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政策法規 >>政策文件 >> “感”為人先啟新程——湖北孝感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振興紀實
详细内容

“感”為人先啟新程——湖北孝感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振興紀實

  湖北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感天動地而得名。作為武漢都市圈重要的成員城市,地處長江以北、大別山以南的孝感,不僅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城市,更是一座資源優勢顯著、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綠色城市”。近年來,孝感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而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的另一面,是孝感集老區、山區、庫區、湖區于一體的“形態”:孝感是傳統的農業大市。

  “孝感農業經濟占比大,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7%;孝感農村人口占比大,以鄉村為居住地的農業居民占總人口的70%以上。孝感是農業大市,還不是農業強市。‘三農’仍然存在短板,這是問題也是潛力。”市委書記潘啟勝一針見血地判斷,道出了對孝感發展方位的清晰認知。

  那么,孝感農業如何做強?如何實現產業興旺,實現高質量發展?黃梅時節,記者驅車一路向北,走訪孝南、孝昌、大悟等多個區縣,上茶山、下稻田、進桃園,實地“掃描”孝感農業產業振興的沙盤版圖。

  “龍頭”舞動產業鏈——

  整合資源、盤活資源,基礎優勢發揮最大效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開啟了加快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無疑像出征進發的號角,為鄉村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也提出了時代考題。

  作為農業大市,孝感怎樣破題?如何開局?

  潘啟勝并不盲目“下筆”,而是盤算起了孝感的“家底”。他說:“農業是孝感重要的基礎資源,300多萬農民兄弟是孝感重要的人力資源,鄉情、鄉音、鄉土文化是孝感重要的旅游資源,從農村走出的百萬務工經商者是孝感重要的招商資源。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盤活資源,整合資源,利用資源,補短板、強功能,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潘啟勝的一席話,讓記者見識了孝感人精明、務實的性格,看來這些資源都將在鄉村振興這臺“大戲”中亮相擔綱。地力、人力、財力、物力……靠什么把這些力量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

  龍頭企業的就位,讓孝感農業這盤大棋“一子落,滿盤活”。

  “要想拓展產業鏈條,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就首先要處理好資源、要素的配置關系。適度規模經營是產業融合的基礎,龍頭企業擁有一定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優勢,抗風險能力較強,所以有責任帶動產業‘接二連三’。”湖北春暉集團董事長譚倫蔚說。

  近年來,孝感市偉業春暉米業有限公司不斷夯實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打造糧食種子研發-種植-收購-儲備-加工-貿易-物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為實現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公司先后建成了湖北龍崗土地股份合作社、春暉農機專業合作社、春暉優質稻加工產業園、春暉農產品連鎖超市等15家子公司。特別是創新建立的土地流轉“春暉模式”,讓不少土地閑置、產業滯后的村子嘗到了規模化發展的甜頭。

  在位于孝南區三汊鎮春暉農科院的湖北眾創生態養殖基地,一間大棚里擺放著的十幾組“柜子”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近了才發現,每組“柜子”上都有近百個“抽屜”,打開看里面竟然有十幾只揮舞雙鉗的小龍蝦。

  基地負責人彭新濤說,“這是箱式立體養蝦,成本低收益高,并且養殖風險可控,最突出的是省人省地。這個棚只有200平方米,投放的15組箱體的養殖規模相當于60畝的產量。每組可以出蝦300斤,市場價超過6000元,而成本只有1500元。”據介紹,該基地還專門從事黑斑蛙和臺灣泥鰍生態養殖,開發了集商品蛙、冷鮮蛙肉、蛙油、種蛙、蝌蚪、幼苗及臺灣泥鰍幼苗、成品泥鰍等在內的一系列產品。

  新產品、新功能、新業態的接連落地,讓原本只靠種糧的三汊鎮重新熱鬧起來,農民的收益再也不是每畝四、五百元。坐落于萬畝優質香稻示范基地的龍崗村,如今已經成為了集生態養殖、花卉種植、休閑采摘、觀光垂釣于一體的產業高地。

