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牽住產業“牛鼻子”扶貧路上步履堅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牽住產業“牛鼻子”扶貧路上步履堅

  說起產業扶貧,社旗縣郝寨鎮十里井村黨支部書記董學華如今滿心歡喜:“村里集體經濟薄弱,村干部有時候真是有心無力。想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苦于既沒資金又沒技術,致富無門,脫貧無路。現在可不一樣了,縣里不是搞‘回創經濟’嗎?在外打拼的‘能人’都回來了。在家鄉投資設廠,村民們不用外出就能掙錢了。”

  11月13日,在十里井村,董學華告訴記者,該村共有土地2900畝,返鄉“能人”流轉土地2000畝,成立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白芷、生地、金菊、首烏等中藥材。其中,有57戶貧困戶以土地參股合作社,不用投入一分錢,每年可享受合作社分紅500元。另外,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按天結算工資。這樣,對那些無技術、無資金的貧困戶來說,既不用外出奔波,又能在家照顧老小,實現了“零成本”投入的家門口“就業夢”。

  初冬時節,走進社旗,扶貧車間里務工的貧困戶各自忙碌著,蔬菜大棚里綠意盎然,梨樹園里果香四溢……茁壯成長的產業成為社旗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實力量。

  好產業種出致富真“黃金”

  “以前家里窮,干啥都摸不到頭緒。”陌陂鎮崔灣村貧困戶吉國蘭說:“看到文彬種植晚秋黃梨成功后,也想種。但是沒技術,又怕人家不肯教。哪知道到文彬這兒一問,人家文彬是問啥說啥,一點兒也不保留。”

  吉國蘭感激的是該村返鄉創業“能人”賈文彬。十年前,賈文彬利用做遠洋漁工掙來的錢,發展起了晚秋黃梨種植業。為統一服務和管理,賈文彬成立了社旗縣豐強晚秋黃梨專業合作社、黃梨病蟲害指導站和黃梨回收站等服務機構,又建成了100畝的育苗基地,注冊了“豐強圣果”有機產品商標,形成統一回收、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一體化經營體系。經過近10年的發展,賈文彬已發展晚秋黃梨3000多畝。

  看到賈文彬種植晚秋黃梨致富后,吉國蘭萌發了向賈文彬學習的念頭,并得到了傾囊相助。現在,吉國蘭的晚秋黃梨種植面積已達20余畝。依托賈文彬的統一管理和服務,晚秋黃梨的銷路也不用發愁。“有致富的產業,再加上自己的苦干,今年收入七八萬元不成問題。”吉國蘭說。

  晚秋黃梨如今已經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帶動包括社旗、方城等縣的15個村200多戶會員,其中像吉國蘭一樣的貧困戶17戶,戶均年收入近10萬元。

  截至目前,社旗縣擁有林果業專業合作社52個,通過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引導其自主經營、自愿發展,或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積極加入專業合作社組織,或吸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成員到本企業務工就業,獲得收益。該縣林果業專業合作社已帶動貧困戶579戶、1200余人增收,成為該縣產業扶貧的新亮點。

  生態“扶貧菜”直通香港

  李店鎮產業扶貧工作又走在了前列,產業扶貧措施得到省、市、縣的高度肯定,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作為主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鎮領導,李店鎮黨委副書記張慧經常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

  “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適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張慧說:“李店鎮的供港蔬菜基地施的是有機肥,規模非常大,市場需求量也大,用工非常多。鎮里一直引導企業多使用貧困勞動力,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目前,南陽種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社旗供港蔬菜產業扶貧基地在李店鎮青臺村已完成投資5300萬元,流轉土地3600畝,年產供港生態蔬菜13154噸,銷售收入9500萬元。基地季節性用工35000個工作日,帶動了數百名農民在家門口勞動致富。

  無獨有偶。在該縣高效設施蔬菜種植大鎮橋頭鎮,姚營村留守婦女劉雙對眼前的生活非常滿意:“不耽誤顧家,還能在大棚里打工掙錢,干多了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呢!”

  但是,劉雙以前的生活可不是這樣。丈夫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家里老人常年有病,孩子還在上學,自己出不了門,生活困難的她有心無力。

  后來,村里成立了四季常青蔬菜專業合作社,劉雙農閑時節就到合作社打工。掙錢的同時,劉雙也學到了大棚蔬菜的種植管理技術。“明年,我打算加入合作社,利用這幾年攢的錢也建幾個蔬菜大棚。用不了三年,我的日子肯定也能過得美滋滋的!”說到這兒,劉雙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近幾年,社旗縣結合蔬菜產業已日趨規模化發展的實際,先后投入財政資金3646.14萬元,發展蔬菜產業扶貧基地32個,蔬菜種植面積達9.6萬畝,探索以“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貧困村+基地+貧困戶”等雙方或三方利益鏈接的機制,帶動貧困戶1346戶發展蔬菜產業,助力貧困戶穩定增收。

  在社旗縣,扶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返鄉創業人才的帶動,76萬社旗人,在外務工人口超過10萬,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社旗縣以鄉情做紐帶,優化服務,為人才回歸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回創”猶如強勁引擎,催生出人才、項目、資金回歸的熱潮。截至目前,該縣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136個,吸引各類返鄉創業人員2800人,洽談簽約回創項目總引資額130多億元,安排就業3萬余人,父老鄉親在家門口變成了“上班族”。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