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黃牛飼養技術黃牛是我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飼養數量龐大,飼養地域廣泛,具有耐粗飼、耐寒、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肉質細膩,富含大量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深受消費者喜愛,規模養殖效益更好。初夏氣候適宜,正適合黃牛育肥,本期介紹一組夏季黃牛飼養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飼喂管理 飼喂方式要定時定量喂適量青草以增加牛的食欲和維生素的供給量,可根據不同季節確定草料用量,夏季一般每天飼飲3次,每頭牛每次喂干草1.3~1.7公斤,先草后料或草料混合飼喂,做到“草凈、料凈、槽凈、水凈”。山區利用天然草場放牧育肥牛時,一定要吃飽,否則要補充干草和混合飼料。精料補充喂量日約1~2.5公斤,復合飼料用麥麩、玉米面、棉籽皮、棉籽餅或豆餅、食鹽等按比例配制而成,每次0.3~0.5公斤,堅持日喂3次,每次間隔不少于6小時,喂后飲0.5%~0.65%食鹽水7.5~10公斤,育肥牛每天至少飲水2次,飲足為止。 飼喂牧草合理飼喂牧草,能有效減少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能減少精飼料消耗,有效達到育肥和飼養效益最大化。黃牛一般每天每頭需要青飼料30~50公斤,包括青年牛、犢牛在內的混合牛群平均每天每頭需要青飼料30公斤。要實現青飼料全年不間斷供應,應以一年生牧草與多年生牧草、熱帶型牧草與溫帶型牧草搭配種植為主,單位面積上盡量采用單種與套種相結合。 日糧配合日糧是指一頭育肥牛一晝夜所采食的一組混合飼料,一般包括青飼料、粗飼料、精飼料和添加劑飼料。育肥牛日糧配合以飼養標準為基礎,可結合本地飼料資源靈活應用,在滿足能量需要的基礎上,再考慮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黃牛采食量為每100公斤體重每日2~3公斤干物質,黃牛對營養的需要一般能量為86%~93%,蛋白質6%~12%,礦物質和維生素為1%~2%。飼料要符合牛的消化生理特點合理搭配,以粗飼料為主,搭配少量精飼料,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不得低于13%。日糧要多樣化,適口性好,符合黃牛采食能力。既要滿足營養需要,又能使牛吃得下吃得飽,飼料應盡量就地取材,就地生產,降低成本。 營養補充應先查營養表和飼料營養成份表,初步確定日糧中飼草的種類和用量,一般每100公斤體重給予1~1.5公斤干草,3~4公斤青貯飼料。將黃牛營養需要減去飼草提供的養分量,差數即為精料補充的養分量,同時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若用尿素提高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用量不可超過精飼料量的3%,飼喂后不能立即大量飲水,以免引起中毒,造成死亡。 繁育管理 孕前管理縮短空懷時間,母牛發情后正確判斷發情的各個階段,選擇最適宜時間適時輸精配種。根據牛的生殖生理特點,最理想的是1年能產1次犢牛,母牛產后子宮恢復一般需要30~40天。所以產后40天是母牛繁殖至關重要的時期,應加強管理。如在母牛分娩后進行藥物處理,促進子宮復原和卵巢生殖機能恢復,提供科學的飼養管理條件和創造適宜的環境等。如果發現母牛產后經過50天仍不發情,應及時對母牛的健康、營養狀況、卵巢和子宮進行檢查和治療,預防空懷和不孕。還可采用藥物等方法進行催情,提高母牛受配率。 孕期管理母牛妊娠2個月內,胚胎在子宮內呈游離狀態,逐漸完成著床過程,胎兒由依靠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乳作營養,過渡到靠胎盤吸收母體營養。這個時期如果懷孕母牛飼養水平過低,尤其是飼料質量低劣時,子宮乳分泌不足,就會影響胚胎發育,造成胚胎死亡;妊娠后期由于胎兒急速生長發育,對營養物質需求大量增加,日糧中營養物質缺乏或不全,極易造成母牛流產、早產。若飼養水平過高,則會引起母牛產弱犢、死胎或發生難產。在營養物質中,以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物質的滿足尤為重要,要防止喂腐爛變質、酸度過大、有毒飼料和不潔飲水;懷孕母牛管理要合理,運動要適當,嚴防驚嚇、滑跌、鞭打、頂架等,對有流產經歷的更要加強保護措施,必要時可服用安胎藥或注射黃體酮等藥物保胎。 