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5日電(記者 楊宗友)“只要我們村的野生菌、蜂蜜、中藥材、農特產品能賣出去,今年脫貧摘帽就有希望了。”接過一沓新簽的訂購合同,施壩村委會副主任阿木三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霞若傈僳族鄉施壩村,位于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地段,是滇金絲猴、紅豆杉等許多稀有物種的基因庫和生息繁衍地。但由于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條件較差等,施壩村302戶中有259戶是貧困戶。
近日,30余名從事農特產品運營和研究的企業家、專家在迪慶州財政局的牽頭下,走進施壩村為產業脫貧“把脈開方”,將大山資源直接變現為經濟效益,讓傈僳山寨搭上了脫貧快車。
“生態資源就是施壩村的發展優勢。”中國·義烏網商創業園云南名品運營委員會(下稱“云南名品委員會”)會長白自龍說,他們團隊進入施壩村考察調研,梳理出當地野生菌、野生中藥材等4類特色產品,并邀約企業家、專家、電商賣家等機構共同參與,為施壩村量身定制出一條“政府主導+優勢資源+品質把控+品牌打造+市場推廣+買家直購”的產業扶貧新模式。
此前,好東西賣不出去、賣不上價,一直困擾施壩村黨總支書記余新紅。他說在缺乏平臺和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去年施壩村傈僳帕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年營銷收入僅為50萬元,難以實現成立當初“集體入股、村民分紅、脫貧致富”的目標。
“我家種了30畝桔梗,7畝當歸,采收60多箱野生蜂蜜,但是,都賣不上好價錢,桔梗已經2年多沒挖了。”6月22日,在施壩村委會辦公樓會議室里,一份份協議的簽訂,讓施壩村村民露出久違的笑容。
云南云刷寶科技有限公司決定,每年向施壩村點對點收購50噸新鮮松茸,把大山食材直接推向終端市場,把中間利潤讓利于當地群眾。當日就與施壩村達成了1000萬元的訂購合同。
“施壩村所有出欄的生豬,我們按不低于當地市場價格6元/kg的價格收購,同時公司免費為施壩村生豬產業發展提供培訓、技術指導等;每年定向為施壩村外出務工人員提供50個就業崗位,培訓上崗后月基本工資不少于3000元;從今年開始,長期定點扶持30名施壩村學生至大學畢業。”云南譚先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譚龍說。
昆明敏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輝介紹,公司將幫助施壩村的產品放上互聯網平臺,并予以大流量支持,讓施壩產品實現“互聯網+”。
與此同時,包括褚橙莊園云南褚馬昱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跨海龍騰集團在內的企業負責人,也與施壩村進行了采購簽約。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云南省質量檢驗協會等,還對施壩村中藥產業發展、水果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旅游等進行了深入“把脈”,大家決定集眾智、聚眾力,攜手解決施壩村脫貧攻堅和持續發展問題。
“以后,傈僳山寨的大山特產將直接轉變為脫貧致富的發展動力。”迪慶州財政局掛鉤幫扶施壩村第一書記余康告訴記者,掛鉤施壩村三年來,他終于看到了山寨“蝶變”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