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京東特產館里,一盒2.5千克禮盒裝的“黃旗有機小米”已經賣到了108元,承載著400多年種植歷史積淀的“黃旗小米”煥發出新的生機。
“不僅是小米,在河北豐寧,奶業、蔬菜、特色養殖等有機產業鏈條都已基本形成,各類優質的有機農產品敲開了京津大門,在提升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思路。”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副縣長張立民說。事實上,隨著電商渠道的暢通,截至今年5月,“京東·豐寧特產館”的累計銷售額已經突破2200萬元。
自2015年7月豐寧啟動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雙創”工作至今,三年來,豐寧走出了一條生態提升、產業發展、農民脫貧高度契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兩年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建成各類有機園區35個,42家企業獲得有機證書70張,種植業認證面積達到8.6萬畝,養殖業認證數量突破6000頭。豐寧有機“雙創”工作獲得國家認監委的高度肯定,成為全國首批有機產業扶貧試點縣。
契機:發展有機農業,兼顧生態與脫貧
對豐寧而言,農業承載著多個內涵,既有“保供給”又有“保生態”,同時還關系到農民的脫貧增收。以前,豐寧農業開放程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農產品有質無價,對脫貧帶動力不強。但另一方面,清潔的水源、優良的空氣、良好的土壤條件,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了很好的產地環境。面對“生態建設”和“脫貧甩帽”兩大中心任務,豐寧將目光投向了有機農業。
“從市場上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產品需求量不斷攀升,市場價格逐年走高,經濟效益顯著。”豐寧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唐海認為,在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發展有機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最佳選擇。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既能保護好生態環境,還能讓農戶在生態產業發展中受益,從而實現生態環境持續發展與持續增收的協調統一。“可以說,創建有機示范縣是豐寧農業的必由之路。”唐海說。
據了解,今年豐寧縣的谷子種植面積可達3萬畝,助農增收2000萬元,帶動貧困戶1300余戶,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其中有機谷子種植面積7250畝,能帶動貧困戶80多戶,戶均增收能達到3500元左右。
然而,本應迅速發展壯大的有機小米產業卻步履蹣跚:農戶種植不踴躍,規模面積增幅小,技術裝備差,產業鏈條短,有機生產成本高,產品附加值低,市場份額少,帶動能力弱……
“原因是多方面的。”唐海介紹,受有機園區地勢所限,成方連片的耕地少,造成谷子種植分散。“就拿禾林合作社來說,合作社種植谷子1280畝,分散在5個行政村,種植面積最大的村僅有400畝且零星分布,大大降低了谷子種植的規模和集中度。”唐海說。
不僅如此,企業合作社之間、村組與村組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品種插花、混雜交織,單品種植地塊小,耕作方式不統一,執行標準不統一,拳頭品種不突出,給種植管理帶來了難度,機械化水平也很難提高。此外,園區內企業和合作社經營產品趨同,產品定價隨意等問題仍然存在,各自為戰難以形成一致的品牌合力和市場影響力。
“必須要做大規模,做優質量。”張立民說。
發展:壯大有機生產規模,嚴格各階段監管
為了不斷壯大有機生產規模,形成合力打市場,豐寧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推進”原則,綜合考慮資源條件、區域特點和發展現狀,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有機農產品生產和認證。在堅持區域化布局,打造“有機種植、有機養殖、有機產品加工”三大板塊的同時,突出規劃引領,聘請國內頂級專家團隊編制了《有機農業發展規劃》,以鄉鎮為單位編制了《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方案》,在園區布局、品種選擇、產品認證、市場銷售等環節進行了闡述,形成了完整的規劃體系。
此外,當地還有針對性的出臺了各類有機產業扶持政策。豐寧縣委、縣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拿出1億元,上不封頂,給予全產業鏈扶持;統籌整合涉農項目,用于支持有機園區建設,確保園區跟著規劃走、項目跟著園區走;強化信貸支撐,充分發揮財政支農資金杠桿作用,引導企業及社會各界投身有機農業。“通過政策引導,極大地調動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在我們豐寧,做有機農業已蔚然成風。”唐海說。
規模有了,質量更要跟得上。消費者購買有機農產品,買得就是質量,這對有機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出了更加嚴格地要求。為此,豐寧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4家技術雄厚、信譽度高的有機認證公司進駐,開展認證工作。唐海介紹,為了從源頭杜絕弄虛作假,確保認證的嚴肅性、真實性、有效性,縣財政全額補貼認證費用,“只要認證公司認真負責,嚴格監管,無論認證與否,一律兌現費用”。
在認證環節,豐寧還創新監管方式,全程見證監督。在認證公司進行認證及例行檢查時,執法人員全程跟進,對全過程進行見證和監督,并填寫《見證檢查表》,對認證公司的檢查過程及被檢查企業的狀況進行評估并進行打分,從而評判認證公司的認證行為及被檢查企業的認證風險,保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不僅認證要求嚴格,證后監管同樣嚴格。認證監管人員還要針對獲證種類各時間段的風險程度進行不打招呼的飛行檢查。對違規操作的獲證企業,輕微的責令認證公司幫助其進行整改,情節嚴重的要求認證公司終止認證,并且不再享受有機認證的各項補貼。唐海介紹,今年以來,豐寧共進行非例行檢查50余次,要求企業限期整改23家,證后監管頗有成效。
變化:有機農業成為綠色富民產業
隨著“豐寧有機”的牌子越做越響,豐寧有機農產品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火爆。愛尚羊有機肉羊、肉牛屠宰深加工項目還未建成,全國各地訂單便紛至沓來,與江蘇一家企業更是早早達成了年20萬只有機肉羊銷售訂單。“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的創建,使我們真正實踐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會到了有機發展給農業產業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唐海感慨。
有機的快速發展為產業脫貧注入了強大動力。在豐寧,緣天然集團建設了奶業扶貧牧場,采取“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保險”方式,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地打工,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用扶貧貸款入股,實現了“一企帶千戶,一地生三金”;有機蔬菜產業以鎮村為主導,全村集中土地流轉,組織貧困戶規模經營。此外,樂拓牧業股份公司合作養羊、黃旗小米“三零一保”、有機食用菌“122”等多種模式,都實現了有機農業與貧困戶緊密的利益聯結。唐海介紹,目前,豐寧縣各類鄉鎮級產業全覆蓋項目已經達到1260多個,基本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帶動全縣2.56萬貧困戶戶均年增收4500多元,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第一動力”。
豐寧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建設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僅讓當地農戶受益,也吸引了其他地區紛紛前來學習交流。威縣、靈壽縣、圍場縣……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豐寧,親身感受有機農業給豐寧帶來的變化。
“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訂單上,有機農業助力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成效也十分顯著。”張立民認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創建有力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養殖場、養殖小區設施改造不斷深化,有力提升了養殖企業治污力度,養殖業面源污染防控水平顯著提高;有機農業使用農家肥或有機肥替代化肥,改良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農藥使用得到有效避免。
據了解,黃旗小米的核心區黃旗鎮是供北京市用水的潮河發源地,通過黃旗有機小米園區建設,年減少化肥使用220噸,減少農藥使用0.6噸。“‘北京一杯水,半杯自豐寧’,有機農業的發展有效降低了首都水源污染風險,提高了供水質量。”唐海說,如今,以黃旗小米產業為主導的有機農業產業已經成為一項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