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農墾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推進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制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農業農村部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12月18日
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2025年)
引 言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燦爛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歷史沉淀的結晶,是現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傳統醫學體系。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加快發展中醫藥等健康服務業。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道地藥材是我國傳統優質藥材的代表。但道地藥材資源無序開發、品種創新不足、質量安全水平不高,影響中醫藥持續健康發展。加快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對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明確提出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按照《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制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本《規劃》的期限為2018—2025年。
一、重要性和緊迫性
道地藥材是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產在特定地域,與其他地區所產同種中藥材相比,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藥材。歷史上道地藥材多數來源于野生資源,區域特征明顯,數量有限。近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用藥量的增加,人工栽培藥材逐步取代野生藥材的步伐不斷加快,道地藥材加快發展。目前,我國常用中藥材600多種,其中300多種已實現人工種養,種植面積達到3300多萬畝,初步形成了四大懷藥、浙八味、川藥、關藥、秦藥等一批產品質量好、美譽度高的道地藥材優勢產區,道地藥材種植已成為偏遠山區的特色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種類最多、生產體系最完整的中藥材生產大國。
道地藥材源自特定產區、具有獨特藥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內生產,才能保證其優良的品質。多年來,資源過度開發,一些野生藥材資源瀕臨枯竭。同時,適宜產區種植不規范,非適宜區盲目擴種,造成藥效下降、道地性喪失。道地藥材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石,加強道地藥材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規劃引導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穩步提升中藥材質量,對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道地藥材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展現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需要的堅定決心。中醫藥具有“治未病”的主導作用,又有重大疾病治療的協同作用,更有疾病康復的核心作用,群眾認知度高、需求量大。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社會對中藥材的需求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加快發展道地藥材,增加優質藥材供給,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利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需要。
(二)發展道地藥材是促進資源保護和環境友好的迫切需要。道地藥材是獨特資源、特色產業。近些年,一些地方過度采挖野生優質藥材,造成野生資源蘊藏量急劇下降,冬蟲夏草、川貝母、紅景天等部分野生藥材資源瀕臨枯竭,加強藥材資源保護迫在眉睫。同時,甘草、麻黃等一些生態型藥材的亂挖濫采,導致草場等植被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加快發展道地藥材種植,保護瀕危藥材資源,推進野生品種馴化,推廣藥材撫育技術和仿生栽培,有利于提升道地藥材供給能力,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永續發展。
(三)發展道地藥材是助力農民增收脫貧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難點在農村,重點在老少邊窮地區。道地藥材生產大多分布在貧困山區,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對促進脫貧攻堅至關重要。加快發展道地藥材,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種植,提升質量效益,帶動農民增收,是確保2020年實現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四)發展道地藥材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實施,與世界深度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才能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已傳播到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0個海外中醫藥中心,中醫藥已被世界廣泛認同和應用推廣。道地藥材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加快發展道地藥材,有助于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推動中醫藥對外交流,搭建起與世界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二、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堅持質量優先、注重品質、確保安全,以中醫藥與現代農業融合為重點,以提升道地藥材供給能力、農民收入增長為目標,發揮資源優勢,優化區域布局,創新服務機制,推行標準化引領、基地建設帶動、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融合促動,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創新力強、規模大的中藥企業集團,創響一批有信譽、有影響的中藥知名品牌,努力提升中藥材質量效益和產業競爭力,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標準引領、綠色發展。遵循中醫藥與醫療規律,促進中藥材生產與現代農業發展相一致,以中藥產品標準為源頭,建立健全道地藥材生產標準、產品標準、加工標準、貯藏標準。強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綜合運用安全投入、物理技術、信息技術、綠色防控等措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促進中藥材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
