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四川青神縣百家池村: 百家共筑振興路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四川青神縣百家池村: 百家共筑振興路

四川省青神縣百家池村源于清康熙年間“招民填川”。先輩們建了一座百家祠,以示村子是由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家族組成。后來,村子籌資修建了供“百家”灌溉飲水的池塘,取名百家池,百家池村也得名與此。在百家池村,“大家事、大家議、大家辦”的優良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尤其是近年來,百家池村挖掘祖輩“鄰里互助、百家共享”的傳統文化,把村民擰成了一股繩,不僅鄉風文明了,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實現了追趕變領跑的躍升。

百家事 百家議

“鄰里百家”托起鄉風文明

為了讓大家有個議事的公共空間,百家池村依托閑置農戶房屋、中心農戶家、村民聚集區林盤等場地,因地制宜打造出了全新的村民活動基地——“鄰里百家”。

該村文書趙熙介紹,“鄰里百家”不僅僅是場所,更是一套機制,不僅能把來自各級黨委政府的聲音和惠民政策傳達到基層,同時也是基層群眾參與村民自治和社會治理的發聲平臺。每隔一段時間,根據群眾需要,依托鄰里百家,開展“百家講堂”、60歲老人集體過生日的“百家壽宴”等系列活動,大家都自發來、樂意聽、愿意說。

百家評選,形成比學趕超新風尚,也是百家池村的一大特色。每月由村黨組織牽頭,組織村民評選“最美媳婦”“種植能手”“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戶”等村級明星。同時設立“紅臉墻”,對不贍養老人、亂扔垃圾等行為屢教不改者,納入誠信黑名單。

人心齊了,干勁足。百家池村不僅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還入選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百家業 百家建

產業路助力產業發展

果園里,52歲的李學英正在對柑橘樹進行管理。她家種有約20畝柑橘,品種包括愛媛、春見、椪柑等。

“以前路不通,種的柑橘年年都愁銷售。”如今,道路修到了家門口,李學英再也不愁果子賣不出去了。

“岷東大道通車,徹底改變了百家池區位。”看著交通區位圖,該村黨委書記劉如祥告訴記者,按照青神縣“產業發展到哪里,基礎設施就配套到哪里”的政策,6公里長、5.5米寬的貨運觀光兩用瀝青路與7.3公里長、5米寬的生產便道網絡在村里鋪開,成為青神縣椪柑產業環線的一部分!肮酉聵渚蜕宪嚕绕鹨郧拜p松多了!

百家池村的柑橘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經歷了近10年的奮斗——

2013年底,百家池村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青神縣出臺政策扶持椪柑產業。當時還是村文書的劉如祥眼前一亮,“村里的幾片荒山,全部種椪柑!”

2014年農歷正月初三,全村挨家挨戶動員,調整產業結構,規;N植柑橘。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里,3000多畝柑橘逐漸成形。2014年底,青神縣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成立,“橘香百家”商標成功注冊,走上品牌化發展道路,百家池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金灣灣”。

百家興 百家享

產業化升級促增收

今年,百家池村有兩件大事:冷鏈物流產業園區投產、柑橘托管模式牛刀小試。

3月1日,青神縣冷鏈物流產業園區首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園區計劃建成眉山市區域性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中心。建成后,果農可直接對接園區冷鏈物流公司。有果農算了一筆賬,少了中間商,1萬斤果子能多收入2000元。

去年5月,百家池村鼓勵引導村民將果樹和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統一管理、銷售。今年,該村又推出“農戶+合作社+村集體”柑橘托管模式,農戶將果樹和土地入股,收益按農戶50%、合作社40%、村集體10%的比例進行分配。

與傳統合作社、流轉土地不同,柑橘托管模式下,水果品質、銷售渠道更有保障。對于新模式,村里人看好前景,大家的積極性很高。預計今年椪柑產量可達750萬公斤,收入在4500萬元左右。

在村史館,新舊對比照直觀再現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的滄桑巨變。“大事記”里,最近兩年的榮譽分量越來越足,參觀考察規格越來越高。劉如祥回望十年,連說幾次“想都不敢想”。鄉村振興路上,百家池村率先邁出一大步。

作者:辛凱 古良駒 熊莉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艷玲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