產期管理養殖效益與犢牛成活率有關,妊娠母牛懷孕后期的營養水平對提高犢牛的初生重和成活率很重要。初生犢牛沒有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犢牛才具有免疫力,所以出生后吃初乳的時間應越早越好。為降低犢牛的死亡率,培養健康犢牛,就必須讓初生犢牛在產后2小時內吃上初乳并盡量多吃。犢牛出生7~10天后即可訓練采食精飼料和優質粗飼料,促進犢牛腸胃的發育和機能健全,為斷奶提前做好準備。 保健防病 驅蟲健體剛入舍的黃牛由于環境變化、運輸、驚嚇等原因,易產生應激反應,可在飲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和紅糖,連飲一星期,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2天后添加少量麩皮,逐步過渡,要注意觀察牛群的采食、排泄及精神狀況,待整群牛穩定后再進行驅蟲和健胃。 驅蟲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進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蟲體,便于收集處理。驅蟲應選在黃牛空腹時進行,投藥前最好停食數小時,只給飲水,以利于藥物吸收,提高藥效。驅蟲后,黃牛應隔離飼養2星期,對其糞便消毒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目前驅蟲藥種類繁多,常用的有阿弗米丁、丙硫苯咪唑,敵百蟲、左旋咪唑等。蟲克星(阿維菌素)為驅蟲首選藥物,該藥物對畜禽體內的幾十種線蟲及體外虱、螨、蜱、蠅蛆等體內外寄生蟲均有效。根據不同劑型可口服、灌服和皮下注射。使用量為每3公斤體重10毫克,灌服或混在飼料中飼喂;每10公斤體重頸部皮下注射0.2毫升。 健胃消食由于飼喂方法不當或飼料不干凈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黃牛瘤胃、瓣胃沉積雜物,造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宜空腹灌服濃度為1%小蘇打水,待黃牛排出雜物后(以拉黑色稀糞為準),再開始飼喂育肥飼料。驅蟲3日后,為增加食欲,改善消化機能,應進行1次健胃。可應用健胃劑調整胃腸機能,如用健胃散、人工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龍膽酊等等,一般健胃后黃牛精神好,食欲旺盛。 前胃弛緩排除瘤胃內容物和恢復瘤胃運動機能,糾正脫水和酸中毒。中藥療法以清瀉為主,佐以消食化滯,健脾開胃。主治消積導滯,攻下通便。大戟、甘遂各15克,巴豆15克,牽牛30克,黃芪60克,川大黃60克,滑石100克,芒硝120克,豬脂600克左右,研為細末,溫開水沖調,1次灌服;西藥療法口服食用堿、植物油,另用5%碳酸氫鈉和生理鹽水,用量視酸中毒脫水情況而定,同時配20%安納咖,混合1次靜脈滴注。 瘤胃臌氣中藥療法宜順氣消腫,用木香25克,烏藥、白術各30克,大黃45克,枳實、厚補、萊菔子、青皮各60克,六曲、山楂各90克,芒硝100克,麻油適量,研為細末,溫開水沖調,1次灌服。也可用煙絲125克、食用油150克,混合成團,1次灌服。或用皂角1個,研細末,吹入鼻孔內。 排氣減壓,對一般輕癥病例,可把病畜牽到斜坡上,使病畜取前高后低姿勢站立,同時將涂有魚石脂的小木棒橫銜于病畜口中,兩端系繩固定,使畜張口,不斷咀嚼,促進暖氣。對重癥病例要立即用套管針在左腋窩部進行瘤胃穿刺放氣急救,或插入胃管用1%碳酸氫鈉液洗胃,導出過多飼草飼料和氣體。 常見疾病牛肺疫一般表現為三種類型,一是急性敗血型,二是肺炎型,三是水腫型。應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牛的生活條件,吃飽睡好,避免使役牛過度疲勞。疫區每年給牛群注射牛出敗氫氧化鋁菌苗1~2次,連續3~5年,非疫區從外地引進牛須經隔離觀察1~3個月,確診無病方可入群,病死的病變部位不可食用,應予以燒毀。 發現此病應及早隔離治療,大牛用青霉素100~300萬單位,小牛減半,進行肌肉注射,也可用10%磺胺噻唑納溶液每頭100~150毫升肌肉注射,一天2次。中藥治療為黃連、黃芩、知母、白術、白芍、厚樸、白薟各40克,五味子、貝母、阿膠、澤瀉、云苓各25克、火麻仁13克為引,研末開水沖服,每天1劑,連服3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