  “龍頭企業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經過平整、改造再以土地和我們合作,我們拿項目,他們拿土地。既幫我們省去了流轉土地過程中的麻煩,也把規模化生產的要素高效率地配置起來,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這種村企共贏的做法很受歡迎。”龍聚康花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康理榮說,現在合作社共吸納勞動力36名,每人每月做工收入超過2000元。流轉土地也有固定收入,春暉集團年底還會給農民分紅,所轄家庭農場的農戶年均總收入超過5萬元。

  “如果說流轉土地是手段,那么讓農戶共享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成果才是目的。“土地流轉+務工+分紅”的收入模式,不僅讓農民嘗到了甜頭,也讓懷揣項目和技術的企業有了落地實施的信心。龍頭企業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激活了人、地、錢、糧等要素。”孝感市副市長張志敏這樣評價。

  現在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加入春暉的行列,并不斷探索村企共贏、規模化發展的新路子,農戶、村子、企業之間的利益連接機制也越來越完善。茶企龍頭福良山公司每年從200畝油茶基地收益中拿出約40萬元,無償分配給102戶貧困戶,戶均可得分紅3800元;公司的“龍劍茶”也獲得了有機認證,“孝感紅”更是遠銷俄羅斯等國家。

  而在孝昌,當地依托林業資源優勢強力推進苗木花卉特色產業。2017年,益華農(湖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起成立孝昌夢里花園花木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憑借聯合社的平臺優勢,推動苗木花卉田園綜合體試驗區建設,向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邁進。目前,聯合社市場主體理事單位達67家,涉及全縣10個鄉鎮,其中聯合社周巷鎮54家市場主體種植總面積超過3萬畝,年產值達7500萬元。

  “聯合社為7家理事單位提供財務代賬管理服務,為1家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指導及運營服務;為50家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融資需求對接服務,并融資了323萬元;為兩家企業提供景觀設計、項目對接等服務。”該聯合社創始人沈騰說,聯合社在2017年11月申報了孝感市第一家農村創新創業產業示范園——十里苗木長廊產業園,規劃設計全長50公里,貫穿全鎮34個村,將成為綠色產業扶貧、鄉村旅游、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的孝感,不僅形成了萬畝集中連片香稻種植區、糯稻種植區,水蜜桃、綠茶、苗木花卉、水產品等多個優勢品種都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曾經的基數大、基礎差,搖身成為產業發揮最大效能的根本優勢。

  “農旅養”撐起增長極——

  住民宿、搞文創、玩拓展,鄉村轉型高質量發展

  有了清晰明確的定位,還要找準實施振興的路徑。

  在潘啟勝看來,孝感農業基礎扎實,旅游資源豐富,組合優勢明顯。應該把“農旅養融合發展”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2018年初,孝感市委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出臺了一號文件24條措施,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全市“三鄉”工程暨農旅養融合現場會、提出了“十抓十促”和“三大融合”的發展路徑和舉措。特別是“農旅養融合發展”思路的提出,為孝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顏回書院、漢繡工坊、劉醒龍工作室、茶軒、書吧……光聽名字就夠文藝了。不過,這里可不是什么創意基地,更不是文化一條街,而是在大悟縣新城鎮的金嶺村。蜿蜒的步道兩側,一邊是果林、荷塘、菜園,另一邊是古樸典雅的鄂北民居,這樣詩意棲居的田園美景讓人禁不住贊嘆。然而曾經的金嶺,卻是另一番面貌。

  “貧、窮、空、破”是昔日金嶺的真實寫照。全村545戶192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5戶591人。2015年以前的金嶺村,道路不通、電壓不穩、房屋破敗,集體經濟為零。省委組織部派出駐村工作隊后,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協調推進金嶺群眾文化廣場(游客集散中心)、小張灣文化體驗區、黃金溝特色手工業集聚區、觀星谷運動休閑康養區等“一心三區”建設,發展旅游促進農旅融合。

  同時,金嶺開始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挖掘傳統工藝發展手工作坊、修復廢棄民居打造特色民宿、發展觀賞農業服務休閑旅游……一系列舉措落地不僅強化了產業基礎,也讓金嶺的旅游資源“活”了起來。村“兩委”還成立了人民公司,建起“人民公司+股份合作+自主經營”的運行機制。由村集體資產入股帶領村民以土地入股,分別組建種植養殖合作社、林果合作社,實行公司模式運作;旅游合作社則參照有限責任公司架構成立金嶺旅游公司,成立協會服務手工作坊、農家樂、旅館;鼓勵村民開展自主經營。

