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大青山下的集成式精準扶貧
详细内容

大青山下的集成式精準扶貧

  大青山下的集成式精準扶貧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實施“十個全覆蓋”的調查與思考

  本報記者 夏樹 張五四 李朝民

  “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三年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似乎也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三年后,這里的鄉村因為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一個個整潔亮麗的村莊,像明珠一樣鑲嵌在大青山腳下。

  7月上旬,記者用一周時間在呼和浩特市的鄉村走訪,零距離聚焦“十個全覆蓋”。這是2014年初啟動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對所有的鄉村,實施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飲水、街巷硬化、電力村村通和農網改造、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通訊、校舍建設及安全改造、標準化衛生室、文化室、便民連鎖超市、農村牧區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工程。

  53歲的李金平,是呼和浩特經濟開發區沙爾沁鎮小什拉烏素村村民。過去,他因智障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很困難,住在土坯房里,一遇上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如今,在“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惠及下,政府幫他進行危房改造,免費給他建了40平方米的新房,辦理了低保、殘疾補貼等,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李金平只是許許多多受益貧困戶的一個代表。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那順孟和說:城市里建設高架橋,要不要修,當然要修,如果不是著急的話,可以緩兩年,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十個全覆蓋”,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我們在落實自治區“十個全覆蓋”過程中,確立了“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全’字、先易后難”的16字指導原則,走出了一條集成式精準扶貧之路。

  從困難處著手,在“精準”上下功夫

  在采訪中,與記者交談的市旗縣區干部們認為,“十個全覆蓋”是老百姓盼望已久、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呼和浩特市要求全市所有副廳級以上領導和旗縣區“一把手”聯系包扶村。市委組織市直和旗縣區直單位入村幫扶,每個村、每個項目、每項工作都有詳細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組織部門向所有行政村分批次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助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

  位于黃河岸邊的清水河縣,境內溝壑縱橫、丘陵山地占到總面積的90%,自然環境差、人居分散,全縣還有4506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該縣把“覆蓋”與“轉移”并重,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在城關鎮賈家灣益民小區、北堡鄉陽灣子村、宏河鎮聚寶莊村、喇嘛灣鎮樊山溝村,四處移民集中遷入區建設835套安置房。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村落也正在搬遷中。和林格爾縣南部山區與清水河縣一樣,把“轉移”和發展產業緊密結合。

  “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初衷就是要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這就必須要突出抓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民小康才有抓手,否則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光伏科技大棚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典型”。新城區在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基礎上,引進一家太陽能科技公司,該公司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建設光伏農業科技大棚,棚頂發電,棚下種植,既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又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出,同時雇用本地農民進棚工作,農民收入提高的同時,身份轉變為產業工人,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

  目前,呼和浩特市充分考慮農村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苜蓿草種植、蔬菜保護地建設、奶牛肉羊等規模化養殖、休閑觀光旅游、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及加工銷售等產業,發揮產業的引領作用,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和后勁。武川和清水河縣的山區農村,結合扶貧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托克托縣、土默特左旗、和林格爾縣位于土默川平原的村,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對于市四區及開發區的村,結合農家樂、休閑觀光旅游統籌推進。

  從“覆蓋”上發力,促進產業成長

  過去,就是離城里最近的一些村,依然是下雨全村全是泥,晴天一路塵土。記者沿大青山一連走進幾個村,柏油路鋪到了家門口,自來水引到了農民家。在紅山口村,村民的一個自發行動一直在感動著施工的工人,路鋪到誰家門前,誰家都主動為工人提供茶水熬綠豆湯。

  新城區甲蘭板村,離城區最近、也是有發展潛力的村子。但是多年來,臟亂差狀況卻一直困擾著村民。如今的甲蘭板村,磚瓦房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家家門口都通了柏油路,村里還安裝了新式的太陽能路燈。在連鎖超市里,一個村民剛買了東西出來,他說,有了這樣的超市,方便不說,商品的質量還讓我們放心。

