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嘉善:村企合作變廢料為肥料一個小鐵箱,一塊“布”,把成堆的秸稈廢料集中一蓋,45天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有機肥,發酵過程還能全程智能監控……如今,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羅星街道馬家橋村,曾經無處安放的甜瓜秸稈有了好去處,當地利用科技手段,把秸稈廢料“蒸熟”制成肥料,一舉解決了困擾瓜農已久的秸稈處理難題。 近日,筆者來到馬家橋村的100畝堆肥用地,看到一個長45米、寬25米的堆肥點,特殊材質的覆膜布下,是足足1噸的秸稈廢料,旁邊的金屬小鐵箱正往布下“吹氣”。“這里吹的是氧氣,能夠幫助秸稈充分發酵成肥料。制成以后我們再分給農戶,這樣村里有再多的甜瓜秸稈都不怕了。”羅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朱云良笑著說。 馬家橋村是遠近聞名的“甜瓜之鄉”,村里九成農戶都種甜瓜,全村大棚甜瓜種植面積達3500多畝。朱云良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甜瓜一年能種春秋兩季,全村一年能產生甜瓜秸稈廢料9000噸。而在往年,這些甜瓜秸稈一直是全村農戶的一塊“心病”。 “量大又爛不掉,堆著占地方還污染環境。”馬家橋村村民委員會主任王培新說,以前一般都會用火焚燒,后來不讓燒了,就只能堆著。這些秸稈有的被堆到河岸邊、田埂邊,不但滋生細菌,時間久了還有一股異味,污染土壤環境。2016年,村里為了處理陳年堆放的秸稈廢料,就花去了100萬元。 今年初,羅星街道、馬家橋村村委會與浙江宜葆生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微秸寶”智能堆肥項目,在馬家橋村正式設立秸稈集中回收點,由村里負責統一運輸,農戶每上交1噸秸稈就可換得300公斤有機肥。 “陳年的秸稈廢料僅這么堆著就能變成肥料,說出來誰信啊。”王培新說,剛開始也有農戶不信,村里就發動村民先參加了前期的堆肥試驗,沒想到發酵完成的肥料經檢測,全部達到了有機肥標準。 試驗期間,王培新用家中4畝大棚甜瓜秸稈換來了有機肥,減少了自家1/3的農資投入。今年春甜瓜下市后,村里的瓜農們都踴躍參與,如今村里已經回收甜瓜秸稈廢料3000多噸。 互聯網讓堆肥技術推廣有了“門道”。“這項技術我們申請了兩個國家發明專利。”浙江宜葆生物有限公司總裁王亦寧說,覆蓋廢料的“布”用的是國際先進的高分子防水透氣材料,既能保證發酵溫度,又能隔絕異味,同樣一套設備在歐洲的售價高達3萬歐元,自主研發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他們還引入了互聯網思維,開發了“微秸寶”APP。“安裝這個APP后,村民們只要拿出手機掃描肥堆旁鐵箱上的二維碼,就能實時監控肥堆的溫度和發酵狀態。”王亦寧說。 除了能夠節約肥料投入成本,用秸稈堆肥還有很多好處。“我們這套設備不僅能用甜瓜秸稈堆肥,水稻、茭白等多種蔬菜瓜果的秸稈也都是生產肥料的原料。有機肥的使用有助于改善當地的土壤環境,減輕土壤鹽堿化程度。”據朱云良介紹,眼下,嘉善縣農經部門正與該街道積極接洽,打算將秸稈肥料化還田的生態模式在全縣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