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豬紅痢的診治仔豬紅痢是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高度致死仔豬的腸毒血癥,又稱仔豬梭菌性腸炎或者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主要感染群體為仔豬,尤其是3日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極高,發病仔豬以血便為主要癥狀。 7日齡以上的仔豬發病極少見,無明顯的季節性、性別和品種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同群不同窩的仔豬受體質和母源抗體的影響發病率和發病危害程度各不相同。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和帶菌豬,仔豬通過接觸被污染的飼料、墊料、泥土、母豬的體表和乳頭等而感染本病。 一、臨床癥狀 最急性時無明顯的癥狀,大多表現為不吃奶并突然死亡,無拉稀現象,多發生于仔豬出生后數小時至2天以內,病死率極高;病程稍長一些的病豬出現精神不振,四肢無力,畏寒怕冷,離群,先排出綠、黃色稀便,后逐漸變為紅色或紅褐色血樣稀便,味腥臭,并沾滿肛門附近,此為紅痢的由來。病豬體溫先升高后降低,嘔吐拒食,身體快速消瘦、嘔吐并伴有尖叫,個別有肌肉抽搐現象,脫水明顯,病亡率高,極少存活。 二、剖檢變化 病死豬極度消瘦,被毛無光澤,皮下無脂肪,皮膚松弛,眼球凹陷,肛門和后肢處有血樣糞便;病變的空腸為紅色或褐色,內有紅色或深紅色內容物,腸黏膜脫落,腸壁腫脹變脆或變薄,成壞死狀;腸淋巴結腫大變性;腹腔積液。 三、診斷 一般根據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可進行初步診斷。仔豬在出生3日內發病,病程短,病亡率高,排紅色或褐色稀便,內含氣泡或脫落的腸黏膜。對病死仔豬尸體進行剖檢,空腸內有紅色或深紅色內容物,含有脫落的腸黏膜或氣泡。采集病死仔豬的內容物進行實驗室檢查,一般做抗毒素中和實驗,以實驗結果對本病進行確診。 四、防控措施 由于仔豬紅痢發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而且一般抗菌藥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議不進行治療,應以預防為主導方向。建立合理有效的防疫機制,對懷孕母豬在產前25~30日進行一次仔豬紅痢疫苗注射,產前10~15日再加強免疫一次,仔豬出生后盡快吃到母源抗體較好的初乳。 (河北省畜牧站 李廣東 涿鹿縣畜牧水產服務中心 李海龍 成新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