  從實施“十個全覆蓋”第二年開始,該市便加大管理費用的投入,專項用于村莊環境衛生、保潔管理,同時教育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姚家灣村村民陳福存想也沒有想到,他61歲竟然成了村里的清潔工。許多村民和他一樣的認識是,農村配備清潔工還真是個新鮮事。陳福存每月工資是1500元,規定是每天干8個小時,盡管他腿部還有點殘疾,但他下了班不由地依然在村里轉悠撿垃圾。他說,村民最大變化就是不隨地亂丟垃圾了。

  村里變美了,更要讓村民富起來,發展產業是必由之路。林下經濟讓青山變金山。在林下經濟核心區的一個養殖園內,58歲的村民王淑玲正在打掃雞籠。原來一家人靠種地打工,一年掙不到兩萬元,現在老兩口工資加起來能掙五六萬元。王淑玲打工的公司發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副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目前園區種植的特色苗木已經有200余種。在林下養殖方面,有林下雞、散養鹿等。

  在產業的布局上因地制宜,從而使“十個全覆蓋”工程和富民產業實現良性互動。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以燕麥生產加工銷售為主體的農業龍頭企業三主糧集團,帶動農民發展小雜糧生產,目前該企業年加工燕麥能力達到4萬噸。開發區主任吳志強說,沒有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無從談起。

  烈日下,走進紅山口村村民劉全家,卻是一片陰涼。他熱情地摘下金黃的杏,讓我們品嘗。“種植這片杏樹已經十幾個年頭了,這幾年,杏園每年純利潤可達到三四萬元。”劉全說。在“十個全覆蓋”的助力下,他原來的老舊房屋被重新改造,政府給了2萬元的補貼。他的杏樹就在院子里,有100多棵,都結滿了金黃的杏。該村有近百年種植杏樹的傳統,是呼和浩特市民春季賞花、夏季采摘的好去處。村支部書記高月雷說,紅山口村的氣候優勢,很適合種植果樹。現在,紅山口村的經濟林大約有400多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杏樹等果樹。下一步,村委會計劃成立專業合作社,壯大采摘業,同時,依托改造后的房屋和杏花節等發展鄉村游,實現致富增收。

  已經晚上9點多了,水磨村依然紅燈高懸,城里來的汽車停滿了路旁,農家飯菜吸引著遠方的客人。村民對記者說,“十個全覆蓋”給我們帶來了滾滾財源。原來該村就搞農家樂,但那時村里的條件很差。現在,村里都蓋起了別致的小二樓,政府還幫助安裝了液化氣,修了柏油路。

  新城區委書記張銳說,大青山南坡改造后,依托自然資源,為沿線村子提升和發展農家樂及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為村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了,干群關系和諧了,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十個全覆蓋”引發的思考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作戰。呼和浩特鄉村在三年內之所以有這么大的變化,主要是他們改變了過去的扶貧方式,從以扶貧部門單兵作戰模式,變成現在黨委政府牽頭,各部門集成推進,精準扶貧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標。以往資金使用是“撒芝麻”,現在變成了“丟西瓜”。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優勢互補、共同建設”的原則,把過去分散在多個部門的項目集中起來,確保“十個全覆蓋”建設的資金需要。如今,“十個全覆蓋”就像一個筐,各部門的項目都往里面裝,各盡其職,按照“工程建設在哪里、項目就集中投放在哪里”的原則,將各種項目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由來已久的部門項目資金碎片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從面子工程到里子工程。過去,在一些地方講鄉村面貌的變化,空喊口號的多,實際干貨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遮羞墻”。呼和浩特市用“十個全覆蓋”,實實在在的十項內容,一項一項為農民辦,真正實現從面子工程到里子工程的轉變。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雪峰說,“十個全覆蓋”目的在于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解決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難題,有效筑牢鄉村發展根基,實事必須實辦。

  錘煉干部作風需要從辦實事開始。在一些地方,干部不作為是當前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呼和浩特采訪中,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通過實施“十個全覆蓋”,干部作風發生了明顯變化。有事干了,想干事的干部就有了用武之地。沒事干,他想作為也沒有平臺。要想讓干部有為,就必須把任務壓在干部頭上,干部的作風才能轉變。在為群眾辦事的過程中,干部的態度、干部的能力就能比出高低來了。干部只有在有為的過程中,優秀的干部才能脫穎而出,那些有事不干的人才能被淘汰掉。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