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知與行
详细内容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知與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受到普遍歡迎,但在中國參與全球化治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卻時常受制于國際化人才短缺。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人們也普遍認識到,國際化人才不僅是外語能力強的人才。那么,到底什么人是真正的國際化人才?中國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面臨著哪些問題?如何持續培養出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國際化人才?

  深諳國情是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國際化人才是各國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在國際化人才競爭中,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和開發要適應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新形勢新需求,符合我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新角色新定位,符合“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的新挑戰新要求。那么我國所需的國際化人才除了具備所有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外,還應具備哪些特別的素質和能力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為國際化人才需具備的基本要素進行了清晰界定。筆者將新時期國際化人才的特質歸納為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

  首先,金字塔的根基部分是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國際化的實質是國際化規律和國情相結合,是“和而不同”。因此,深諳國情文化是第一位的。我國國際化人才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深入了解國情,能夠從五千年中華文化、中國故事中汲取中國智慧。

  第二層是具有世界性眼光和歷史性眼光,具有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國際化人才必須具有寬廣的世界眼光和長遠的歷史眼光,才能在全球層面看待審視形勢和問題,才能具有在國際社會自主設置議題、主動發聲的膽識和魄力,才能夠擔當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重任。

  第三層是精通外語,掌握專業,具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化運作能力。順暢溝通是國際合作的基礎,必須熟練掌握外語,兼具跨文化溝通和國際化運作的能力,才能克服溝通障礙,理解對方文化并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來詮釋中國的所思所想所為;要將外語與專業知識技能相結合,用外語和跨文化國際化思維進行專業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第四層是熟悉國際規則、具有扎實的區域國別知識。在推進全球化進程中,只有熟悉國際規則,了解對象國國情,才能采用恰當的方式,在文化沖突之間找到彼此的相同點,用對方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達自我訴求,爭取對方支持,才能掌握主動權和發言權,在全球化競爭中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

  第五層塔尖部分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國際化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國際化人才應具備國際視野,在全球性問題上專業視野寬闊,能夠創新性地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新方案。

  中國國際化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際化人才隊伍與預期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國際化人才資源嚴重短缺。經濟“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海外市場開拓由于缺乏懂外語、懂技術、懂管理、懂國際運作的國際化人才,以至于在市場開拓、研發設計、商務談判、項目管理等過程中受到制約。文化“走出去”和國家形象塑造過程中,由于缺乏國際化人才,導致優秀作品對外傳播受到制約、國家話語權薄弱等問題嚴重。

  二是現有國際化人才知識結構單一。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起步晚,院校教育專業設置與國際化素養培養相脫離,外語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偏重技能性訓練,在人文社科知識系統化掌握方面欠缺。無論是外語專業還是其他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大多止于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掌握對象國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等素養,對于國際通行規則、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世界政治經濟的走向等整個國際生態的了解和掌握也很欠缺,尤其是從中國傳統文化背景出發,從當代中國現實狀況出發,做出不同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的理解與判斷,更是軟肋。

  三是國際資源引進力度不足。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與國際合作有待加強。引進國際化人才的觀念滯后,引進動力不足,如何了解、評價、甄選國際化人才是目前的主要困擾之一。此外,引進國際化人才的平臺較少,程序不規范,“熟人介紹”是引進國際化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容易造成職位不匹配問題和人才浪費的現象。

  “以我為主”培養吸納國際化人才

  為應對上述問題,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應當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進一步調整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安排,正確處理人才培養“專與博”的關系,加大國際化通識教育力度。我國目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仿效蘇聯專才教育模式建立起來的,專業劃分較窄,這種模式在建國初期對迅速培養出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非常必要,但其固有的缺點日益發展為嚴重的弊端,專業劃分過細和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嚴重影響到國際化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有必要大力深化通識教育改革,進一步推動專才教育向通識教育轉型,秉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將國際化作為通識教育的必修內容,使學生對于中國的歷史和目前中國的國際地位、影響和貢獻有均衡的理解,并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培養具有跨文化素養能力的國際化人才,為具備國際事務洞察力和處理能力打下扎實基礎。通過加大國際化通識教育力度,逐步改變國際化人才隊伍結構。

  二是大力發展終身教育,堅持培養“外語+”人才。一方面,國際化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國際化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需要與時俱進,僅依靠院校教育遠遠不夠。必須大力倡導和發展終身教育,為國際化人才持續充電提供良好的平臺和保障。另一方面,在職人員是當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化進程的中堅力量。通過繼續教育,更新優化在職人員知識結構,在原有專業基礎上,補充外語能力和國際化素養,推進“外語+”人才培養,實現現有專業人才、外語人才向國際化人才轉型,加快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堅持“以我為主”,搭建國際化人才交流合作平臺,F在全球化發展太快,走出去的步伐太快,我們非常缺乏國際化人才,現在僅靠培養、發現已經不能解決問題,有必要樹立共享國際化人才的理念。黨的十八大提出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共享,人才的共享也很重要。我們需要“以我為主”分享全球的人才,讓全球的人才都為我們國際化來服務。通過打造共享國際國內經濟、貿易等各行各業的人才共享平臺,重視人才引進,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實現國際化人才互聯互通。

  歸根結底,要樹立人才培養的全球化觀念,即以全球性眼光審視人才培養的標準、內容、層次、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體系性變革,最終使培養的人才具有全球性競爭力。


seo seo