——堅持道地特性、優化布局。依據氣候資源、立地條件等區域特點,定品種、定產地,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發揮道地藥材的品質特性。規范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管理,推行道地藥材品種、投入品使用、銷售情況臺賬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供給有力的道地藥材生產格局。
——堅持保護開發、產業融合。強化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和撫育,加快野生道地藥材的馴化和人工繁育,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構建中藥材品種保護、良種擴繁、生產基地建設體系,保障道地藥材有序開發、永續利用。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加工和臨床應用協調發展,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大力發展中醫藥休閑、康養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堅持創新驅動、質量優先。把握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堅持中醫的臨床思維,推進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加強中藥材基礎研究,應用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現代育種技術,加快道地藥材育種創新,培育一批抗逆性強、品質優良、質量穩定的道地藥材品種,推動建立體現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導向的市場定價標準,在創新中形成新特色、新優勢。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規劃引導,規范市場行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培育道地藥材市場主體。加強道地藥材品牌創建,打造一批品質高、口碑好、影響大的道地藥材品牌。適應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需要,加強數字化建設,科學應用大數據,引導醫療機構、加工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立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體系,基本建成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加快建設覆蓋道地藥材重點產區的生產基地。
到2025年,健全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構建完善的道地藥材生產和流通體系,建設涵蓋主要道地藥材品種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面加強道地藥材質量管理,良種覆蓋率達到50%以上,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道地藥材生產科技水平。加強基礎研究。深入開展道地藥材野生資源保護、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等基礎研究,保障野生資源永續利用和藥材的優質生產。推進育種創新。保護利用道地藥材種質資源,組織科研單位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特色品種提純復壯,加快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新品種。加快建設一批標準高、規模大、質量優的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藥材供種供苗能力。加強種子(苗)質量監管,貫徹新修訂的《種子法》,加快制定《中藥材種子(苗)管理辦法》,將中藥材品種列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實施品種登記制度,強化品種保護和監管。推進集成創新。促進農機農藝融合,集成組裝適宜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道地藥材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加快推廣應用,示范帶動更大范圍節本增效、提質增效。
專欄1 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建設
1.瀕危稀缺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建設瀕危稀缺道地藥材生產基地,開展野生資源保護和撫育,加強野生撫育與人工種植馴化技術研究。 2.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分品種、分區域集成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規范,開展道地藥材提純復壯、擴大繁育和展示示范,提升優良種子(苗)供應能力。 3.道地藥材品種創新。加大科研聯合攻關力度,加快現代生物技術在中藥材育種領域的應用,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新品種。 |
專欄2 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
根據中醫臨床和中藥企業提出的藥材品質要求,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中藥材種植環節的技術標準。 1.生態種植技術。在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減少化肥用量,減輕面源污染。開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用量,提升藥材品質。 2.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發推廣適用于各類道地藥材生產、采收、加工、病蟲害防控的高效實用機具,提升道地藥材生產效率。 3.信息化管理技術。加快人工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道地藥材生產的應用,提升道地藥材生產信息化水平。 |
(二)提升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水平。健全標準體系。在梳理現有標準的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制定完善道地藥材標準框架,建立健全生產技術、產地初加工、質量安全等標準體系。推進按標生產。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農民按標生產、規范管理,推進道地藥材全程標準化生產。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水肥一體設施,建成能排能灌、土質良好、通行便利、抗災能力較強的高標準道地藥材生產基地。推進優質優價。以道地性和臨床療效為主要評價依據,制定完善道地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推動建立以優質優價為導向的價格形成機制。創響道地藥材品牌。突出道地特色和產品特性,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相銜接,打造一批種植規模化、設施現代化、生產標準化的道地藥材特色生產基地,培育一批道地藥材品牌。
