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產業融合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
详细内容

產業融合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

 產業融合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

  ——烏海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紀實

  李昊 強建國 本報記者 崔麗 馬曉剛

  地處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交匯處,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以工業立市,農業所占比重僅有不到1%,農區人口僅有2.95萬人……

  面對這樣的先天條件,如何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實現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立足于地區實際,找準農業新舊動能轉換著力點,全力打造城鄉融合先行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都市特色效益農業,構建農業全產業鏈體系,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助農區居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

  小葡萄串起三產融合大鏈條

  5月9日,位于烏海市海勃灣區現代科技示范園區內的云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的溫室里,葡萄藤爬滿T形架,豌豆大小嫩綠的早熟葡萄掛滿枝頭。


掛滿葡萄的葡萄園——石歷增攝

  烏海市農業產業化指導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郭雁玲對記者說:“云飛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做了兩棟新型溫室,利用太陽能和空氣能調節溫度,從而調節葡萄的產期,可讓葡萄提早到3月份上市,用延晚措施可延遲到1月份采摘,從而形成全年采摘、周年供應。”

  烏海市與新疆吐魯番、全球著名葡萄酒產地法國波爾多同處于北緯30至40度,而這一緯度帶被稱為世界優質葡萄生長的黃金地帶。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無霜期長等絕佳的自然條件,讓烏海市成為可與新疆吐魯番相媲美的優質葡萄生產基地。

  當很多地方的葡萄產業還停留在種完就賣的1.0時代時,烏海的葡萄種植戶,已經開始轉換角色,進入了以葡萄采摘為主的農業觀光游和通過釀造葡萄酒提升產業附加值的2.0、3.0時代,形成了一條將葡萄物盡其用的完整產業鏈。

  進行產品深加工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內蒙古漢森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有機葡萄酒生產為核心,圍繞釀酒葡萄苗木培育和種植、葡萄酒文化推廣,形成了葡萄酒產業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復合體。“漢森”商標成為國家馳名商標、自治區著名商標和自治區名牌產品;漢森葡萄與葡萄酒獲得歐盟有機雙認證;葡萄酒累計獲得160余項國際大獎。“漢森葡萄酒已打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重慶等省市的市場,并占有一席之地。”內蒙古漢森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撖建平說。

  漢森公司通過大力發展葡萄產業,形成一、二、三產有機融合。釀酒葡萄種植既改善生態,防沙治沙,又為葡萄酒生產提供優質原料;生物有機肥的使用提高了葡萄質量和產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葡萄酒深加工促進種植業及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市場建設、品牌建設,支撐葡萄產業發展,形成了具有較強的“造血”功能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2011年,漢森酒莊被命名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及“全國休閑農業試驗示范區”。


漢森公司灌裝車間——資料片

  目前,烏海市葡萄種植面積達到3萬余畝,其中釀酒葡萄保有面積2萬畝,品種22個,鮮食葡萄保有面積1萬畝,品種110個左右,掛果面積近2萬余畝,葡萄年產量1萬余噸,年產值超億元。葡萄產加銷產業鏈基本形成,葡萄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全市涉及葡萄種植、加工、貯藏、流通的企業33家。其中,葡萄酒加工企業4家,年生產能力11000噸;保鮮流通企業11家,貯藏保鮮能力達12萬立方米。全市形成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類型和具有休閑農業功能企業達到12家。現有葡萄專業合作社12家。“烏海葡萄”獲國家首批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葡萄與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葡萄與葡萄酒質量評比大賽中獲獎近200項。

