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科技園地 >>產業技術 >> 世界最大桃園有了新活法
详细内容

世界最大桃園有了新活法

  高科技武裝下的“世界最大桃園”顏值一直在線,這里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近日,國際半干旱研究所拉吉夫博士一行參觀了位于山東省肥城市的“花生帶狀輪作關鍵技術示范基地”,這里同樣一畝地,換換種法就能增加效益500多元,讓拉吉夫豎起大拇指。

  引入關鍵技術讓傳統農業換活法,是山東省農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下稱持發所)科技特派員賈春林“服務肥城計劃”的一部分。

  在他的努力下,眾多專家攜成果從100多公里之外的山東省農科院進入肥城,為這座擁有十萬畝桃園、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桃園”的城市增添了科技氣質。

  作為在農業戰線沉浸多年的專家,除了將成果技術精準移入農田,賈春林通過在肥城3個月的調研,對“世界最大桃園”有了新認識!坝袡C蔬菜、肥桃、商品糧是這里的三大支柱,但面上欣欣向榮的數據并不能讓人高枕無憂,必須找準命門,對癥下藥!彼f。

  破解“轉型焦慮” 科特派專家就是平臺 

  盡管擁有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小麥全產業鏈條,但富世康生物科技公司的當家人戴先鋒還是陷入“轉型焦慮”之中,“我們向產業鏈深處進軍,有了小麥胚芽油和亞麻籽油,這些也成了我們的‘拳頭產品’,但再深入呢?方向在哪里?”

  現在看來,山東省農科院孫金月研究員在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研究上的核心技術更像是專供戴先鋒的一劑“藥方”。戴先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正在合作以小麥胚芽為基礎,與其它谷物搭配,研制適合不同人群的功能食品!

  這是絕妙的一招。因為轉戰功能食品可讓富世康避開競爭白熱化的小麥胚芽油市場,另辟差異化藍海,繼續享受高利潤。

  “轉型之后,未來在哪里?”不止戴先鋒一人有此焦慮。

  在1278平方公里的肥城市調研,賈春林發現,類似戴先鋒的故事還有很多,而自己無論是作為科特派還是科技副職,背后的專家、成果資源庫恰好迎合了戴先鋒們的需求。不過,賈春林自己也有困惑:為什么在這座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的百強縣(市)里,相當一部分企業遲遲“走不出縣城”?如果說平臺決定視野,平臺在哪里?

  “對很多地方來說,科特派專家就是平臺!辟Z春林認為,他們帶來技術,這是“規定服務”;帶來人脈,這是“自選服務”;帶來資金甚至市場,那就是“超值服務”了。

  不過,服務能否超值,或者說服務的成色如何,取決于政府能否引入“對口專家”,專家資源與創業者之間能否產生化學反應等等,這些才是破解焦慮的關鍵之處。

  消除“肥桃之痛” “能人效應”出乎意料 

  從建筑業轉戰農業,80后老板呂偉持續投了一個多億,到現在還沒回本;乇倦y,是因為被兩座大山擋了路:一是對技術不精,比如蔬菜育苗的高溫問題難解決,病害泛濫又很棘手;二是找不到利潤增長點,遲遲不盈利讓人著急。

  到呂偉的企業調研,賈春林找到了命門:外行干農業,做了不等于做好,因為做不深、做不透。前一陣,他帶著中國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專家到這家小公司調研并帶來了見面禮——用熊蜂授粉代替激素噴花或蘸花,專家的技術讓呂偉開了眼界,“省工、省力、省錢,更關鍵的是少噴了農藥,讓‘有機’成為名副其實的有機!

  專家是技術能人,創業者是市場能人,再加上政府能人的穿針引線,“能人效應”出乎意料。因為與專家的互動打開了呂偉面向外界的一扇門,原先相對封閉的視野涌入了技術、信息、人脈。有了科技氣質的農企不一樣——最近他們被投資商“盯上了”,接觸以后,改變正在發生。

  只有把雙腳扎到農田里,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找到痛點,攻克難點,改變現實。在此理念下,賈春林發現了“肥桃之痛”。

  “聞起來,芳香撲鼻;咬一口,一整天嘴巴里都在回味!辟Z春林品嘗過肥桃(特指肥城桃)的美味,但近幾年,無論是肥城桃農,還是國內消費者,大家對“肥桃不好吃了”的憂慮甚囂塵上。

  站在泰安肥桃研究所的基地里,該所副所長陳文玉有口難言:肥桃“好吃難伺候”,如果開花時遇到下雨刮風天氣,坐果成功率就直線下降;如上市前趕上一場雨,甜味會損失大半。他告訴記者,肥桃培植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品種、病害、栽培、管理等方方面面。

  努力一直在低調地進行。之前,該所通過山東農科院果樹所,與國內各大桃專家建立了聯系,并與后者合作引入分子技術育種,在栽培方面引入生物肥改良土壤,探索高光效……賈春林更幫其引入以草防草技術,凈化桃樹成長環境。

  一切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三塊試驗田 樹立鄉村振興典型 

  在肥城安駕莊鎮,有三塊成片的試驗田,分別是“花生帶狀輪作關鍵技術示范基地”“優質小麥博士科研工作站基地”“青貯玉米育種試驗基地”,分別來自山東省農科院萬書波研究員創新團隊、作物所、持發所。

  在安駕莊鎮黨委書記荊文忠心目中,“三塊試驗田承載著我們這個農業鎮的未來”。

  理解這句話需要從老汪的例子說起。在建筑工程領域證明了自己之后,汪西軍回到了安駕莊鎮,決定到小麥種植加工領域大展身手。跟別人不一樣,“能人”老汪首先將村里的地皮盤過來成立農業公司,讓村民入股,變身工人。

  同時,從小麥種植到加工,他嚴格遵循“好種子—有機種植—機械收獲—低溫烘干—先進加工”等流程做鏈條,此舉引來今麥郎、益海嘉里等巨頭的訂單。

  但在老汪心目中,這還不夠完美。賈春林將優質小麥博士科研工作站引入,完成老汪農業拼圖的最重要一環——有了眾多博士專家的輔佐,老汪將“硒元素”加入種植過程,從而一炮打響,他的富硒面剛剛上市就被巨頭們搶購一空,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

  在肥城,三塊試驗田正不斷孕育出類似的創業故事,也引起了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貢錫鋒的注意。前不久,貢錫鋒到肥城調研,對農科成果落地,農民、企業、專家三方受益的模式十分欣賞,認為其“可作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典型向聯合國推薦”。

  戴先鋒的焦慮、肥桃的“痛苦”以及安駕莊鎮的三塊試驗田,是當今中國無數農業縣市正在發生的代表性事件。正因為有焦慮,有痛苦,才會有試驗的必要,才會有改變的可能。但改變的廣度和深度,卻考驗著千千萬萬服務基層的科技人,這是一項宏大的課題,也是他們正在努力做好的答卷——引入科技,引入人脈,引入市場,讓專家輔佐下的“能人經濟”發揮最大效力,這些都見證了他們的努力。

  這種努力沒有白費。科技因素的注入,讓老汪所在村的農民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讓肥城桃農逐漸擺脫“看天吃飯”的焦慮,更讓當地農民兄弟的腰包鼓了起來——當地農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6371元。

  看得出,賈春林很有信心,“肥城農業底子好,也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