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培育鯰魚的飼養方法鯰魚以前多為野生,是魚中珍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有強精壯骨和益壽作用,是名貴的營養佳品,其多數品種生活在池塘和河川等淡水中,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水中,具有生長快、易養殖,食性廣、病害少等特點,人工養殖效益很好。本期介紹一組人工養殖鯰魚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1 選擇優良魚種 飼養鯰魚要保持水質良好,在魚池消毒完畢放養魚苗前一周開始培肥水質。可在水面上種植一些水浮蓮,起到遮陰、防逃及調節水質的作用。池水須經常更換,一般10~15天須換掉1/3池水。應經常觀察池水水質的變化,一般水質以黃綠色為宜。若發現魚苗竄出水面,說明池水過肥水中缺氧,應及時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雨天氣,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時增氧,有條件的還可安裝增氧機增氧以防死魚。注水達0.9米后可用沼渣作魚池基肥,每平方米魚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 待池水中出現大量輪蟲時放入鯰魚苗,放養魚苗應無傷、無病、體健活潑,魚種規格應在3厘米以上,大小盡量一致,以免互相殘殺。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將1公斤鹽用30公斤水稀釋后將魚苗放入鹽水中浸泡5分鐘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將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幾條魚苗放入試養。若魚苗一天內生活正常,則可向魚池中投放魚苗。放養時間在晴天為宜,一般畝放養3厘米長鯰魚苗種6000~1萬尾。每隔2~3天,加新水1次,再追施少量化肥。 2 科學投喂餌料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游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魚苗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生物。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隨著魚體不斷長大,可投喂水蚤、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 剛運來的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范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污染水質。可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后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并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當鯰魚苗體長已長到5~7厘米時要抓緊馴食,投喂人工配合餌料,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45%以上,拉網分池將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以免相互殘食。 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厘米左右時,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避免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鯰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同時,要實行分點投喂,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喂飽,防止饑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在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一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喂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投料一要定時,每天定時投喂,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飼量以投喂后3~4小時食完為好,每天投飼量約為池內魚總重量的5%左右,可視天氣及魚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3 加強繁育管理 鯰魚繁殖盛期在3~5月間,中、北部較南部慢1個月左右,先選擇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種魚,每組分別挑選雌魚3尾及雄魚1尾放入各組的布斗網中。雌鯰魚在繁殖期較易區別,此時雌魚腹部膨大且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肛門不凹入,用手指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卵粒排出。雄魚體型瘦長,下腹部較平坦,生殖孔狹小且長,胸鰭通常較同體長雌魚大,用手指輕壓,成熟魚會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采卵前先用手觸摸,檢視雌魚腹部柔軟度并輕輕擠壓,如有卵粒產出,即以干導法進行采卵;倘若沒有卵粒產出,須等待一段時間后再行檢查。先捉取可排卵的雌種魚,一人以紗布裹住其腹部,并將生殖孔朝向采卵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須干凈而無水,另一人捉住雌魚尾部,順向肛門輕輕擠壓,卵粒即緩緩擠出落入容器內。倒入已準備好的精子懸浮液,用羽毛攪拌,并加入干凈的水將多余的精子洗去,數次后即完成授精。受精卵呈圓球形、綠黃色,稍微有紅點,直徑為1.65~1.8毫米。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約20分鐘后開始具有黏性,應在未具黏性前將受精卵撒布于附卵片,一般可用紗窗網等材料,附上并用羽毛輕輕攪動,使受精卵均勻附著,倘若卵粒附著過密,會影響孵化率。 4 強化疫病防控 病毒性爛鰭病。此病危害最大,多在魚苗放養1個月后,體重50克左右時出現。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魚鰭基部充血,出現腐爛,嚴重的全身潰瘍,出現大量死魚直到全軍覆滅。可用1萬單位漂白粉藥液全池潑灑。 寄生蟲病。可用0.4萬單位晶體敵百蟲或0.6~0.7萬單位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腸炎病。堅持不喂霉爛變質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0.05%~0.1%鮮蒜汁,并在每100公斤飼料中加土霉素粉20~100克,連喂5~7天。 黑體病。該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常頭部向上,垂懸于水表層,直至死亡。經檢查,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背部出現霉斑點,此病魚苗階段易感染,餌料不足水質不好最易發病,發病快,傳染迅速。應保持水質清潔,不使用未經發酵的肥料。用五倍子每立方米2~4克,每升30克生石灰水全池潑灑,隔天1次,潑灑2~3次即可。 氣泡病。病魚浮于水面,腹部朝天,腹內有一氣泡,不能下沉。主要由于池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料,或池中水質老化,水中藍、綠藻類過多,在強光下使水中氣體過于飽和,魚誤食氣泡所致。池水透明度過小時,不宜放魚苗;發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餌料,可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公斤食鹽對水后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 上一篇花生施肥莫忘中微量元素下一篇北方高寒地用上秸稈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