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網上主要賣茂縣李和茂縣蘋果,總銷售額有1000多萬元。忙的時候,一天用工量要80多人,年用工7000多個,周邊村寨脫貧戶能干活的我都在使用。”已成當地知名李子網紅的羌姑劉平巧談起網售一臉幸福,“今年李子產量更高、口感更好,雖然有疫情影響,但從目前來看,價格和銷售與往年比波動不大,又是一個豐收年。”
甜香脆爽的茂縣李
劉平巧今年37歲,是愛好水果的網民熟知的“爾瑪巧妹”,是土生土長的四川茂縣南新鎮綿簇村羌族村民。每年7月開始,她在網上銷售茂縣李,隨著季節的變化,又陸續銷售茂縣蘋果、茂汶花椒、羌山核桃、羌山奇石、羌山臘肉和羌繡等,年純收入上百萬元,是茂縣普通村民中從事土特產網絡銷售的領頭羊之一。
但20年前的劉平巧一家,是另外一個樣子。2001年時,她家還在貧困線下,住房破舊、收入微薄,上學和看病都成問題。為承擔家庭的生計重任,劉平巧不得不停止高中的學業,回到家中掙錢養家。她辦過私立幼兒園,和老公一道去重慶等地打過工,那些年,雖有收入,但總感覺錢不夠用,日子緊巴巴的。
劉平巧家的網店訂單絡繹不絕
2006年起,茂縣開始在全縣大面積推廣試種青脆李和紅脆李,開辟了以李產業為主打的生態水果強縣之路,種植規模從剛開始的數百畝發展到后來的數千畝、數萬畝。歷經十余年的努力,如今,茂縣僅李子產業年產量就超過16萬噸,年收入高達10余億元,全縣10萬果農人均從這項產業中的收益就超過12000元。
劉平巧家即將發向外地的李子包裹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產業調整中,劉平巧一家最初只是從李子種植上獲益,但家里的耕地只有3畝多,在“5·12”地震中又滅失了2畝地,實際種上李子的地只有一畝多,年增收可以達到3萬元左右,雖然與過去傳統種植糧食和土豆相比,效益增長了近10倍,但對劉平巧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劉平巧說:“多數茂縣村民家庭可以通過種李子就實現致富,現在我們縣上李子收入10萬元以上的比比皆是,幾十萬上百萬的也不少。但像我家這種情況不行,因為地太少,看到人家越掙越多,我們兩口子就想,找個新門路把大錢也掙到手。”
劉平巧正在發貨
回憶走上電商致富的的歷程,劉平巧坦言:“最早,是在重慶打工時看到別人在網上賣石頭,受到了觸動。”打工之余,她看到有人在網上賣石頭,石頭不怎么樣,還沒有自己家鄉岷江河邊隨便揀的石頭好看,但人家經過打磨包裝,在網上就把石頭賣到了幾百元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網銷的巨大商機讓劉平巧內心受到強烈的沖擊。
打那以后,小兩口經常去探詢網售石頭的訣竅,詢著詢著,再也不想打工了。就這樣,2016年,劉平巧和愛人打好鋪蓋卷,毅然回到家鄉,首先從盆栽和奇石銷售開始,嘗試在網上賣家鄉的石頭和土特產。
剛剛采摘的茂縣青脆李
“那時候,我們只懂得通過微信朋友圏宣傳我們的產品,還不是真正的電商思維。”劉平巧說,那時候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有專業的指導,看到別人在網上賣得風風火火,我們自己卻賣得不溫不火,心里頭著急。
就在劉平巧回鄉創業這段時間,茂縣的李子產量增長迅猛,當地黨委政府意識到,那么大的產量,全靠商販來收購,風險很大,必須讓當地農合組織和村民學會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
成堆的茂縣李包裹
在這樣的背景下,茂縣黨委政府增大投資,以“一戶一碼”平臺和渠道建設為支撐,構建遍布城鄉的農特產品質量和貿易產業鏈條,從人才培訓、田間采摘、品質管控、產品包裝、冷鏈倉儲、物流運輸到社交平臺,各種手段和舉措此起彼伏。
劉平巧的電子商務全民服務站
勤奮好學的劉平巧再次迎來創業發展的重大契機,她如饑似渴地參加政府組織的各種電商培訓、農技培訓、營銷培訓、服務培訓,向所有比自己更“懂行”的老師反復請教,在一切可用的社交平臺上建立自己的銷售帳號。
“一批培訓班,幾十個人學習甚至幾百人輪訓,有些人要干部催著學,我是場場必到,前前后后,參加的培訓不下30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平巧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漸漸悟出了網絡銷售的“真諦”,她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微信、微博上的粉絲量逐漸多了起來,其中抖音粉絲就有4萬多人。更重要的是,這些數以萬計的粉絲不是沖著她人來的,大多數是沖著她賣的特色水果來的,都是潛在的客戶,價值不言而喻。
劉平巧介紹她家的奇石
8月到9月,是茂縣李子大規模上市的黃金期,走進劉平巧新建成的三層樓房和發貨倉庫,現場一片繁忙。來自四面八方的李子訂單絡繹不絕,工人們有的在分揀、有的在搬運、有的在打單、有的在貼簽,一切井然有序。
蔚為壯觀的茂縣李產業種植基地
“這些幫工的,都是村民,一天工錢少的有120元,多的有700元,優先使用脫貧戶,鎮里鎮外的貧困戶在我家幫工的有50多戶,光這一項收入貧困人員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劉平巧說:“現在我在向高手學習電商技能的同時,又通過開辦農村電商服務站的方式,向其他村民尤其是脫貧戶傳授網售知識和技術,有一家脫貧戶去年在網上就賣了自家的李子和蘋果,銷售額有幾萬元。”
劉平巧通過直播售賣李子 攝影 黃強
從20年前的貧困家庭到如今年收入上百萬元,大山深處的普通村民劉平巧一家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潮中,在地方政府因勢利導的產業調整中,找到了持續增收、穩定增收、示范增收的新路,成為川西高原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新時代網紅經濟的成功典范之一。
作者: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