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告別“瓦片經濟” 村民變身股東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告別“瓦片經濟” 村民變身股東

  在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的幾個回遷安置小區里,村民們都在為身邊的變化點贊。張儀村回遷安置小區豐儀家園10棟樓43個樓門全部安裝了外掛電梯,小瓦窯村大成路24號院和吳家村路2號院45部電梯已投入使用,兆豐園三區安裝的38部電梯正在緊張施工……

  “現在住的是樓房,出門有超市,樓后有花園,小區的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更是每天都有活動,我們村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西局村村民王曉彥高興地說。

  村民生活變化的背后,正是北京市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關注農民權益保障,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動城鄉接合部就地城市化的生動實踐。“最根本的經驗就是突出堅持維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取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城鄉二元壁壘,使農民成為決策主體、責任主體、市場主體,實現了農民‘有資產、有社保、有崗位、有收入’的目標,農民帶著資產進城,徹底融入城市。”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房屋:住房條件改善了,配套服務也越來越好

  走進位于北京西三環附近的城市休閑公園——玉璞園,迎面就能望見一座高達30米的寶塔式建筑,里面是西局村的村史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芳草萋萋,林木蔥蘢。老人們在這里漫步,年輕人在這里暢跑,孩子們在這里嬉戲。能夠在三環附近坐擁300畝的后花園,西局村回遷居民總說自己的幸福感可用“爆棚”來形容。

  可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環境臟亂、人口倒掛的“城中村”。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之比為1∶11,村民長期靠出租房屋為生,“瓦片經濟”給村民帶來大把鈔票的同時, 也造成了環境臟亂差和社會治安案件多發,農民富得并不踏實。改變開始于2010年,北京市對50個市級掛賬整治督辦重點村進行集中改造,涉及朝陽、海淀、豐臺等9個區34個鄉鎮。

  與所有城中村改造一樣,一直受惠于“瓦片經濟”的村民不愿意輕易放棄舊房。今年52歲的任慶國告訴記者,當時家里有5間房,兩間自住,另3間出租,租金年收入1.8萬元。要知道當時任慶國工作一年也就收入2萬元左右。有的人家出租房屋達到20多間,年收入十幾萬元,要斷掉他們的“財路”,并不容易。

  時任村黨總支書記的武長亮帶領班子成員直面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深入被騰退戶家中說明騰退安置方案,算清未來發展大賬和現實個人小賬,群眾理解了政策,增強了大局意識。最終,西局村僅用115天就順利完成了全部宅基地的騰退工作。

  “掛賬村”改造啟動后,任慶國一家早早就簽了協議,“按照相關的補償政策,選了一套75平方米的兩居和110平方米的三居。今后一套自住,一套出租,租房的‘財路’更殷實了。”2013年8月,西局村村民陸續拿到回遷房的鑰匙。

  除了住房條件的改善,小區周邊的配套服務也越來越好,“一刻鐘”商圈悄然成型,銀行、社區醫院、超市、惠民餐廳、便民菜站等一應俱全,“想要什么服務不用出小區,就都享受到了。”村民王爽說。

  有資產:做大村級集體經濟這塊“蛋糕”

  告別了“瓦片經濟”,村民如何維持生計?豐臺區農委副主任劉江偉說,采取“土地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的辦法,破解以往土地拆遷一錘子買賣帶來的弊病,通過配置產業用地和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獲得了依法合規的發展空間,集體資產得到了更高效的運轉和經營,村民實現了不出村拿工資、分紅,村民的基本生活不僅得到保障,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們收入持續增長也有了長效機制。

  西局村這幾年發展很快,老百姓能過上寬裕的好日子,離不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在北京西三環麗澤橋西南角,總建筑面積23.4萬平方米的恒泰廣場赫然而立。三棟寫字樓、一座商業裙樓,良好的地理區位和環境帶來的商機,讓盧溝橋鄉西局、六里橋、周莊子等6個村的村民享受到集體資產帶來的財富。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無疑是村集體的重要資產,如何提升土地資產效益,增加農村集體和農民的財產性收益?北京市積極推進鄉鎮統籌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鄉鎮統籌,是指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鎖定土地總量,優化總體布局;明晰土地產權,完善股權設置。通過進行鄉鎮土地資源公平配置的統籌,確保鄉域內各村土地發展權共享和收益平衡。”盧溝橋鄉黨委書記李春生說,以恒泰廣場為例,涉及鄉屬的6家單位,按照以往各自為戰、自主開發建設的方式,各村建成后的產業容易出現規模小、功能單一、缺乏統一的規劃與定位等弊端,很難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盧溝橋鄉采取鄉鎮統籌模式,打破了“村村各自為戰”的舊框架,開創性地以股權統合替代了土地分割,幾家產權單位按股權比例每年獲得相應的租金收入。

  劉江偉介紹,近年來豐臺區積極推進和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鄉鎮統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利用,積極鼓勵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股份合作、租賃、聯營等多種形式的資產運營方式,提高集體資產經營效益。2017年,豐臺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達到1560億元,同比增長21.5%。農民持續穩定增收,2017年農民人均所得達到29673元。

  有崗位:“家門口就業,心里真踏實”

  盧溝橋鄉東管頭村村民馬琳現在每天上班很輕松,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都在麗澤景園小區。作為公寓維修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小區內待命,一旦公寓出租的房屋出現水電氣等故障,他隨叫隨到。

  麗澤景園有3000多戶居民,90%是東管頭村回遷村民。麗澤景園一期剛開始入住的時候,村里推出了“躉租房”模式,先期投資近3000萬元,集中對1000套收上來的房屋進行集中裝修,成立東管麗澤公寓公司,以酒店式公寓和出租房的形式運作這1000套房子。酒店式公寓所需的職工也從村民里選聘,解決了村民的就業難題。

  馬琳將自家富余的一套兩居室躉租給了村里,每月能拿到3600元租金,在自家小區上崗就業,每月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自己“照顧”自己的房子,還能賺錢,馬琳工作起來很上心。

  不再靠“瓦片經濟”吃飯的任慶國如今在村里自營的汽車4S店當經理,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十二三萬元。他的妻子已經退休,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退休金。

  從過去城鄉接合部無序收租的“瓦片經濟”提升為規范合法租賃的“樓宇經濟”,一大批像馬琳、任慶國一樣的農民變成“有房屋、有資產、有社保、有工作”的新型農民。

  目前,北京的城鄉接合部主要是指四環路至六環路范圍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地區,總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下一步,將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變項目平衡為區域統籌,強化土地資源、實施成本、收益分配和實施監管統籌管理。”北京市城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具體操作方式會有調整,但保護農民利益這個出發點不會變,目的就是要讓農民真正融入城市。”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