()“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

  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成果滿足農民生產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廣泛依托現有各類“三農”服務網絡體系,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進度,加強進村入戶基礎資源信息和服務支撐體系建設。促進全國農業公益性服務提檔升級,健全完善全國統一的12316工作體系,打造功能完備的12316中央平臺,全面對接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和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種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行業信息平臺,集聚服務資源,完善運行機制,提升服務能力。整合農業部門信息資源,實現政策法規、農業科教、農產品市場行情等信息服務資源率先在平臺上線,加快推進相關部門涉農信息服務在平臺共享。推進電信、銀行、保險、供銷、交通、郵政、醫院、水電氣等便民服務上線,實現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在線銷售,切實做好網絡課堂、免費WIFI、免費視頻通話等培訓體驗,為農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服務。(農業部)

  (十一)“互聯網+”基礎設施

  推進“寬帶中國”戰略在農村地區的深入實施,落實以寬帶為重點內容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農村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信運營商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提速降費,實現農村家庭寬帶升級,加快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以應用為導向,推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由信息通信網絡建設向裝備的智能化傾斜,加快實現農田基本建設、現代種業工程、畜禽水產工廠化養殖、農產品貯藏加工等設施的信息化。支持創新工場、創客空間、星創空間、社會實驗室等新型眾創空間發展,建立網絡協同、云設計、眾創眾設等合作交流平臺,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通道,實現跨區域、跨領域的農業技術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大力推進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應用,支撐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農業部)

  三、重大工程

  ()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

  大力推進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在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物聯網示范基地;研發一批農業物聯網產品和技術,熟化一批農業物聯網成套設備,推廣一批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加強推廣應用。重點加強成熟度、營養組分、形態、有害物殘留、產品包裝標識等傳感器研發,推進動植物環境(土壤、水、大氣)、生命信息(生長、發育、營養、病變、脅迫等)傳感器熟化,促進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智能控制、信息服務的設備和軟件開發。研究物聯網技術在不同產品、不同領域的集成、組裝模式和技術實現路徑,促進農業物聯網基礎理論研究,探索構建國家農業物聯網標準體系及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農業生產集約化、工程裝備化、作業精準化和管理信息化,為農業物聯網廣泛推廣應用奠定基礎。(農業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質檢總局)

  ()農業電子商務示范工程

  探索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等不同類別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路徑。融合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開展鮮活農產品網上銷售應用示范。培育農業電子商務應用主體,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開展鮮活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等電子商務試點。構建農業電子商務標準體系、進出境動植物疫情防控體系、全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農業部、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質檢總局)

  ()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2016年覆蓋所有省份,并在試點縣中認定一批示范縣;2017年試點范圍擴大到1/10以上的縣;2018年覆蓋10萬個以上行政村,并在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選擇信息進村入戶基礎較好縣(市),建立標準化、可復制的縣級服務站點100個,輻射帶動建設村級信息綜合服務站20000個。建設全國信息進村入戶平臺,完善農產品生產信息服務、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農產品消費信息服務、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農村生活服務類通用服務系統和APP。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市場化運營模式,培育一批信息綜合服務的運營企業、服務企業,培育一批能服務、會經營的信息應用主體,助力精準扶貧。(農業部、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

  ()農機精準作業示范工程

  開展農機智能監測終端和智能化農機作業裝備的產業化應用,構建區域性農機全程精準作業運維服務平臺,依托“互聯網+”創新模式,促進互聯網與農機作業融合,研制定型產品15個以上,在全國推廣應用20000套以上,探索公益性和商業化應用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應用模式,平臺服務農機30000臺以上,推廣應用面積7000萬畝,推進“互聯網+農機精準作業”模式的創新發展,促進我國農機裝備信息化產業鏈的發展,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農業部)

  ()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示范工程

  結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開展,選擇一批條件較好的縣,以玉米、水稻、小麥、蔬菜、果樹等作物為主,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試點示范。以縣為單位,構建測土配方施肥屬性和空間數據庫,開發應用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建設基層智能化配肥服務網點。開展相關系統優化升級、互動式語音應答(IVR)平臺能力升級、“兩微一端”多渠道綜合接入等工作。深入推進農企合作,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試點,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農業部)

  ()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

  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采用政府統籌、市場主體的方式,建立一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全面推進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政務信息化、信息進村入戶和12316公益服務等建設,推進資源配置優化、服務供給高效、運營模式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智能裝備推廣等,深入探索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和方法。在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率先實現傳統農業在線化數據化改造,基本實現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邁上新臺階,農業信息化綜合發展水平超過60%。(農業部、中央網信辦)

  四、保障措施

  ()提高思想認識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順應信息經濟發展趨勢、補齊“四化”短板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戰略支點,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各級農業部門和參與各方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四化同步”的重要性艱巨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同時,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增強跨界融合創新的互聯網意識,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充分調動企業主體和基層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互聯網作為推進“三農”工作新的驅動力,加快互聯網與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深度融合,驅動農業“跨越發展”、助力農民“彎道超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互聯網+”行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把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來抓,積極出臺配套政策,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擔起牽頭責任,協同相關部門建立聯席工作機制,明確負責機構和人員,制定工作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務落實,確保行動順利實施。建立“互聯網+”現代農業專家組,為決策和實施提供支撐。探索建立“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績效管理制度和農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強化政策引導

  各級農業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完善“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施的規章制度,探索政府與企業合作共贏的工作機制。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協調下,積極爭取落實財政資金和基本建設投資,抓緊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示范項目,加大技術創新、設備研發、示范推廣、人才培訓等的投入力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拓展融資渠道,鼓勵投融資機構、企業等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共同推動,鼓勵設立農業信息化發展投資基金,扶持創新發展的骨干企業和產業聯盟。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激發行動實施的潛力和活力。

  ()完善技術支撐

  選擇重點領域,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重大工程,重點推進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綜合信息服務等領域的融合創新。建立一批“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工程,熟化農業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絡、智能控制終端等物聯網技術和裝備,加強數據挖掘、關聯分析、知識發現等大數據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加快推進農業數據采集、交換、共享,農業物聯網傳感器及傳感節點、通信接口、平臺,電子商務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物流配送,信息綜合服務技術規范等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全國農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組織開展測評試點工作。深入貫徹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加強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落實農業信息網絡安全的責任,提高網絡和信息系統的防攻擊、防篡改、防癱瘓、防竊密等能力,切實保障信息安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