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超到家業務迅速發展 倒逼農貿市場轉型商超到家業務一定會快速發展,并不是疫情加速了這種業態的暴發,而是可以理解成當下的情況會讓這種業態加速發展。”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顧偉近日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們減少了外出活動,家庭成為了當前最重要的消費場景。商超到家業務迎來高速增長,一些龍頭商超企業在突發性事件面前所展現出的應變能力和組織技巧值得行業借鑒,而多數農貿市場由于轉型滯后,在這場戰役中幾乎喪失了優勢。 到家業務高速增長 2月8日,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全國訂單量在春節期間首次突破30萬單,這體現出疫情的到來對于零售業或許是一個新的契機。據永輝到家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天,永輝超市bravo門店到家服務訂單量增長超過30%。 “春節期間,我們到家業務不打烊,訂單量同比增長300%以上,且每日環比雙位數增長。”家樂福工作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銷售數據來看,顧客購買的商品以生鮮食品為主,銷售增速最快的有三種商品:增長1097%的肋排、增長878%的方面便、增長675%的沙糖桔。據悉,家樂福小程序和蘇寧易購App上的“家樂福到家”服務覆蓋全國51個城市209家門店周邊三公里的社群,顧客可享受門店一小時直送到家的便捷O2O服務。 京東到家的春節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540%,其中糧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類成為銷售額最高的品類。超市商品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600%;醫藥產品增長430%;水果和蔬菜均增長200%。叮咚買菜在疫情期間的銷售額、訂單量、客單價同樣均有明顯提升,1月GMV(成交總額)同比去年提升八至十倍,客單價由60元提升至100元,下單人數每天自然增長數萬人。 除了到家業務外,蘇寧小店還創新推出“到店模式”,用戶提前在線下單,然后去門店自提。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減少消費者與服務人員之間的接觸,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可以壓縮供應、物流成本,進一步穩定生鮮價格,讓用戶可以買到優質且實惠的生鮮商品。據悉,蘇寧小店“到店模式”的銷售額在疫情期間增長了650%。環比12月同期,蘇寧菜場訂單量提升超過650%,白菜、土豆等菜品十分暢銷。 靈活機動的用工策略 到家業務的關鍵點在于配送,而配送環節“人”是必不可少的。疫情期間,由于配送人員返鄉,加之配送訂單量猛增,用工短缺現象一度困擾著各大商超。 據悉,永輝到家服務運力一度短缺。為保障用戶的購物需求,從1月27日起,永輝到家啟動了應急預案,鼓勵配送人員和門店店員的家屬參與到配送環節中,并為配送團隊提供餐食,還貼心熬制了預防流感的茶包。同時,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永輝到家服務調整了履約模式,以小區為單位集中裝箱配送,通過小貨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采用訂單集中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了配送效率。 面對訂單量激增的情況,家樂福方面也迅速做出反應,啟動“跨界共享員工”項目。在特定時期內,通過不同部門、不同體系間員工的短期調配和支援,實現效率與效益的雙提升。“跨界共享員工”從蘇寧成立之初到現在,已經成為企業內部行之有效的員工協同機制和工作機制。一方面,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務,保障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蘇寧生態圈內資源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從蘇寧各產業調派至家樂福的支援隊伍已達上千人,重點支援各門店到家業務的揀配服務。即便如此,依然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量,因此,各地家樂福面向其門店外租區的歇業人員發起了招募。 此外,家樂福面向全社會發出召集,以北京、上海、深圳為重點城市,希望社會暫時性歇業人員能夠前來上崗,主要工作職責為線上業務的揀貨、打包,不用大量接觸外來人員。不僅如此,家樂福還為這些新員工提供快速上崗培訓,包括個人安全衛生和防護、顧客服務、崗位技能培訓以及基礎防疫保障等。 農貿市場轉型勢在必行 與火爆的商超生鮮到家業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貿市場正在經歷寒冬。傳統農貿市場的經營幾乎全部依賴于線下,疫情的持續給這些市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業內人士表示,在疫情期間,多數農貿市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在菜品品種不全、價格過高、消毒不徹底等,許多農貿市場經營戶缺乏防護意識,也沒有嚴格執行特殊時期的穩價策略。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現代化的超市將繼續加速提升市占率,疫情過后,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問題將進一步得到政府的重視,各地政府將加大力度扶持商超發展,有望加速農貿市場向商超轉型。”有分析人士認為,本次疫情的出現表明我國農貿市場安全問題仍需重視,而超市相對于分散化的農貿市場更便于管控。以麥德龍、樂購等為代表的商超在美國、英國、日本的生鮮占有率穩居第一,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生鮮產品在商超渠道的銷售市占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實際上,農貿市場轉型這一議題并不新鮮。從2015年開始,傳統粗放的農貿市場就走起下坡路,也是從那時開始,不少聲音表示要推動農貿市場轉型。此次的疫情,又將這一話題搬到臺前,這或許成為農貿市場變革的重要轉折點。 值得一提的是,轉型商超或許不是農貿市場唯一的歸宿,已有成功案例佐證,農貿市場或許可以轉型成“精品”市場,到家服務并非商超的“專利”。當前,北京不少農貿菜市場已經走在轉型的行列,以北京市西城區紅蓮菜市場為例,經過改造后,該市場環境干凈整潔,攤位從30余個精簡到20余個,菜市場還增設了“菜到家”服務,消費者掃碼即可享受送菜到家的服務,并且每個攤位還設置了微信和支付寶的收款碼,支持現金和線上支付。疫情期間,還有專人在門口測量體溫,定期給菜市場消毒,舒適安全的環境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