  如今的金嶺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7年度金嶺村實現經營收入2010萬元,村集體增收41萬元,直接帶動本村群眾增收175萬元。“金嶺村的客房已經預定到了9月份,游客來了經常無房入住,但我們并不打算擴大規模。發展農旅養融合,要充分考慮鄉村的承載能力,既要讓游客來了喜歡上這里,又要為當地的村民保留平靜和諧的田園生活。”大悟縣委書記余德芳說。

  除了體驗特色民宿、走進農耕文化,孝感還緊盯節點,滿足游客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期待。初步形成“一廊三軸一核三片區”空間布局(一廊三軸即:漢江水鄉旅游黃金走廊,孝漢豫生態文化產業聯動發展軸、孝感文化旅游產業聯動發展軸、孝漢宜休閑度假產業聯動發展軸。一核三片區即:以孝感主城區、孝南、孝昌、雙峰山、臨空區為主,打造“幻彩花國農業創意核”,以大悟紅綠旅游資源為基礎,打造“紅山綠谷鄉村休閑片區”,以安陸、云夢為李白文化和荊楚文化為內涵,為“古意山水文化體驗片區”,以應城、漢川為重點,打造“水鄉田園生態養生片區”)。

  在孝南區,每年春季舉辦的“楊店桃花節”吸引數十萬游客前來觀光,萬畝桃花農事景觀還曾上榜“2014年中國美麗田園”。依托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總投資50億元的“卓爾小鎮—桃花驛”項目在楊店落地。該項目意在打造集農業、教育、旅游、展貿、銀色文化、居住生活配套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項目還在建設,成效就已經凸顯。在“十里桃林”,記者看到了拾本書屋、桃源工坊、簡憶西餐廳、大地廚房、桃寶創意農場等一處處極富現代藝術氣息、又有鄉村淳樸人文風情的景觀,無不讓人駐足神往。孝南區委書記袁華江說,雖然還沒有完全落成,但景區建成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40萬人次。

  如今,孝感全域推進“農旅養融合發展”,打造了歷史文化之旅、生態觀光之旅、健康養生之旅、美麗鄉村之旅四大主題精品線路。孝南區楊店桃花節、金卉莊園,應城市楚珍園、陶家湖田園綜合體,大悟縣新城鎮金嶺村、大別山(大悟)紅葉文化旅游節,安陸藍莓節,孝昌鄉村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景區已經成為武漢城市圈宜居、宜游、宜業的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3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90億元。

  “未來,孝感將成為花海、果香、林密、山幽、水秀的武漢城市圈共享大花園、“農旅養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建成華中地區生態康養型旅游目的地和中華孝文化旅游名城。”孝感市委副書記周先來說。

  “后備箱”里的孝感味兒——

  鏈接文化、打造爆款,好故事讓品牌增值、效益翻番

  “把游客們請進來,這只是第一步;而把農產品帶出去,才是關鍵。要讓游客在回家時喜歡上孝感的品牌,農產品多帶走一份,孝感的人氣就更多一分。”孝感市副市長張志敏說,要突出品牌打造,大力開發旅游農產品,實施鄉村旅游的“后備箱工程”。

  在位于孝南區陡崗鎮的湖北香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公司董事長吳斌,他還有另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吳稻長”。被稱為“稻長”的吳斌,究竟有何高人之處?他向我們講起了“黃毛粘”的故事。

  “黃毛粘,兩頭尖,一人吃飯兩人添。”這句民諺,是孝感及江漢平原老一輩人的記憶。說的是在孝感有一種叫“黃毛粘”的稻米,香甜可口、有嚼勁。1960年以前曾是湖北農村當家的晚稻品種。然而,由于它的畝產量只有三四百斤,并且植株稈高不抗倒伏,容易受災絕收。在糧食不夠吃的年代,“黃毛粘”很快被其他高產品種替代。

