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麥客”借力互聯網跨區收割據河南省沈丘縣農業局統計,截至5月底,這個縣已有超過1200余名新型麥客,通過互聯網與客戶簽訂小麥跨區作業合同900余份,合同作業面積達156萬余畝。 “這幾天,俺坐在家里通過互聯網就與駐馬店平輿縣的3個鄉鎮簽下了6000多畝小麥機收作業訂單。”姜海濤說,自從用上互聯網,手握訂單走四方,跨區收麥心踏實。 今年47歲的姜海濤2015年牽頭組建一支小麥機手跨區作業服務隊——河南省沈丘縣利群合作社,利用互聯網開設網頁,線上簽單,線下組織麥客就可以跨區收割百里之外的麥田。 記者采訪發現,在河南農村正涌現出一批像姜海濤這樣的腦瓜活、有眼光、善經營的新型“數字麥客”。他們利用互聯網獲取跨區市場動態,了解作業行情,洽談機收訂單。僅沈丘縣農機手依靠跨區作業,每年創收就多達800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往年,剛開春就有不少農機手急匆匆趕到千里之外探路踩點,既搭人力又費財力,效率也不高。”蓮池鎮遠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褚全華說:“現在借助互聯網平臺,作業信息靈了,效益也好了,互聯網就是我們的導航儀。” 褚全華與農機打了20多年交道,以前都是找活單干,但經常遇到干完活拿不到錢、越是農忙時節越找不到活等問題。2014年4月份,他聯合了鎮上30名有著大型農業機械的同行,成立了沈丘縣遠大農機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本著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維修的原則抱團作業,當年他帶領著跨區作業“聯合艦隊”浩浩蕩蕩,一路南下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參加小麥機收跨區作業。等到麥收結束后一算賬:每臺機械作業量增加了3倍,單機收入也由往年的三四萬元增到了七萬多元。30臺收割機總收入竟然是社員們過去兩三年掙到的總和。 為方便新型麥客們跨區作業,周口市農業部門為聯合收割機發放“跨區作業證”。“有了這張‘綠卡’,一路上的過路、過橋費全免了不說,還能享受到農機部門提供的維修、配件、油料和作業市場等方面的服務。”農機手邵保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