專欄3 道地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建設
1.道地藥材經營主體培育。推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道地藥材生產,加快道地藥材生產由分散生產向規模化生產轉變。 2.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引導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基地”等生產經營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道地藥材生產,支持開展強強聯合、共建共享。 3.道地藥材產銷信息監測體系。構建道地藥材產銷信息監測網絡,適時發布信息,引導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產銷銜接。 4.道地藥材流通體系。加強道地藥材產品營銷,推動產銷銜接,大力發展道地藥材流通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完善的道地藥材流通網絡。 5.道地藥材技術推廣體系。構建道地藥材生產服務網絡,加強道地藥材生產標準化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基地建設健康發展。 |
(三)提升道地藥材產業化水平。加強現代化加工基地建設。鼓勵中藥企業在產地建設加工基地,加強采收、凈選、切制、干燥、分級、保鮮、包裝、貯藏等設施建設,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實現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加工。重點開展中藥材產地加工,開發中藥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推進加工工藝創新。集成道地藥材特色采收加工技術模式,制定道地藥材產地加工技術規范,重點推廣應用低溫冷凍干燥、節能干燥、無硫處理、氣調貯藏等新技術,加強綜合利用,減少藥效損失,提高產品檔次。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塑造品牌核心價值,創響一批品質好、叫得響、占有率高的道地藥材知名品牌。加快構建道地藥材流通網絡。采取現代化物流、信息化技術、標準化控制等運營方式,大力發展道地藥材流通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完善的道地藥材流通網絡,更好地拓展市場。
專欄4 道地藥材產地加工體系建設
1.產地加工能力建設。在繼承與研究道地藥材傳統加工技藝基礎上,制定道地藥材產地技術規范,建設清潔、規范、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藥材加工基地,綜合運用化學、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技術,提高藥材質量。 2.產地貯藏能力建設。加快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產地貯藏設施設備建設,應用低溫冷凍干燥、節能干燥、無硫處理、氣調貯藏等新技術,提升藥材保鮮能力,最大程度保持藥效。 3.綜合利用能力建設。對藥材生產過程產生的非藥用部位、藥材及飲片加工過程產生的下腳料等進行資源化利用,延伸產業鏈,提高綜合收益。 |
(四)提升道地藥材質量安全水平。在加快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升道地藥材的質量安全水平,確保道地藥材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推廣綠色生產技術。鼓勵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等關鍵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推進產地環境改善,用最適宜的土壤生產最優質的道地藥材。加快道地藥材適用農藥登記,支持科研教學單位、農藥企業開發道地藥材適用農藥新品種,優化審批程序,加快登記進程,完善道地藥材主要農藥限量標準,解決道地藥材生產無專用藥的問題。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建立生產檔案記錄制度,構建覆蓋種養、加工、收購、貯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質量可追、責任可究。加強產品質量檢測。配備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常規質量檢測儀器,對生產基地的產品進行檢測,確保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不采收、不銷售。
專欄5 道地藥材質量管理體系建設
1.道地藥材標準體系。制定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等產品質量標準以及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完善道地藥材田間管理、投入品使用、科學采收、產地加工、包裝貯藏等技術體系。 2.道地藥材質量檢測體系。圍繞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健全中藥材檢測機構,提升檢測能力,完善檢測制度,加大抽樣檢測力度,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道地藥材質量檢測。 3.道地藥材可追溯體系。構建道地藥材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投入品管理、檔案記錄、產品檢測、合格證準出等制度,實現全程可追溯,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
四、建設布局
以品種為綱、產地為目,定品種、定產地和定標準相結合,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定品種。通過歷代本草考證,參考道地藥材相關專著和標準,依據臨床使用頻次高、用量大的原則,選定一批重點道地藥材。定重點縣。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等因素,并根據第三次、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結果,確定道地藥材生產重點縣(市、區)(具體名單依據擬發布的《道地藥材目錄》分批發布)。定產區。將重點縣較為集中的區域,劃定為道地藥材重點產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思路,將全國道地藥材基地劃分為7大區域。
——東北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域大部屬溫帶、寒溫帶季風氣候,是關藥主產區。包括內蒙古東北部、遼寧、吉林及黑龍江等省(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5%。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人參、鹿茸、北五味、關黃柏、遼細辛、關龍膽、遼藁本、赤芍、關防風等。
