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鱖魚這樣養實現鱖產業可持續發展,建立攝食飼料翹嘴鱖良種育種技術勢在必行 2015年,余德光找到林華,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兩人都認為鱖產業發展到現階段,只有開展攝食飼料翹嘴鱖良種育種技術研究才能有出路,才能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倆人二話不說就開始干了起來。余德光組織科技人員啟動科研立項,林華在自己的養殖基地留出足夠面積(包括親魚培育60畝,苗種培育115畝,孵化環道池29個,鱖魚稚魚開口培育池2000平方米,飼料馴化2800平方米)開展攝食飼料鱖選育研究,建立了不同家系,以SSR標記,篩選攝食飼料鱖親本,獲得了批量攝食飼料鱖良種苗種。從事飼料行業20多年的廣州吉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友看中商機聞訊而來,參與鱖魚攝食飼料的研發,和余德光共同研制適合鱖魚攝食的飼料。 因為鱖魚喜陰懼強光,在鱖魚馴化過程中,余德光發現光照強度影響鱖魚集群攝食趨向,他通過改變養殖池遮蓋棚等技術調整控制投喂點的光照強度,不斷刺激鱖魚攝食。“鱖魚從開口攝食就以攝食活餌料為食的原因之一其不攝食沉淀的食物。”在長期投喂試驗過程中,余德光有了重大發現。在用死餌料魚進行馴化時,他采用控制養殖池中通氣量的方式,以減緩死餌料魚的下沉速度來促進鱖魚的搶食。 四年多來,經過無數次的投喂、觀察試驗,余德光通過馴化設施配套、集中攝食、優化馴化時間等技術工藝流程,建立了“一種鱖魚馴化攝食配合飼料的養殖方法”,可穩定獲得批量攝食飼料的翹嘴鱖親本,馴化的鱖魚100%攝食配合飼料,馴食成功率達93%,甚至96%以上,該套養殖技術不僅適用于在水泥養殖池中馴化,也適用于在池塘中馴化,實現在池塘中成功馴食鱖魚,解決了活餌養殖鱖魚的問題,為鱖魚高效規模化人工養殖、低成本示范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8年,通過鱖良種選育繁育,獲得批量攝食人工配合飼料鱖苗種20萬尾(規格為50尾/斤)。開展養殖試驗,于2018年8月,在一口面積為10畝池塘中放養苗種4萬尾,至2019年3月,投喂飼料飼養翹嘴鱖的產量為2.9萬斤,成活率約78%,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一種鱖魚馴化攝食配合飼料的養殖方法”2019年5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以前養殖鱖魚餌料魚的成本無法控制,養殖效益沒有保障,現在用這種鱖魚養殖方法,投喂的飼料成本穩定可控,據測算能減少成本30%左右,還能有效防治疫病。”林華說。 2019年7月29日,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林華的水產養殖園里,來自水產行業的相關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佛山市三水順華源水產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攝食飼料翹嘴鱖良種選育”項目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專家一致認為,2018-2019年項目組共培育攝食人工飼料翹嘴鱖苗種76.3萬尾,選育出的翹嘴鱖品種,馴化后攝食人工飼料率為100%。 “讓鱖魚不食活餌攝食飼料,這是鱖魚養殖的重大突破,是徹底降低鱖魚養殖成本,減少配套活餌養殖基地,實現鱖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清遠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水產推廣科科長李永鋒說,該養殖技術能騰出大量餌料魚的養殖池塘,既能節約養殖土地資源,又能擴大高品質品種的養殖,是值得推廣的好技術。 “以解決水產養殖業發展瓶頸和養殖戶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己任開展科技攻關,是珠江所科研工作者的一貫追求。”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明富說,從“家魚人工繁殖之父”鐘麟老先生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珠江所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目標,推進我國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