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科技園地 >>養殖技術 >> 生豬復養該怎么做?
详细内容

生豬復養該怎么做?

編者按:自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江蘇省連云港市連成牧業有限公司是首個對外公布復養成功的豬場,這無疑給我國整個生豬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連成牧業究竟是如何進行復養的?其他準備復養的豬場能從中借鑒哪些經驗?復養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請看來自本報記者的調查和業內專家的建議。

記者調查:

連成牧業有限公司生豬復養初見成效

“3過程6要素” 政企聯手筑起非洲豬瘟“防控線”

單玉平 本網記者 陳兵

事件回顧和進展:

2018年8月19日,農業農村部公布江蘇省連云港市連成牧業有限公司養殖場(以下簡稱連成牧業)發生非瘟疫情。截止當月22日,該場共撲殺存欄生豬4647頭。調查表明,連成養殖場非洲豬瘟(以下簡稱非瘟)疫情是由人員或車輛物資將非洲豬瘟病毒帶入導致。

連成牧業爆發非瘟后,政府提供了專項撲殺補助資金,畜牧部門提供了技術支持。連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響應,迅速展開行動,對豬場和周圍3公里的疫區采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連成牧業有限公司復養育肥豬成功上市。 周紀明 攝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也及時派出專家隊伍和地方畜牧部門一起現場指導連城牧業應對非瘟疫情。專家們協助企業對非瘟傳入的可能性因素和風險點、生物安全管理及經營管理漏洞進行全面系統的排查與分析,找到該場可能的風險點和生物安全與管理漏洞,并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制定各項隔離、消毒制度和措施。

在連成牧業疫情處置消毒的42天時間里,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站的同志和企業負責人一樣,經常忙得白天黑夜連軸轉。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對豬場進行生物安全升級改造,出思路拿方案,包括清理豬場周邊的垃圾、雜草、雜物堆,高筑圍墻,所有地面硬化;修補豬舍內破損的地面、墻面、地溝、漏縫板,設置防野豬、防貓狗、防鳥等裝置;對豬場實施分區管理,采取批次化生產、小單元飼養模式;完善生活區、生產區等功能區,制定人員、物資、車輛進出流程,建立物流運輸系統等。

在專家們的指導下,連成牧業如期開展復養風險評估及哨兵豬飼養,從無非瘟疫情豬場引進哨兵豬522頭,分別置于不同圈舍,每半月按2%比例抽樣,進行非洲豬瘟病原檢測,連續2月均為陰性,且無臨床癥狀。在此基礎上,公司制定復養計劃,逐步分批引進豬只,開始批量養殖。

連成養殖場制定了嚴格的管理體系,強化了養殖場生物安全措施,經過近1年的努力復養成功,于2019年7月2日—4日,分3批出欄生豬517頭,平均體重245斤。連云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該場養殖的生豬進行了非豬病毒核酸抽樣檢測,每批生豬入場后半月進行1次抽檢,再過1個月再次抽檢,出欄時第3次抽檢,每次抽檢10頭,結果均為陰性。

 
連成牧業有限公司復養育肥豬成功上市。 周紀明 攝

目前,連成牧業共有存欄生豬4473頭,最大日齡210日齡,均重130公斤左右,最小日齡74日齡,均重30公斤左右。近期預計出欄1500頭,均重在125公斤左右。

江蘇省連云港市畜牧部門相關負責人:

連成牧業復養成功主要是實施了“3過程6要素”管理法,杜絕非洲豬瘟病毒進入場區的可能性,初步實現了以免疫為核心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向以強化養殖場生物安全措施為核心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轉變。

江蘇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

非瘟為高度接觸性疫病,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其它烈性動物疫病相比,其傳播效率低、速度慢,沒有“腳”,不會走,沒有“翅膀”,經空氣傳播效率低,只要狠抓豬場生物安全,必將贏得防控非洲豬瘟攻堅戰的勝利。

連成牧業復養成功,充分證明非洲豬瘟可防可控,為下一步全省乃至全國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連成牧業董事長魏寶磊:

