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親華”學者跟炒“中國滲透”,專家:心態和偏見作怪【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環球時報記者 蘇靜 陳欣】當地時間29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中心聯合發布一份報告,題為“中國影響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和此前哈德遜研究所等機構有關中國影響力的論調一樣,這份報告并無新意地警告美國人,應該認識到中國在美的“滲透和影響”正產生越來越大的威脅。但這一次,被美媒拿來炒作的是,“許多對這份報告作出貢獻的人都曾是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的知名學者”,以此渲染他們對中國的失望。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美建交近40年來,美國很長時間一直是積極推動中美交往和社會聯系的重要力量。現在不是這種交往作怪,而是一些美國人的心態和偏見在作怪。 據胡佛研究所網站介紹,參與撰寫這份報告的包括來自美國和其他7個國家的32名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其中,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拉里·戴蒙和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中心主任夏偉是牽頭人。美國《華盛頓郵報》28日稱,他們中的很多人一直是美中接觸的積極倡導者。溫斯頓·洛德上世紀80年代任美國駐華大使,曾陪同基辛格秘密訪華,為中國向西方開放奠定基礎。夏偉是記者和活動人士,過去50年一直致力于美中關系。 《華爾街日報》稱他們是“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的知名學者”,都曾希望中國進行自由化改革。洛德說,這好像不是一支懷有敵意的反華隊伍,“但我們對美中關系的發展趨勢變得日益悲觀,感到兩國關系處在十字路口”。撰稿人之一、SOS國際公司特別項目部總經理和情報事務專家毛文杰稱,“報告涉及整一代中國問題專家的幻滅”。該報評論說,他們的希望破滅意味著圍繞美中關系發展軌道的爭論將發生轉變。鷹派傾向的美國政府官員和顧問認為,報告是美國對華政策思路發生轉變的證據。 在此之前,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與哈德遜研究所等機構已就中國在美“滲透”發出警告。這兩家機構因倡導對中國政府采取更強硬路線出名。胡佛研究所和美國亞洲協會的這份最新報告呼應了這一論調。報告聲稱,中國為影響美國大學、媒體、智庫和公司而進行的運作隨處可見,“這些做法正破壞民主程序,而眾多美國人仍渾然不覺”。《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些學者舉出的例子包括中國在美國增加國有媒體公司的英文節目,威脅不認同中國在臺灣和西藏問題上立場的美國企業,在限制美國智庫在華業務的同時,擴大自己在美國的智庫網絡。 《華盛頓郵報》用“尖銳”形容該報告的語氣,它指責中國最有問題的惡意活動是,通過網絡盜竊或者非傳統情報人員實現技術轉移。報告聲稱中國政府特別瞄準美籍華人,這個群體在美國將受到懷疑。 報告建議美國設立一個聯邦政府辦公室,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組織可以就如何應對中方在合作方面的請求進行咨詢。該辦公室可以提供那些接觸美國團體的中國機構的背景信息。報告還建議,美國政府應限制對中國記者、智庫和大學學者的簽證,除非美國記者、智庫和大學學者獲得中國給予的對等待遇。 朱鋒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過去這么多年,美國對中國“開門”,希望通過社會交往,讓更多中國人去美國看到美國的好,F在中國強大了,影響力增加,一些美國人對中美交往產生了挑剔和苛刻的看法。要說滲透,中國怎么滲透美國呢?中國在美國的學者才多少?美國的實力與價值在全世界占據什么樣的地位更不用說了。國家間交往肯定是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這是社會交往的本質,F在被美國人說成“滲透”,無非是美國人的心態變了。這恰是中美關系變糟、變壞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對中國充滿敵意,但英國《金融時報》注意到,報告認為中國沒有尋求干預美國選舉!度A盛頓郵報》說,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有證據”,但該報告說“沒有發現”。而在32名作者中,也有人對報告持不同意見。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說,報告夸大了中國影響力在美國的威脅。她擔心“夸大來自中國的顛覆威脅可能讓美蘇冷戰的情形重現,包括出現敵視中國人的紅色恐慌”。謝淑麗表示,這份報告加上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導致過激反應,這比中國影響力本身更加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