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讓群眾吃上白饃 帶窮村走出新路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讓群眾吃上白饃 帶窮村走出新路

  人稱“七溝八疙瘩”的四龍廟村,地處河南省澠池縣北部的段村鄉,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1364口人散居在27平方公里的大山深處。

  65歲的張東堂是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一個10年膀胱癌晚期患者。然而,靠頑強的毅力,他在倒計時的生命里,帶領山里群眾脫貧致富,誓讓群眾50年不返貧;為實現村民在家門口賺錢的目標,他忍著病痛帶領村子發展起旅游業;他堅持做百姓的“帶頭人”“服務員”,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黨員隊伍,讓“有困難找黨員”成了村民的口頭禪。

  回鄉當村干部,只為帶領群眾脫貧

  澠池縣北部是一片海拔千米的莽莽群山,名為韶山。四龍廟村正處深山之中,曾是出了名的窮山窩。1970年11月29日,17歲的張東堂從這里踏上西行從軍之路。走之前,他跪在韶山下起誓:“等我從部隊回來,一定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吃上白饃饃!”

  在部隊的7年間,張東堂入了黨,任過班長、副排長等職,榮膺2次連嘉獎、3次營嘉獎。1977年退伍時,他本有在外工作當干部的機會,而他卻選擇了回四龍廟村。“照東堂的性子,早晚都要回老家去,山里人,一口吐沫一個釘,復員回家正好遂了他的意。”與張東堂同時參軍的段村鄉東溝村楊富勤說。

  當回到闊別已久的四龍廟村后,張東堂發現村里鄉親們的日子過得依然艱難。曾經的誓言讓張東堂振奮起來,下定決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1978年,他從民兵連長開始,文書、會計、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干了個遍。其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時間超過26年。

  要致富,先修路。上世紀90年代,張東堂帶著黨員突擊隊和民兵進駐深山,餓了啃干糧,渴了飲泉水,累了地當床,鑿石料、挖土方、劈山開路,把古老的村寨與現代的世界聯通起來,他也由此一步步成為大家的主心骨。

  修地上路難,修心里路更難。山里的群眾,生活閉塞,觀念陳舊。如何帶領村民致富?張東堂苦思冥想后,在流轉來的荒山上帶頭種下了5畝牛心柿、100畝連翹、100畝花椒,以作示范。

  當柿樹掛果,村民嘗到了甜頭,張東堂又積極為家家戶戶創造條件種花椒、連翹。如今,在他的帶領下村里成片的柿樹已有3000多畝,成片的花椒樹2000多畝,連翹樹1400多畝。“這3種經濟作物的收益期都超過50年,只要管理好了,保證咱村50年不返貧!”張東堂每次說起都激動不已。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2009年四龍廟村委換屆,張東堂又以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但當他信心滿滿地要帶領村民大干時,卻被確診為膀胱癌晚期。面對突如其來的病魔,張東堂并沒有被嚇倒,一次次的手術、化療,絲毫沒有動搖他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誓與死神賽跑,感動客商投資興村

  當張東堂確診患癌后,醫生預言:“全力治,好好養,也許還能活5年!”為了帶動群眾發展,張東堂除了需要化療不得不去醫院外,他幾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令醫生意想不到的是,10年過去了,拖著病軀的張東堂又帶著群眾打了不少硬仗、勝仗、漂亮仗!

  隨著近幾年鄉村旅游逐步升溫,張東堂開始帶領群眾發展旅游業。不管是外出就醫,還是到外地開會,他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向外界客商推介四龍廟的青山綠水,不少投資商被他的堅強和誠懇感動了,前來考察投資。

  去年9月,在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化療的張東堂,得知北京贏利投資公司總經理趙可瑋也在此處,一輸完液就跑到人家屋里,連續幾天推介四龍廟村古村一條街開發項目。

  望著與死神賽跑的張東堂,趙可瑋被打動了:“沒見過這么拼命的村支書!”他果斷拍板與村里簽了總投資1.7億元的度假村開發合作意向書。

  在張東堂的帶領下,四龍廟的“旅游興村”風生水起:由北京客商投資興建的玫瑰谷漂流項目,近3年共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由鄭州客商投資的黃金山萬畝農業觀光園開發項目,安排200名村民工作,每人每年收入2萬多元……

  心上掛著百姓,樹起做干部的標桿

  要論官職,村干部沒有“品級”;但論責任,卻一點也不小。全村老少1000多口人的饑飽冷暖,都在張東堂心上掛著。這些年他干得咋樣?群眾心里有本賬。在村主任陳寶松看來,老支書不僅為村里豎起了電線桿、電話桿、網線桿,還樹起了做干部的標桿。

  2013年,張東堂帶病奔走,籌資28萬元新建了四龍廟村組織活動場所,當年8月底投入使用后,他便堅持帶頭落實村干部24小時值班制度。去年12月,張東堂要去洛陽市三院化療,正好輪到他在村委會值班。陳寶松要替他值,張東堂卻說:“我是村支書,必須帶好頭!”

  時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張東堂,還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黨員隊伍。跑運輸致富的陳寶松,把自家的面包車、打印機變成“公交車”“自助機”;村文書宋點軍把自家三輪車當公車使,免費為村民拉種子、送化肥;村委委員王保云經常開著自家三輪車送村民看病,隨叫隨到……目前,四龍廟村有能力幫扶貧困戶的27名黨員,結對包了78家貧困戶和低保戶,確保家家穩定脫貧。

  如今,四龍廟村的44名黨員堅持每天佩戴黨徽,爭做老百姓的“帶頭人”“服務員”,全村黨員每年為群眾辦的實事好事不下百余件,“有困難找黨員”也成了群眾的口頭禪。

  今年5月初,張東堂的病情再度惡化,幾經搶救,醫生把他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出院不久,他躺在床上召開了一次村委會:“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如果我走了,不管你們誰當支書,一定要帶著大伙兒,把脫貧攻堅進行到底!”

  40多年來,張東堂把生命之根扎進深山之中,這個“老兵支書”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矢志不渝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譜寫了一部傳奇。其人其事,無愧黨員稱號,無愧英雄之名。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