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夯實資源基礎——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答記者問近日,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就推進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進行了安排。日前,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普查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問:中央提出要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請問開展此次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對打好種業翻身仗有何意義,目標是什么? 答: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農作物品種歷經7-9次更新換代,每一次都是從資源上先突破,種質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種業之爭本質是科技之爭,焦點是資源之爭。誰占有了更多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選育品種的優勢,誰就具備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沒有自主的資源,就沒有自主的品種。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目前,許多種源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優異種質資源儲備不足,精準鑒定挖掘不夠。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必須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當務之急是要開展資源普查,摸清資源家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分別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開展了兩次農作物種質資源征集,保護了一大批資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開展了兩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區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畜禽遺傳資源情況;水產方面還沒有開展過全國性的普查。農業種質資源分布狀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氣候環境變化以及農業種養方式的轉變,農業種質資源數量和區域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資源消失的風險加劇,一旦滅絕,其蘊含的優異基因、承載的傳統農耕文化也將隨之消亡,損失難以估量。因此,迫切需要組織開展新一輪普查,摸清我國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和發展變化趨勢,開展搶救性收集保存,這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首要任務,更是事關農業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這一輪普查,我們計劃利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農作物、畜禽和水產種質資源普查,摸清全國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主要性狀等家底,明晰演變趨勢,發布種質資源狀況報告,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問:這一輪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預期成果有哪些? 答:這次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技術要求最高、參與人員最多的一次普查。農業農村部組織制訂并印發了《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總體方案》及農作物、畜禽、水產三個分物種的具體實施方案,重點強調結果導向,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夯實資源基礎。預期成果概括起來直接體現為“321”,即發布三份報告、保護兩類資源、建立一個大數據平臺。 第一,我們將分別發布國家農作物、畜禽、水產資源狀況報告,包括我國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家底,以及近幾十年的消長變化,這是今后制定保護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據。 第二,我們將搶救性收集一批珍貴、稀有、瀕危資源,發現鑒定評估一批特色優質高效的新資源,屆時我國資源保存總量將位居世界前列,這是今后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第三,我們將健全國家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構建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這是今后實現農業種質資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撐。 問: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是一項重大行動,請問在組織推進方面有哪些保障? 答:這次普查時間緊、任務重,而且專業性強、技術性強,為確保取得圓滿成效,我們將按照“統一部署、分頭實施、統籌推進”的原則,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成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分別設立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工作辦公室和技術專家組,負責普查工作推進落實、技術支撐和服務。同時,要求省級農業農村部門也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力量配備,強化部省縣級普查工作協調統一。 二是加強經費保障。中央財政已安排了相應經費,各省也有安排。實施過程中將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開展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經費使用規范科學。 三是加強指導培訓。農業農村部將根據普查工作要求和進度安排,組織開展全國性、區域性技術培訓,指導和督促各地加快推進。省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開展不同形式培訓和現場指導,對執行進度和完成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普查方法統一規范,普查數據全面、真實、可靠。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認真做好普查宣傳的策劃和組織工作,深入挖掘先進人物、典型事跡、相關傳統農耕文化等,通過媒體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和全民參與意識,提升普查成果影響力。 問:據了解,2015年我國已經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請問此次普查中農作物種質資源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答:2015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計劃完成31個省份2323個農業縣的普查與征集,以及其中種質資源豐富的679個農業縣的重點調查與搶救性收集。目前,已完成了1616個縣的普查與征集、291個縣的重點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新收集資源9.2萬份。此次普查,主要是利用3年時間,完成攻堅收尾工作,并開展特色優異資源展示推介,促進共享交流。主要包括:一是完成707個縣的普查與征集、388個縣的重點調查與搶救性收集;二是完成所有新收集種質資源繁殖和基本生物學特征特性鑒定評價,編目入庫(圃)保存;三是對征集和收集的珍貴地方品種和具有開發利用前景的種質資源進行田間展示與宣傳,分年度發布十大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推進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 問: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開展了兩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請問即將開展的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有什么特點? 答:與前兩次調查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區域全覆蓋。凡是有畜禽和蜂、蠶遺傳資源分布的區域實現全覆蓋,將以前未覆蓋到的青藏高原區域和邊遠山區作為重點,共計2300余個縣(旗、區)。其中,青藏高原區域和邊遠山區最有可能發現新遺傳資源,是這次普查的重點區域。 第二,對象更明確。這次普查包括了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豬、牛、羊、雞、鴨、鵝等17種傳統畜禽和梅花鹿、馬鹿、水貂、銀狐、貉等16種特種畜禽,也包括了適用《畜牧法》管理的蜂和蠶遺傳資源。所有的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和引進品種都納入普查對象。 第三,內容更深入。這次普查除了繼續注重畜禽遺傳資源的分布區域、群體數量、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等傳統指標參數外,還有兩個亮點,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關遺傳信息,推動建立畜禽品種DNA特征庫;二是依靠畜禽保種單位和養殖場戶全面系統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確保數據準確、可靠。 第四,手段更先進。針對本次普查,我們專門研發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信息系統和數據庫,開發了PC終端軟件和移動終端APP,普查數據可以即查即報,全部納入數據庫,實現動態監測和監督管理的信息化,將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第五,保護更及時。此次普查同步啟動搶救性收集保護工作,加大對瀕危、珍貴、稀有資源的保護力度,對新發現的遺傳資源,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將按規定及時進行鑒定評估,最終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問:據了解,此次普查中水產種質資源普查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請介紹具體情況。 答: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指引下,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9年的水產養殖總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這個發展過程,大量的水生生物資源被發現、馴化、培育成了水產種質資源。“六五”期間,在長江、珠江和黑龍江進行了草魚、鰱、鳙的原種收集與考種研究(俗稱“三江考種”)。此后,除育種研究進行的零星種質調查收集外,還沒有對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進行過全國性普查。 水產種質資源是推動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必備物質基礎,此次全國水產種質資源普查是首次,主要完成3項重點任務。 第一,開展基本情況普查。對分布在全國的魚、蝦蟹、貝、藻、棘皮、兩棲爬行等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進行普查,摸清資源種類、群體數量、區域分布、保護利用等情況,實現原種、地方品系、新品種和引進種全覆蓋。 第二,開展重點調查與收集保護。依托有關專業機構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特征特性測定、遺傳多樣性評價等重點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采取活體和遺傳材料保護相結合的方式,活體資源納入原良種場、保種區保護,相關遺傳材料提交國家種質庫保存。 第三,建立資源數據庫和發布資源名錄。建立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數據庫,納入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平臺;編寫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普查報告、資源狀況報告,發布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