  近年來,烏海市堅持鮮食葡萄、釀酒并重的發展原則,全力打造“中國·烏海市沙漠原生態葡萄酒莊之都”。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樞紐城市,烏海市近年來先后與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給烏海市的轉型拓寬了新的空間,也給葡萄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釀造的葡萄酒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區,遠銷美國、德國、丹麥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并涌現出漢森、吉奧尼等馳名中外的葡萄酒品牌。2016年和2017年,烏海市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成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成立了沙漠葡萄酒交易中心,國家商檢局確定在烏海市建立“國家葡萄酒區域檢測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粒粒小葡萄,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葡萄產業帶動了葡萄園、葡萄酒莊、葡萄酒博物館等以葡萄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差異化、個性化、集群化葡萄酒莊、酒堡建設,培育葡萄種植與葡萄酒生產、特色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產業新模式。目前,烏海市已建成以葡萄為主的農業休閑觀光園30多處,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

  如今,一根葡萄藤串起了集葡萄種植、釀造、研發、貯藏、流通、觀光旅游等多個業態,成為烏海市推動三大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葡萄及葡萄產業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區居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蔬菜產業由傳統向特色轉變

  蔬菜產業是烏海市另一大主導特色農業產業。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坐落于烏達區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綠農永勝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內,每天慕名前來觀光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們合作社主打特色農業,并和觀光采摘相結合,每年采摘旺季,各種特色水果和蔬菜供不應求。今年種植的11畝櫻桃3月底上市后,每天有幾十人來采摘,上萬斤櫻桃一個多月就銷售一空,收入達到100萬多元。”合作社負責人郭金奎說。

  記者了解到,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里的其他特色農產品如吊瓜、油桃也同樣供不應求,市民購買熱情很高。除了游客直接進園采摘,這些本地種植的蔬菜瓜果每天還銷往海勃灣區和烏達區的便民市場和超市,市民能吃上品種豐富的本地蔬果。


 

葡萄采摘受歡迎——石歷增攝

  烏海市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確立了“生態、高效、特色、精品”農業產業定位,圍繞“菜籃子”工程建設,著力引導大田作物種植向反季節蔬菜和特色水果等農業主導產業轉移,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大力發展休息觀光旅游農業,發展冬季采摘、觀光旅游;培育打造國家、自治區、盟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建設現代化農畜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完善農畜產品批發市場和蔬菜直銷店服務功能,支持供銷、郵政、快遞等服務網點覆蓋全市農業社區、行政村;加快電子商務進農區,打造縣域電商產業園;建設休閑農業綜合體,培育共享農業、創意農業、體驗服務、特色文化等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休閑農業提升農業附加值

  海南區西卓子山辦事處賽汗烏素村農牧場和頭道坎村曾經街道污水橫流、垃圾堆積如山,經過改造,如今已然成為具有黃河文化、農耕文化,集觀光、采摘和農家樂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新村——西行客棧。大壩、涼亭、水車、花田,硬化的街道,古樸的路燈,整齊的房屋,翹角的門樓,美不勝收。

  經過兩年的發展,西行客棧如今已是烏海市頗有名氣的景區。借著西行客棧的名氣,村里的人們開起了農家樂。

  “從沒想過這個毫無生氣的村莊能變得這么漂亮。”1987年來到賽汗烏素村定居的楊志虎見證了村莊的變化。他也在西行客棧開起了農家樂:“我家的飯菜都是自己種、自己養的新鮮食材。現在每年收入10萬元左右,腰包越來越鼓了。”


鮮食葡萄讓參觀者駐足——強建國攝

  近年來,烏海市圍繞鄉村旅游做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盤活生態資源,大打鄉村旅游牌。依托不同村鎮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著力構建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休閑農業協調發展的業態模式。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規模的具有休閑功能的農業企業達到8家,其中,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6家企業被認定為自治區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點。農、牧、漁家樂達到40家。烏海市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布局,結合農區發展基礎和實際情況,對三區農業發展進行了明確定位。海勃灣區全力打造黃河生態文明旅游產業帶和海北現代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基地。烏達區依托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現代綠色農業。海南區重點突出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打造葡萄等特色專業村,發揮村企聯動作用,推動整村產業發展。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烏海將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不斷探索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譜寫農業農區現代化發展的新篇章。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