  2013年底,在北京闖蕩數年事業有成的“律政先鋒”吳斌,決心回鄉發展農業。他在孝南區陡崗鎮袁湖村、朝陽村以每畝每年800元承租了上千畝連片土地,開始了創業之旅。幸運的是,孝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湯儉民成為了公司的科技特派員,他為吳斌帶來了“黃毛粘”和200多粒種子,致力于高品質香稻產業化發展的兩人一拍即合。

  為了“搶救”這記憶中的味道,吳斌從2014年開始試種、擴繁黃毛粘稻米。湯儉民帶領團隊對黃毛粘品種進行改良優化、提純復壯、植株矮化。經過幾年努力,黃毛粘的口感更加香醇,單產也提高到畝均900斤左右。吳斌則經常帶著電飯鍋和黃毛粘,到全國各大農產品交易會上“路演”,讓更多人親口品嘗黃毛粘。他還專門從北京邀請文創團隊,給黃毛粘設計商標、包裝,營造品牌,竭力傳播黃毛粘的故事。

  “一個團隊里要有各種人。有人做研發,有人做市場,還要有人講故事。我們要讓更多老百姓吃到可口的黃毛粘稻米,就先要讓大家認識它。”吳斌介紹說,如今的黃毛粘成為了“吳稻長”系列品牌和香潤公司的拳頭產品,公司核心示范基地達到2000畝,黃毛粘在網上的零售價最高達到49元/斤,銷量模式已經開始向著訂單農業發展。

  記者發現,從“吳稻長”到“黃毛粘”,再從“孝香潤”到“大董孝感香米”,吳斌手中的這些“牌”都融入了年輕、時尚的元素,每一款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品牌附加值讓他的每個產品都可能成為現象級“爆款”。而當談到自己,吳斌說:今后的“吳稻長”將不僅是一個品牌,而是致力于成為優質稻的挖掘者、守護者和推廣者,讓人們都愛上“吃湖北糧,品荊楚味”的文化質感。

  孝感市委副秘書長、市農辦主任邱顯春告訴記者,如今圍繞孝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越來越多的“孝感牌”打出了名氣。

  在孝南,除了“荊楚優品”黃毛粘香米,制作麻糖米酒專用原料的“朱湖珍珠糯稻”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楊店水蜜桃是全國“四大名桃”之一,順利特種養殖的鱷魚產業形成了養殖、精深加工、特色旅游的全產業鏈,爽露爽米酒五大系列布局商超、餐飲、電商,出口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孝感紅”紅茶遠銷俄羅斯……

  在大悟,當地提出“紅色高地,綠色崛起”。大悟綠茶、油茶、“悟道茶”、花生、板栗、中藥材等一批有山區特色的優勢產業逐步走出湖北,布局全國……

  在孝昌,講述七仙女和董永愛情故事的“七仙紅”早蜜桃完成了有機認證、實現了質量追溯,以優質優價昂首挺進超市賣場,蟠桃更是賣到20元/斤……

  在漢川,50萬畝優質水稻、40萬畝優質小麥、30萬畝雙低油菜、20萬畝無公害蔬菜、10萬畝專用玉米基地,規模優勢凸顯。蔬菜產量全省第一,“漢川蓮藕”獲評地理標志農產品,從賞蓮花到食鮮藕,再到調味藕帶、風味藕粉等,形成了蓮藕全產業鏈條,藕粉產量更是占全國半壁江山。水產品產量全省第三,獲評“中國河蟹產業先進縣市”,“東西汊湖”“天歌”螃蟹連續兩年榮獲國家“金蟹獎”。基地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位居全省第一……

  在云夢,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縣、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三塊“國字號招牌”,催生出以20萬畝優質稻、10萬畝雙低油菜保護區、15萬畝蔬菜、10萬畝水產等為主的優勢農產品區,白合地標花椰菜、白水湖無公害藜蒿、北湖垸烏鱧、云夢魚面……

  在應城,32萬畝糯稻掀起千重浪,秈糯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省15%和14.75%,占全國秈糯種植面積5%,秈糯種植面積和產量成為全國縣(市)秈糯生產第一市,“應城糯米”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黃酒集團、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河南三全食品集團等外地企業年年下單收購……