構建了“建立體系,刻意訓練,重復監督”3過程管理體系,按照“嚴管理、守規范、全消毒、管車輛、滅鼠蠅、重監測”生物防控6要素要求,全力推動養殖過程安全措施全覆蓋,成功復養步伐不斷加快。

在江蘇省省和連云港市市畜牧獸醫專家的幫助下,連成牧業圍繞非瘟疫情后復養生豬必須解決的兩大技術難題,即疫情發生后存留在養殖場的內源性病毒清除和防止場外病毒入侵,精心研究構建了“建立體系,刻意訓練,重復監督”3過程管理體系。

在實施養殖場生物安全風險分析、發現安全漏洞與病毒傳入風險環節基礎上,公司建立的“3過程管理體系”,包括完善各風險環節操作規范,場區與外界環境的切斷等。這些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構建起了生物安全防控的全域化新格局。

為了把專家意識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把生物安全制度轉化為員工的日常工作標準,公司對不同崗位的員工,有針對性地實施強化訓練,使員工了解非洲豬瘟防控知識,理解崗位責任,掌握防控規則;將宣傳圖片和標識張貼在生產環節的各個關鍵部位,起到時刻提醒員工的目的。與此同時,公司還對員工安全標準執行情況進行重復監督,在每個生產的關鍵環節派多人、多次實施崗位安全監督和管控,防止生產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非瘟疫情發生后,連城牧業按照“嚴管理、守規范、全消毒、管車輛、滅鼠蠅、重監測”生物防控6要素要求,全力推動養殖過程安全措施全覆蓋,成功復養步伐不斷加快。

公司首先對員工實施嚴格管理,從細節入手,最大可能堵住病毒進入豬場的途徑。生產區人員固定飼養棚舍,嚴禁串棚,門口配備消毒盆和消毒藥洗手;員工更換隔離服進入棚舍內工作,工作結束后,棚舍內衣物及時消毒清洗;休假回場的員工,需洗澡3次以上,更換兩個隔離舍,需隔離60小時以上;食堂物資由專人采購,禁止到大型農貿市場,直接到蔬菜基地或者衛生達標的商超采購,進場后進行浸泡或者熏蒸消毒后進入廚房,廚房和餐廳分屬不同區域,人員、用具嚴格分開。

在規范養殖管理過程上,連成牧業在復養前42天,嚴格按照我國《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規定,每天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并有專人記錄臺賬。復養后,公司將生物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專崗專人,流程和制度設立責任人,實行“培訓和訓練、執行、反復監督”的安全生產體系,確保安全生產標準執行到位。

對豬場內外環境和設施設備進行及時、徹底地消毒是預防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的關鍵。目前,連城牧業除定期滅鼠、滅蚊蠅、除草,提高環境衛生外,生產區每天至少要消毒2次,生活區道路每天燒堿消毒1次,室內公共場合每天噴霧消毒1次;物資進入場區,需經過兩次浸泡消毒或兩次熏蒸消毒;料車入場前需經過3次消毒、烘干,才能進入生產區外圍道路,場內員工打料,駕駛員不下車,打料結束,料車離場后,專職人員立即對道路進行燒堿消毒。

經歷了非洲豬瘟的考驗,連成牧業對養殖場疫病監測的認識也更加深刻。疫情處置后消毒的42天期間內,連城牧業定期對場內所有棚舍、墻壁、欄桿、漏縫板、糞道、生產區道路、生活區各個房間及道路、場周圍道路、場內外土地、場周圍水塘水溝等進行采樣送檢,連續3次檢測均為非瘟病毒核酸陰性。復養后,場內豬只每天體溫監測2次,并定期采樣進行實驗室檢測。

專家觀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仇華吉:

豬場復養需要大量細致縝密的準備工作

豬場復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從目前反饋的信息來看,有好多豬場在嘗試復養,有些不幸失敗了,有些成功了,有的還尚待繼續觀察。復養成功的案例無疑是令人鼓舞的,但也要認識到不同豬場所處的地區、模式和環境的差異。

