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地方資訊 >> 河北張北縣德勝村:“愁疙瘩”變“金豆豆” 農光互補收入增
详细内容

河北張北縣德勝村:“愁疙瘩”變“金豆豆” 農光互補收入增

  嚴冬時節,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人的心里卻熱乎乎的。

  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沿著逼仄的梯子,下到村里的馬鈴薯儲藏窖。眼下行情不錯,看著村民有說有笑地分揀微型薯,他懸了一年的心總算落地,一臉皺紋樂開了花。

  “越是困難的時候,黨支部越要發揮堡壘作用,帶領群眾打贏硬仗。”讓葉潤兵頗感欣慰的是,德勝村馬鈴薯產業經歷一次市場“寒流”考驗,正漸漸回暖,成為更加穩健的脫貧致富產業。

  干群同心勁頭足

  “多為群眾做實事,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北縣,踏著皚皚白雪,到德勝村看望貧困戶。在與村干部交流時,總書記指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派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這些舉措都有了,關鍵是要夯實,發揮實效。

  總書記離開德勝村的第二天,葉潤兵找來黨員、村民代表,聚在村黨支部,合計接下來怎么干。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黨支部。”“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使黨支部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多為群眾做實事,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火朝天。

  德勝村共有443戶,2013年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2戶。葉潤兵說:“過去每戶種一兩畝馬鈴薯,小打小鬧,收入不穩。”怎樣發展壯大這個脫貧產業?葉潤兵和黨支部一班人,每每想起總書記的囑托,就睡不踏實。

  微型薯是馬鈴薯原種,前些年種一個大棚收入一萬多元,不少村民羨慕。但建一個大棚需要兩萬元,許多農戶吃不消。

  關鍵時候就看黨支部。葉潤兵也是德勝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琢磨,依托合作社建微型薯產業基地,幫著群眾闖新路。

  開春以后,合作社利用村黨支部爭取的扶貧項目資金,建起280個大棚。每個未脫貧的貧困戶免費領種一個,剩下的出租經營。

  多數村民以前沒種過大棚微型薯,沒有時老盼著,等真有了,一些人心里也打鼓。為消除村民顧慮,黨員劉桂榮等帶頭種。她是技術能手,不管誰家遇到麻煩,打個電話就趕到。葉潤兵帶著支委成員跑縣里市里,引進兩家專業公司,負責提供瓶苗、免費技術服務等。

  支部搭臺,群眾“唱戲”。徐海成領種了一個大棚,一口氣又從其他村民手里租來5個大棚。“總書記在俺家開過座談會,俺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人勤地不懶,那年徐海成共收了90多萬粒微型薯。微型薯一般次年春天上市,當年開市時形勢不錯。看著堆成小山一樣的“金豆豆”,徐海成心里暖烘烘。

  可市場卻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2018年春,隨著全國各地微型薯大量集中上市,市場價格走低。加上第一年種的產品不過硬,最低時每粒不到0.1元。守著一堆“愁疙瘩”,徐海成心里涼颼颼。

  “馬鈴薯是最有效的增收產業,得想辦法幫群眾闖過眼下的難關。”那段時間,葉潤兵經常整夜睡不好。

  在縣里支持下,合作社挑起擔子,委托引進的一家種業公司,以每粒0.17元托底收購產業基地的微型薯,高于生產成本。徐海成的90多萬粒微型薯有了婆家,全村共2400萬粒“金豆豆”找到出路。

  徐海成說:“要不是村干部、合作社幫忙,損失就大了。”

  大棚種植富路開

  “村支書和黨員致富能手為咱辦實事,咱們肯定擁護”

  摔一跤,爬起來,走得更穩。

  走出那輪行情風波后,為更好地控制市場風險,德勝村黨支部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把小舢板聯成大船隊,一起闖海”。村里引進的張北聚合農業開發公司,對德勝村首批50個大棚微型薯實行訂單收購,每粒0.3元。

  駐村第一書記李志軍找到北京一家農業公司,對德勝村200畝商品薯實行訂單收購,每斤托底0.58元,隨市場價就高不就低。2018年9月,馬鈴薯旺銷時市場價每斤才0.4元左右,該公司以訂單價共收購400多噸。

  前不久,村合作社為馬鈴薯注冊商標,拿到綠色認證,開通了電商平臺。葉潤兵笑呵呵地說:“‘德勝’就是金字招牌,前幾天網店試營業,樣品一下子就被搶光了。”

  認準產業的潛力,2018年,徐海成擴大規模,在本村承包11個大棚種微型薯,“有村黨支部當主心骨,還有合作社和專業公司保駕護航,咱農民心里不慌。”

  2018年12月12日上午,德勝村馬鈴薯儲藏窖,這里也是當地有名的交易中心。外面零下十幾攝氏度,德勝村馬鈴薯儲藏窖里卻溫暖如春,幾名婦女正在幫村民陸金龍分揀微型薯。

  在村黨支部和合作社帶動下,陸金龍自建8個大棚種微型薯。“2017年平均每棚產出7萬多粒。2018年換了新品種,平均每棚產10萬多粒。”陸金龍咧嘴笑了,“公司訂單收購,價錢比上年好,每個棚能賺一萬多元。”

  種植大戶葉潤芳也是高產大戶,她邊分揀邊說:“過去小打小鬧,靠親戚朋友賣一點。現在有村黨支部的致富能手帶頭,還有專業公司收購,敢把規模做大了。”

  2018年,德勝村多數村民熟練掌握了種植技術,合作社建的280個大棚,可望每棚增收一萬多元。

  不久前,德勝村黨支部換屆,葉潤兵高票連任支書,支委成員增加了4名,多了致富帶頭人。種植戶胡曉林說:“村支書和黨員致富能手為咱辦實事,咱們肯定擁護!”

  “提高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關鍵是選好‘領頭雁’,建強黨支部。”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說,這次換屆后,全縣村“兩委”成員中,有致富帶頭人744名。

  念好持續增收經

  “帶領大伙奔小康,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暖陽照在張北草原,一排排光伏板和馬鈴薯大棚成為一道風景。

  那年,習近平總書記看了德勝村的光伏電站和馬鈴薯產業,為村民算了脫貧賬。兩年來,德勝村人在黨支部帶領下,發展多種產業,不辜負總書記殷切期望。

  “2018年種了兩個大棚微型薯,收入兩萬多元;另外種了13畝商品薯,還有甜菜、莜麥,毛收入共兩萬多元;打工掙了一萬元;光伏用地流轉金6000元。總收入5萬多元。”村民陸金旺一筆一筆捋,兩個孩子上學要花3萬多元,日常花費1萬多元。基本夠花,還有余頭。“種微型薯還是好,省工賺得多。村干部、合作社都幫襯,日子會越過越好。”

  陸金旺的家境在德勝村屬中等,收支情況有代表性。除了馬鈴薯,德勝村黨支部結合實際,帶領群眾發展光伏發電、甜菜種植等,拓寬增收門路。

  張北太陽能資源豐富。德勝村黨支部和來自河北省工信廳的駐村第一書記,爭取多方支持,建起兩個村級光伏電站,種下“鐵桿莊稼”。2017年,兩座光伏電站收入62萬元。

  如今張北全縣村級電站發展到174個,收益覆蓋全部貧困人口。德勝村新引進一個大型農光互補項目,集中流轉荒草地、荒灘地2640畝,每畝每年流轉金400元。徐學海流轉了8畝,每年有穩定的租金收入。

  目前,德勝村僅剩1戶2人未脫貧。葉潤兵說:“全村脫貧只是第一步,我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帶領大伙奔小康,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