3.主攻方向。優質林下參種植,園參連作障礙治理,梅花鹿、馬鹿人工養殖,赤芍、防風仿野生種植等。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140萬畝以上。
——華北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域大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北藥主產區。包括內蒙古中部、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區、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7%。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黃芩、連翹、知母、酸棗仁、潞黨參、柴胡、遠志、山楂、天花粉、款冬花、甘草、黃芪等。
3.主攻方向。開展黃芪、黃芩、連翹野生撫育,規范柴胡生產,提升黨參、遠志加工貯藏技術等。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180萬畝以上。
——華東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浙藥、江南藥、淮藥等主產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等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1%。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浙貝母、溫郁金、白芍、杭白芷、浙白術、杭麥冬、臺烏藥、宣木瓜、牡丹皮、江枳殼、江梔子、江香薷、茅蒼術、蘇芡實、建澤瀉、建蓮子、東銀花、山茱萸、茯苓、靈芝、鐵皮石斛、菊花、前胡、木瓜、天花粉、薄荷、元胡、玄參、車前子、丹參、百合、青皮、覆盆子、瓜蔞等。
3.主攻方向。恢復生產杭白芍、杭麥冬、浙白術、茅蒼術、杭白芷、蘇芡實、建澤瀉等傳統知名藥材,大力發展鳳丹皮、江梔子、溫郁金等產需缺口較大的藥材。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280萬畝以上。
——華中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屬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是懷藥、蘄藥等主產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6%。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密銀花、荊半夏、蘄艾、山茱萸、茯苓、天麻、南陽艾、天花粉、湘蓮子、黃精、枳殼、百合、豬苓、獨活、青皮、木香等。
3.主攻方向。開展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提純復壯,治理連作障礙,大力發展荊半夏、蘄艾生態種植,提升懷山藥采收加工技術等。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430萬畝以上。
——華南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較高、濕度較大,是南藥主產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6%。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陽春砂、新會皮、化橘紅、高良姜、佛手、廣巴戟、廣藿香、廣金錢草、羅漢果、廣郁金、肉桂、何首烏、益智仁等。
3.主攻方向。恢復陽春砂生產,提升何首烏、巴戟天、佛手生產技術水平等。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160萬畝以上。
——西南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域氣候類型較多,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及溫帶、亞熱帶高原氣候,是川藥、貴藥、云藥主產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25%。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川芎、川續斷、川牛膝、黃連、川黃柏、川厚樸、川椒、川烏、川楝子、川木香、三七、天麻、滇黃精、滇重樓、川黨、川丹皮、茯苓、鐵皮石斛、丹參、白芍、川郁金、川白芷、川麥冬、川枳殼、川杜仲、干姜、大黃、當歸、佛手、獨活、青皮、姜黃、龍膽、云木香、青蒿等。
3.主攻方向。開展丹參、白芍、白芷提純復壯,開展麥冬、川芎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發展優質川藥,大力發展重樓等相對緊缺品種,開展三七連作障礙治理。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670萬畝以上。
——西北道地藥材產區
1.區域特點。本區域大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較為干旱,是秦藥、藏藥、維藥主產區。包括內蒙古西部、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0%。
2.主要品種。本區域優勢道地藥材品種主要有當歸、大黃、紋黨參、枸杞、銀柴胡、柴胡、秦艽、紅景天、胡黃連、紅花、羌活、山茱萸、豬苓、獨活、青皮、紫草、款冬花、甘草、黃芪、肉蓯蓉、鎖陽等。
3.主攻方向。提升當歸、枸杞、黨參、紅花等藥材品質,發展高海拔地區大黃、紅景天生產,推廣秦艽、胡黃連優質栽培技術,大力發展羌活人工種植,提升黨參加工貯藏技術。
4.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800萬畝以上。
五、資金籌措及建設進度
(一)資金籌措。建立中央、地方、社會多方投入建設機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國家投資渠道和各項財政支持政策,努力爭取拓寬投資來源,吸引金融、社會等資本參與建設,為規劃實施提供基礎保障。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種質資源收集保護,信息監測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可追溯體系等建設。加大對標準化基地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中藥企業自建基地、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或與地方政府聯建基地等有穩定銷路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二)建設進度。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分年度開展。2018—2025年,每年在全國建設道地藥材生產基地300萬畝以上。到2025年,全國建成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總面積2500萬畝以上,形成覆蓋全國主要道地藥材產區的質量追溯系統、產銷信息監測體系和流通體系。
六、效益分析
