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聚焦三農 >>縣域經濟 >> 把“通河大米”品牌越叫越響
详细内容

把“通河大米”品牌越叫越響

  “你們看,這就是去年創下‘同一地點、最多人數插秧’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稻田地。”9月5日,在通河縣富林鄉長興村,鄉黨委書記王厚平站在刻有“榮獲‘最多人一起插秧’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的石碑前,邊指著眼前片片的金色稻田,邊向一群參觀者滔滔不絕地講述2017年5月15日發生在這里的壯觀場面:2017人分8個方陣同時插秧,最大年齡98歲,最小年齡13歲,活動用時13分23秒,共插下700萬株水稻秧苗。一時間,通河千人齊插秧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消息讓這個小城出了名,“通河大米”也跨出了縣門,走向了世界。而今,這里不僅成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鴨稻米、魚稻米、蟹稻米基地,更以稻作文化觀光園區成為現代農業觀光游的新景點,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展現通河綠色有機水稻種植模式,提升稻米產業附加值,增強通河稻米知名度,叫響“通河大米”品牌,輻射帶動文化、旅游、生態工業等諸多產業相互融合,構筑綠色發展大格局。同時,讓“通河大米”品牌借活動的舉辦,跨出縣門,走向世界,最終實現促進農民增收的目的。近年來通河縣委縣政府圍繞“通河大米”這塊金字招牌,積極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全國綠色有機食品聯盟縣。通過開展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活動,開啟“通河大米”品牌營銷新時代,品牌價值和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

  借助地緣優勢發展生態稻米

  8月30日,在通河縣烏鴉泡鎮柞樹崗村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水稻基地,舉辦了第二屆龍江水稻第一鐮開鐮節。柞樹崗村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鵬飛介紹,開鐮儀式共收割水稻6公頃,收割期比本省其他地區早一個月有余。這里的水稻之所以得以提前收獲,除了此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以外,聯合社還采取了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等技術手段,搶得了積溫,確保了水稻成熟飽滿。收割水稻全部為聯合社種植的綠色水稻,按水稻掛粒兒及成色來看,每公頃原糧產量將達到16000斤,純收入8萬元左右。

  而就在此之前的5月9日于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暨2018年“國家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通河大米”位列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44名。“通河大米”也曾以品牌價值83.21億、品牌強度695的佳績在“2016年度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活動中作為全國僅有的4家大米地理標志產品品牌首次向國內外發布。更有今年4月,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為通河題寫了“通河——中國優質生態米之鄉”。

  通河,地處北緯45度優質農產品黃金帶。有80厘米厚的優質寒地黑鈣土,營養豐富,有機質含量高,遍布山林的自涌泉水和川流不息的松花江,為發展綠色有機水稻提供了優越條件,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總耕地面積220萬畝,其中水田160萬畝,人均水田面積全國第一,是全國水稻生產大縣。通河縣志中記載,“通河大米”具有出米率高,米質好、口感香、不回生等優點。1958年,通河縣清河鎮二道河子耕作區因生產優質水稻被國務院命名為“先進耕作區”。近些年來,通河縣按照“種植好品種、確保好品質、打造好品牌”的發展思路,狠抓源頭,創新載體,加大“通河大米”品牌營銷力度,提升品牌價值,全力促進農民增收。2018年全縣發展綠色水稻面積140萬畝,有機水稻面積20萬畝,稻米產業由增量向提質轉變,實現綠色有機水稻全域種植。

  創新營銷載體提升品牌價值

  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展示了“通河大米”地域品牌;舉辦通河大米國際高峰論壇,為“通河大米”營銷把脈,破解稻米產業營銷瓶頸問題;全國山地自行車大賽、鏵子山賞秋節、冰釣大獎賽、國際雕塑大賽、美麗鄉村與國際民宿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通河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全面提升了“通河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創建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園區,打造“通河大米”品牌營銷樣板基地。通過聯合社牽動和政策引領,在農戶中推廣鴨稻、魚稻、蟹稻、可降解覆膜稻等綠色有機水稻種植模式,全縣鴨稻發展到7萬畝,魚稻發展到2萬畝,蟹稻發展到3萬畝,可降解覆膜稻發展到8萬畝。以此引領全縣綠色有機種植新模式,為“通河大米”營銷展示提供樣板基地。

  大面積推進綠色優質水稻基地建設,奠定品牌營銷基礎。組建5萬畝以上大型聯合社20家,其中20萬畝以上水稻聯合社1家,10萬畝以上聯合社3家,5萬畝以上16家,全部實現稻米產加銷統一品種、統一藥肥、統一經營、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統一分紅等稻米產加銷“六統一”。

  用足“互聯網+”,稻米核心區全程溯源。在全縣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24個,省級“互聯網+”示范基地樣板區6個,每個基地補貼建設資金27.5萬元。集中建設溯源平臺,全部基地與溯源平臺實現互通互聯,并與省綠色農產品溯源平臺實時對接,全面加強稻米核心區溯源體系建設,溯源面積突破10萬畝,為打造“智慧農業”奠定基礎。

  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表示,下一步,通河將致力于進一步提高稻米品質,通過采取全維度的營銷方式,全面將“通河大米”品牌推廣出去;將“種得好”與“賣得好”同步抓好,以“賣得好”促使“種得更好”,繼續推進稻米精深加工發展,進一步提高通河稻米附加值,將通河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水稻生產強縣,讓“通河大米”品牌越叫越響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