  在安陸,一批傳統特色村和特色旅游農產品,帶動特色蔬菜種植近10萬畝。安陸白花菜、南鄉蘿卜、吉陽大蒜、袁畈辣椒……

  近年來,在農業品牌創建過程中,孝感加強“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孝感香米”等區域公共品牌宣傳推介;支持企業參加農交會、茶博會和“雙新雙創”博覽會;鼓勵企業采用聯營、聯合和特許經營等形式自主發展;支持企業認證“三品一標”爭創“荊楚優品”;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湖北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獎勵……一項項政策的落地,讓孝感的“牌子”越叫越響,讓孝感的“特產”越賣越遠。

  “光伏+”托底貧困老區——

  同一片地數倍效益,崗地上灑滿“太陽光”

  丘陵、平原、山地交錯的孝感,幾乎是一分低山、三分平原、六分丘陵。北高南低的地勢由大別山脈、桐柏山脈向江漢平原過度。北部山區,海拔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帶主要集中在大悟、孝昌和安陸北部的少部分鄉鎮;而更多的,是海拔在50-200米之間的丘陵和當地人所說的“崗地”。

  所謂“崗地”,通常是指海拔在100米以下的低丘緩坡,其地形地貌介于丘陵和平原之間。由于長期受流水侵蝕和物理風化等作用的影響,在崗地上很難發展常規農業,產量低、效益差。沒有適宜的產業,被迫撂荒的崗地如何成為致富的寶地?作為革命老區,大別山腳下的“紅色高地”,如何實現“綠色崛起”?

  孝感找到的答案是:“光伏+農業”。

  在孝昌縣鄒崗鎮新沖村,記者走進一座其貌不揚的大棚,卻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棚內栽種著珍稀熱帶植被、各類觀賞花木和時下城里人最喜愛的多肉。這樣的縣區,怎么會有如此精心的景觀?這些植被保得住嗎?

  原來,這個大棚并不簡單,恒溫恒濕、智能通風。抬頭向上看,近二十米高的棚頂上,一排排光伏板遮住了視野,正是它們在為植被和溫棚提供“動能”。近年來,光伏產業落地孝昌,讓當地的特色農業“如虎添翼”。2015年10月,鄒崗鎮從香港引來了孝昌信義光能公司,3年間該公司流轉新沖、益心、宇堂等多個村的4200畝土地,總投資12.8億元,建成了規模達15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

  據了解,該項目一二期工程已經完成,實現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到1.5億度,產值1.5億元。依靠光伏產業打造的“熱帶植物觀光大棚”與周邊天紫湖景區、牛跡山、綠托邦生態田園綜合體相集聚,形成了一條現代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示范帶。

  “大規模的流轉首先解決了農田撂荒問題,給農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地收入;同時引導農戶在光伏板下種植油牡丹、無花果、養殖水產品,農(漁)光互補,在一份土地上實現了兩份收入;光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直接對接貧困戶,日常做工有收入,年底盈利有分紅,‘陽光’給農戶和村里都帶來了福利。”孝昌縣縣委書記吳瓊說。

  而在大悟縣芳畈鎮,光伏產業成為了壯大集體經濟的基石。2017年6月,第一期90兆瓦的“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已經并網發電,今年底將完成第二期,總規模180兆瓦。該項目將加快推進總裝機容量32兆瓦的100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確保全縣7個深度貧困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10萬元,8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6萬元,其他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5萬元,3600戶深度貧困戶年均獲得收益3000元以上。

  如今,東新鄉萬畝銀杏基地、芳畈鎮余濟農業2萬畝綠茶和油茶基地、三里城鎮油用牡丹基地、萬畝茶園等眾多綠色產業的投產運營,進一步激發的北部山區和崗地村鎮的經濟活力。“光伏產業既符合環保生態賬,又契合經濟發展賬。在項目區通過鼓勵農戶從事生態養殖、苗木花卉種植、茶園生產與觀光科普等形式,有效拓寬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路徑。”孝感市委副書記、孝感市市長吳海濤說。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