通過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構建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道地藥材生產體系,提升優質道地藥材生產能力,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一)社會效益。推動道地藥材產業鏈全面升級,提升道地藥材品種選育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優質道地藥材供給能力,實現中藥材生產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優化,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夯實中醫藥發展物質基礎。在技術上,集成創新、示范推廣一批道地藥材綠色生產技術和種植模式,形成全國道地藥材生產技術服務網絡,提高中藥材生產技術水平。在產品上,提升道地藥材品質和供給能力,實現優質道地藥材穩定有效供應,提高中醫藥診療效果。在文化上,通過基地建設,促進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模式融合,傳承發展傳統中醫藥文化。
(二)經濟效益。通過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為現代農業和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利于進一步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在促進農民增收上,通過改善基地生產條件,穩定提高藥材品質,吸納農民務工就業,帶動基地和農民增收致富,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提高企業效益上,推動中藥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道地藥材穩定產銷體系,實現優質優價,促進中醫藥企業提質增效。在提升綜合效益上,合理規劃基地建設布局,發展中藥材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三)生態效益。實施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加強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在藥材資源保護上,改善基地生產條件,增加道地藥材人工種養數量,減少野生采挖,開展野生藥材撫育,有效避免物種資源枯竭,保護生態多樣性。在生態環境保護上,選育和推廣一批優良品種、綠色生產技術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從源頭上控制面源污染,保護土壤、空氣、水域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七、保障措施
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規劃引導,聚焦重點,聚合資源,聚集力量,合力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框架下,建立中藥材生產協調機制,構建“分段負責、省(市)主體、縣(市)主抓”的工作機制。各省(區、市)參照國務院中醫藥部際聯席會議的組織架構,成立由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指導組,加強統籌協調,明確工作責任,推進措施落實。縣(市)政府應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扛起責任,推進落實。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監督考核,指導規劃實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廣道地藥材臨床使用,將道地藥材使用比例納入醫院考核指標。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中醫藥管理部門扎實推進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加強標準化生產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
(二)強化政策扶持。統籌支農資金,加大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投入。創新金融服務,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吸引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入道地藥材生產,打造優勢道地藥材產業集群。將道地藥材納入地方農業政策性保險支持范圍,開展道地藥材生產保險試點。完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用地政策,支持道地藥材加工、倉儲、物流等設施建設。
(三)推進科技創新。推進農科教合作,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種子法》,加強道地藥材品種登記和保護,鼓勵道地藥材生產基地開展新品種的引進和選育。支持科研院校與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共建技術創新平臺,開展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技術集成創新,組裝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示范帶動更大范圍推廣應用,提高技術到位率和道地藥材科技水平。
(四)創新服務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重點培育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規模化經營,引領標準化生產。培育新型服務組織,開展種苗統育統供、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市場營銷等服務,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創新經營方式,推廣訂單生產、定制藥園等,構建新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新業態,推進中藥材生產與產業扶貧、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康養小鎮建設相結合,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培育和發展中藥材新業態新模式,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五)強化監督考核。農業農村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建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考核機制,制定考核辦法,組織開展工作督導。地方各級政府也應建立相應監督考核制度,督促重點縣(市)落實各項措施,推進基地建設有序開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強化誠信建設和監督檢查,探索第三方評估,對基地建設進展和成效進行科學評估。實行動態管理,接受社會監督,嚴格淘汰制度,對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重點縣(市),給予投資傾斜并組織全國觀摩學習。
(六)加強宣傳引導。總結各地道地藥材基地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典型帶動,推廣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宣傳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成就。通過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優質道地藥材推介。依托中介組織定期開展道地藥材產品的推介活動,擴大道地藥材品牌影響力,提升市場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