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雛鵝的飼養管理技術雛鵝是指孵化出殼后到4周齡的小鵝,這一階段的飼養是整個養鵝生產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事關整個養鵝生產的成敗。因此必須根據雛鵝生長發育快、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抵抗能力較弱、消化能力較弱,體溫調節能力差、抗病力差死亡率高等諸多生理特性進行合理育雛。 一、鵝舍消毒和空置 地面消毒采用2%的熱堿水或20%熱草木灰,將事先打掃干凈的地面均勻噴灑一遍,然后再度打掃干凈。墻壁的消毒采用20%鮮石灰乳中加入3%的來蘇爾溶液的涂料,將鵝舍墻壁全部粉刷一遍。對育雛室整個空間和室內有關使用的器具,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后熏蒸來消毒,其配比按照每立方米加入福爾馬林25毫升、高錳酸鉀12.5克,密封熏蒸12小時后充分通風換氣,最后關閉鵝舍。消毒完畢后到進雛鵝前空舍時間至少2周,在此期間嚴禁人員、有害動物進入。 二、雛鵝的選擇 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選擇:一是站立平穩,行動活潑,肛門干凈,絨毛粗長并蓬松潔凈且有光澤。二是眼睛有神,叫聲響亮,臍部收縮完好,無血斑、水腫和臍炎,無畸形等,用手抓住鵝,感覺掙扎有力,有彈性,腹部柔軟。三是體重正常,按照鵝的品種不同,從小型到大型的初生重在100~130克。 三、合理分群 為保障雛鵝的健康生長,防止出現擠壓造成的啄羽、壓傷、壓死或餓死雛鵝的現象,根據出雛時的強弱大小和適宜飼養密度進行合理分群飼養。一共進行2次分群,第一次分群在開水、開食之前。第二次分群在開食第二天進行,以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群。一般是1~7日齡20~25只/平方米、7~15日齡12~15只/平方米、15日齡以后8~10只/平方米。 四、適時飲水 雛鵝的第一次飲水時間大多在24小時左右,用飲水器或飲水槽(深度最好3厘米左右)提供清潔的飲水或者飲用加入0.05%的高錳酸鉀的清潔水(1~2周內飲溫開水)。適時飲水可以幫助雛鵝補充身體水分,刺激胃口,促進飲食,有利于胎糞排出,防止休克。 五、合理飼喂 雛鵝飲水后不久便可開食,有的鵝會表現出伸頸張口等啄食行為。開食太晚常導致食欲不振,發育遲緩,影響雛鵝生長,甚至造成死亡。開食時采用全價顆粒飼料(直徑為2.5毫米),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灑在料盤中,引誘雛鵝采食,注意第一次采食不要太飽。開食后即可轉入正常飼養。2~3天后逐漸改喂雛鵝的全價配合飼料加青綠飼料。每次飼喂要做到少給勤添,不要吃得太飽,做到少吃多餐。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精料量20~40克/天·只,青料飼喂量5克/天·只。雛鵝階段的飼料相對穩定,可以根據雛鵝吃食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加料。嚴禁將發霉變質的飼料喂食雛鵝。 六、適宜的溫度 雛鵝剛出生后,體溫調節能力較差,不僅怕冷還怕熱,必須要做好保溫工作,特別是第一、二周關鍵期,必須實行人工保溫。一般可以采用紅外線保溫燈保溫法,保溫時間為2~3周。出殼1~5天時,室溫控制在27℃~28℃,出殼6~10天時,室溫控制在25℃~26℃,出殼11~15天時,室溫控制在22℃~24℃,出殼16~20天時,室溫控制在18℃~22℃,20日齡以后,室溫控制在18℃,一般4周后可以安全脫溫?販氐耐瑫r也要注意通風換氣,排除育雛舍的水分和有毒氣體,避免風直接吹在雛鵝的身上受涼而感冒。根據當地實際氣溫進行脫溫,切忌忽冷忽熱,使雛鵝生病和死亡。 七、適宜的濕度 雛鵝出殼后的1~10天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65%,10 日齡以后,雛鵝的體重增加,代謝廢物增加,室內易潮濕,此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60%之間。育雛舍必須及時打掃,勤換墊料、墊草,并及時清除糞便,保持育雛舍的干燥和環境清潔衛生。 八、合理放牧和游水 每次放牧時,都要選擇溫度適宜的晴天進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0.5小時,以后隨著雛鵝日齡的增加,放牧時間由短到長。20日齡后,如果氣候適宜,可以全天放牧。放牧場地不能遠離水源,給鵝提供清潔的飲水和清洗羽毛的地方。如果放牧場地條件好,采食的食物能夠滿足生長的需要,則可以不補飼或者少補飼。如果放牧場地條件較差,營養需求滿足不了雛鵝的生長發育的需要,需要做好補飼工作。放牧期間要注意鵝天敵的攻擊,避免造成雛鵝的死亡和驚群。放牧時應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以免雛鵝受害發病。 九、疾病的防疫 雛鵝體形小,抗病力較弱,如果管理跟不上,易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加強對育雛鵝的疾病預防和控制十分重要?梢詮囊韵3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適時接種疫苗。二是定期驅蟲。三是做好疾病的防治。雛鵝出生后一日齡及時注射小鵝瘟疫苗,每羽0.5毫升。預防雛鵝痢疾,飼料中加入頭孢和阿莫西林相關藥物,生長到10天時補給亞硒酸鈉維生素E針,進行補充硒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