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春耕緣何這樣“火”一行行剛剛鋪就的地膜,如紙上的橫格一樣平行筆直,伸向天際。 4月18日,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老龍河農場一塊田間地頭,昌吉市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楊志仁發動大馬力拖拉機,一按按鈕,跳下拖拉機,拖拉機自行向前駛去,如春蠶吐絲般把地膜和滴灌帶筆直地鋪在大地上。 這個春天,有關智慧春耕的報道密集出現在各個媒體上,特別是抖音、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手段的介入,吸引了大量年輕“粉絲”圍觀,讓新疆的智慧春耕著實“火”了一把。智慧春耕的大面積推廣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農業生產的印象,折射出新疆農業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步伐。 現狀 農機智能化加速推進 3年前,楊志仁播種時,還要坐在拖拉機上,雙手扶著方向盤,雙眼緊緊盯著拖拉機機頭上中心位置豎立的標桿,讓自己的眼睛、標桿與地面的定位線三點連一線,以盡量把地膜和滴灌帶鋪直,盡管費了老大勁兒,實際上地膜和滴灌帶經常被鋪得彎彎曲曲;而如今不用打方向盤,甚至不用人上機操作,地膜和滴灌帶就能被鋪得筆直。 這就是智能農機的威力。近年來,新疆各地圍繞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控制、衛星導航定位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進行廣泛而有益的探索。 2018年,全區農業用北斗終端近2500臺(套),使用農業用北斗終端定位導航拖拉機輔助駕駛系統進行播種的面積約600萬畝;植保無人機超過1000臺架,使用植保無人機智能噴藥技術的面積約500萬畝;精量施肥技術、變量噴藥技術、智能滴灌系統等智能技術得以廣泛推廣。截至2018年底,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4.6%,農林牧漁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8%。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極飛農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業植保無人機研發、設計、生產、經銷、應用于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企業。“我們生產的無人機在全疆的植保面積由2015年的56萬畝次,增加到2016年的256萬畝次、2017年的560萬畝次、再到2018年的1500萬畝次,實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該公司副總經理胡恩才說。 農機智能化之所以加速推進,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副處長買合提·達吾提認為,一是因為土地大規模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經營提供了基礎,規模化經營為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提供了基礎,機械化又為農機智能化的推廣打下了基礎;二是因為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人口老齡化,農村出現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情況,倒逼了農機智能化的推廣應用;三是因為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農機智能化創造了現實條件。 效果 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升 楊志仁在為現代農業技術的神奇而感慨的同時,也在為自身勞動效率的提升而感到自豪。他說:“以前沒有用北斗導航系統時,一天只能播種100畝左右,并且非常辛苦;而現在一天能播種200畝左右,還很輕松。” 正如楊志仁所感知的那樣,農機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帶來了農業效益提升。“拿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老龍河農場的春播來說,導航技術的應用,讓原來彎曲的播行變得筆直,這樣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至5%;加之品種改良,老龍河農場的棉花平均畝產已經由十年前的200多公斤提高到現在的400公斤左右。”昌吉回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負責人鄭軍說。 勞動力的節約是農機智能化的一大成果。拿無人機來說,一臺無人機一天可以噴藥700畝左右,相當于40至6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昌吉市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籌建自己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我們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后,勞動力可以節約一大半。”該合作社理事長馬建飛說。 智慧農耕還可以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盡可能減少整個農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降低水耗、能耗。“用無人機對棉花進行噴藥作業,每畝地節約綜合成本100元左右,節約農藥30%左右,節約用水90%左右,同時避免了傳統人工噴霧作業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胡恩才說。 馬建飛展望:“明年我們有望建立自己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屆時,合作社每一臺機器在什么位置作業,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可以看到,如果有一個地方需要農機進行作業,我們就可以通過手機APP定位安排距離這個地點最近的農機去服務,這就節約了農機來回奔波的時間,也減少了油耗。” 前景 任重道遠還需久久為功 “盡管新疆農業已經踏上了智能化發展的快車道,但從全國來看,我國智慧農業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15至20年的差距,存在眾多短板,需要奮起直追。”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戴俊生坦言。 展望未來,欲推進農機的智能化,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需要有序推進土地流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據介紹,2018年全區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769.7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24.4%。下一步,新疆將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為農業的機械化和智能化發展掃除障礙。 針對智能化農機費用較高問題,應該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拿巴州極飛農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019款P30無人機裸機來說,其售價5萬元左右,如果配套完畢則需要7萬多元,對普通農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高價格限制了高科技機械農具進入農業生產,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這就需要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由合作社或者經營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購置先進適用智能農機,為農戶提供相應服務,機具共享,適當減輕農戶的負擔,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副處長孫桂榮說。 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推動農耕智能化的技術保障。2018年12月21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這為今后農機智能化發展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技術路線圖。 “未來10年,新疆需要瞄準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需求,突破智慧農業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與短板技術,實現農業‘機器替代人力’‘電腦替代人腦’‘自主技術替代進口’三大轉變,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效能、效益,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戴俊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