一、復養成功分狹義和廣義

復養成功分狹義的和廣義的。狹義的復養成功是自豬只引進飼養后,在60天(即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最長潛伏期的兩倍,一般非洲豬瘟自然感染病例的潛伏期為3-19天,最長可達30天)內未發生新的疫情,經臨床癥狀觀察及病原學、血清學監測均為陰性,說明豬場內部洗消徹底,不存在內源性病毒。如60天后再次發現非洲豬瘟陽性病例,說明豬場飼養管理及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存在漏洞,是外源性病毒進入,與本次復養無關。

廣義的復養成功標準應該是在一個飼養周期(比如徹底洗消后引進仔豬飼養至育肥出欄或母豬配種產仔至育肥出欄)內未發生疫情,表明豬場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基本上消除或阻斷了內源性和外源性病毒,可以認為復養成功。

二、復養有六大雷區和難點和四個難點

養殖戶如果考慮復養,要把關鍵性風險點控制好,同時成功案例的一些共性部分可以借鑒。復養中有六大雷區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大環境差,周邊有疫情,病毒污染面廣,不適合復養;

二是豬場選址存在重大缺陷,如豬場離交通干道、屠宰場、糞污處理廠、動物交易市場等過近,不利于復養;

三是不愿意投入建設必要的設施設備,比如豬只轉運專用車輛(最好有空氣過濾系統)、檢測中心、出豬臺、洗消中心、消毒通道、物資中轉站、人員隔離中心,難以阻斷非洲豬瘟;

四是決策者及執行者盲目樂觀,使得在復養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不細致,導致復養不成功;

五是樣品采集和檢測不全面、不到位(包括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環境都要全面采樣,要建立專業的檢測實驗室,采用敏感、特異的檢測方法);

六是復養工作不系統、不扎實、抓不住重點,導致復養中的很多環節存在漏洞,如硬件設施不符合非洲豬瘟防控的生物安全要求、配套操作流程不合理(最好進行專家論證)或執行不到位(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等。

豬場復養的難點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豬場的決策者及主要執行者對非洲豬瘟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科學的認識;豬場的決策者及主要執行者缺乏科學、系統的豬場生物安全知識和文化;相應制度和規范不能有效落地和監管;缺少對員工的績效管理和人文關懷。

以上因素會使得豬場復養前的準備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查缺補漏,任何小的紕漏都會導致復養難以成功。

三、復養過程包括十個關鍵環節

豬場要進行大量細致縝密的準備工作后才能開始復養。準備工作包括發病原因分析(疫情復盤)、豬場的全面洗消與評估、硬件升級改造(也就是廣西揚翔所倡導的“結構化抗非”)、操作流程的優化與標準化、哨兵豬的飼養、人員上崗前培訓考核、進豬前的疾病監測等。豬場復養環節概括起來包括如下:

首先、大環境評估(例如場址是否符合PIC千點評分要求,近期周圍有無疫情);

其次、復養前的深刻反思與全面復盤(分析發生非洲豬瘟的原因,評估場內外主要風險點);

第三、查缺補漏(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完善);

第四、全面洗消(消毒+清洗+消毒+熏蒸+干燥);

第五、洗消后的評估(全面取樣和專業檢測);

第六、哨兵豬飼養,連續動態監測;

第七、人員上崗前系統培訓考核、完善的應急預案和模擬演練;

第八、待引進豬只的健康檢查及病原監測;

第九、豬只轉運前的周密準備(制訂詳細的轉運方案)及運豬過程的全程監控;

第十、制定應急預案并演練。

以上每個環節都很關鍵,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存在漏洞,復養就有可能失敗。其中硬件是基礎,軟件(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操作流程及豬場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保障。

四、四招在各個環節中查找漏洞

如何在各個環節中查找漏洞?四點建議如下:

其一、自查自糾:設立生物安全專職人員,建立生物安全自查清單,定期核查和完善。

其二、外部審計:由于本場人員因司空見慣不容易覺察本場的問題,可以邀請外部生物安全專家來本場審核。

其三、激發內生動力:建立獎勵和激勵制度,鼓勵員工主動查找隱患和漏洞。

其四、借助智能裝備: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在主要風險點和關鍵操作節點設立監控或智能系統,定期復盤和剖析,發現和改進問題。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